天天看點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 ◆ ◆ ◆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主管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有學術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中華書局1912”

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中都有卒子,也就是“卒”或“兵”,它們在兩種象棋裡都是數量最多的棋子,都是站在最前方,都是隻能向前不能後退,而且每次隻能走一格(國際象棋“兵”第一步可以走兩格)。所不同的是,中國象棋中的卒子永遠隻是一個小兵,即便過河之後也隻是稍微厲害了一點點,除了向前之外,還可以向左或向右移動。當它拱到對方的底線時,基本就沒用了,因為它既不能向前,也不能後退,隻能在底線上左右移動。而國際象棋中的卒子(兵),一旦拱到對方的底線,那可就大不一樣了,它立即就升變為除了“王”以外的“後”“車”“馬”“象”中的任何一個棋子。

國際象棋中的“後”(王後),是威力最大的棋子,走法為每步不限格數,橫、直、斜向進退皆可。在空棋盤上,“後”在棋盤角能攻擊二十一格,在棋盤中心區域能攻擊二十七格。是以,當卒子(兵)拱到對方底線升變時,一般都選擇“升後”。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中國安徽績溪上莊這個貧瘠的山村裡有一個草根卒子,從上莊一直拱到太平洋的彼岸,他就是後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袖——胡适。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一九三〇年六月,虛歲四十歲的胡适,開始寫他的自傳《四十自述》,分章陸續在《新月》雜志上發表。從序幕《我的母親的訂婚》開始,一直寫到一九三二年九月的第五章《我怎樣到外國去》。一九三三年九月,由亞東圖書館出版單行本《四十自述》。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日,《四十自述》的又一章《逼上梁山——文學革命的開始》脫稿,發表在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出版的《東方雜志》第三十一卷第一号上。一九五四年三月,台北六藝出版社将《逼上梁山》這章與前幾章合在一起,出版全本的《四十自述》。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四十自述》是胡适這個卒子“升後”之前的自傳,記述了他從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曆史,被譽為中國白話自傳的開風氣之作。

英國曆史學家、散文家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說:“曆史是無數傳記的結晶,世界曆史就是大人物的傳記。”(《關于英雄》)然而,中國的傳記卻十分貧乏,多為史家所撰之短傳略傳,缺乏長篇傳記,尤其缺乏長篇自傳。胡适先生很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在一九一四年九月二十三日的日記中寫道:

東方無長篇自傳,餘所知之自傳,惟司馬遷之《自叙》,王充之《自紀篇》,江淹之《自叙》。中惟王充《自紀篇》最長,凡四千五百字,而議論居十之八,以視弗蘭克林之《自傳》尚不可得,無論三巨冊之斯賓塞矣。(《胡适留學日記·藏晖室劄記卷七》,商務印書館一九四七年十一月第一版第二冊四六九頁)

胡适先生不僅發現了“無長篇自傳”的東方戈壁空白,他還要填補這片空白,使之變成綠洲,于是便有了這部《四十自述》。盡管由于種種原因,胡适先生最終沒能寫完這部自傳,但這并不影響它的偉大。正如未完成的聖家族大教堂仍然是巴塞羅那的象征和高迪的傑作一樣,《四十自述》以其曉暢精練的語言、至真至愛的情感、文史得兼的筆觸、獨具匠心的爐鞴,成為近現代文化史上白話自傳的典範!

(上文節選自《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全三冊)

張立華 彙校評注

中華書局2021年12月出版

16開 布脊精裝 函套

978-7-101-15342-2

598.00元

《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唯一親筆撰寫的自傳,是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名篇之作。該書講述了自己童年、少年與青年時代的人生經曆,回顧了前四十年的心路曆程,是胡适先生與自己的青少年時代進行的“心靈對話”,從中能夠感受到先生特有的儒雅、睿智、幽默的文人氣息。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全三冊)是關于胡适《四十自述》一書的集大成者,布脊紙面精裝函套:上冊是《四十自述》的手稿影印和簡體釋文,中冊是《四十自述》的初刊影印和初版影印,下冊是《四十自述》的簡體定本和彙校評注。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上冊:手稿影印 簡體釋文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中冊:初刊影印 初版影印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下冊:簡體定本 彙校評注

簡體定本以亞東初版為底本,以手稿和《新月》初刊本為主要參校本進行校勘評注。注釋内容包括文字标點、詞國文句、行款格式、人物事件、文化知識、改筆研究等,舉凡一般讀者可能會遇到的閱讀障礙和應當了解而未必了解的資訊,均有注釋。簡體定本《四十自述》每一章前有評,章後有注,對八十餘年來先後出版的七十多種《四十自述》進行彙校評注,準确翔實,探微索隐,是了解新文化運動旗手——胡适前半生家庭生活、社會背景、學術交往、朋情芥契的珍貴資料。尤其準确翔實的下冊《彙校評注》,作者張立華先生集四十年胡适研究精華,探赜索隐,彌足珍貴。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作者簡介

張立華,編審,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傳統文化教育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學教育出版和胡适研究等。曾在大學任教多年,講授訓诂學、文獻學等課程。從事出版工作以來,先後任雜志社總編輯和出版社編輯部主任。已出版的著作和主編的圖書有《胡适手稿》(四色線裝48冊,載入2015年《中國出版年鑒》)、《唐碑論語譯釋》(雙色線裝4冊)、《學海通鑒》《中國哲理詩話》等百餘種,發表學術文章近百篇。《靈犀風騷——張立華研讀古詩二十講》已由中國教育電視台網絡國學台錄制播出,書稿即将由複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内頁欣賞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從安徽上莊拱到太平洋彼岸的卒子|《胡适〈四十自述〉手稿彙校評注》序

有學術的思想 有思想的學術

聚焦中國問題

秉持人文立場

人文社科學者的平台

歡迎一起“探索與争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