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北京軍區第9任司令員,曾任中國“西點軍校”校長,61歲上将

北京軍區是七大軍區之一,地理位置重要、使命任務特殊,主管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區的軍事防務工作。從1955年成立以來,曆任北京軍區司令員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将,比如楊成武、楊勇、李德生、秦基偉等。

曾任北京軍區第9任司令員的李來柱上将也是解放前參加革命戰争的老将軍,他被毛主席稱為中流砥柱,曾任中國“西點軍校”校長。

他是北京軍區第9任司令員,曾任中國“西點軍校”校長,61歲上将

李來柱,1932年10月10日生,山東莘縣曹屯村人。他的父母心地善良、通情達理、孝敬父母,在村裡非常受尊重。本來他有10個兄弟姐妹,但是姐姐不幸餓死,李來柱成了9個兄妹中的大哥。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争,莘縣和魯西北地區相繼淪陷。日軍大肆燒殺搶掠、網羅漢奸特務、修建據點,引來了當地人民的強烈憤慨。我黨迅速在魯西北建立了抗日根據地,發動群衆抗戰工作。

8歲的李來柱,雖然年齡小,但是經常帶領小夥伴為八路軍送信、站崗和偵察敵情,并擔任了抗日兒童團團長。在他13歲時,和遊擊隊一起設伏日僞軍成功後,往回撤時,他被日僞軍追趕,遇到了一條小河流阻擋,幸虧水性好,一下子遊到對岸,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他是北京軍區第9任司令員,曾任中國“西點軍校”校長,61歲上将

抗日戰争勝利結束後,中國人民終于迎來和平的曙光,國民黨蔣介石卻逆流而動,在撕毀“雙十”協定後,發動了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1947年,年滿15周歲的李來柱懷着對國民黨的滿腔怒火參軍入伍,分到了劉鄧大軍麾下的二縱四旅。

由于李來柱人高馬大,渾身有使不完的勁,被任命為機槍班班長。在參加的大小戰鬥中,他一直用機槍火力壓制着敵人,保證戰友們的安全。由于作戰勇敢,1948年,他就加入了共産黨。晚年的李來柱回憶入黨時心情非常激動,寫了一首詩抒發感想:“鐮刀錘頭交相映,心潮澎湃難平靜。莊嚴舉拳立誓言,終生奮鬥為革命。”

他是北京軍區第9任司令員,曾任中國“西點軍校”校長,61歲上将

1949年,在淮海戰役中,李來柱所在的四連奉命對小宋莊進行反沖擊。他和戰友們冒着敵人密集的子彈,沿着交通壕沖入敵人陣地,進行了20多分鐘的白刃肉搏戰,一舉奪回了陣地。李來柱也在直面生死中經受住了考驗。

在随後的小宋莊防禦戰中,在連長宋思傳受重傷、政治指導員翟大元犧牲的情況下,李來柱帶領戰友連續打退敵人多次進攻。他自己也被敵人的炮彈炸傷,身中32塊彈片,軍帽上竟然有42個彈孔,右眼一度失明,後經搶救才恢複到0.3左右。戰鬥結束後,李來柱立大功一次,被評為模範共産黨員。

建國後,1952年部隊整編,李來柱擔任二十八師八十二團四連指導員。本來二十八師要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但後來由于任務調整沒有整建制去北韓,抽調一部分人去入朝作戰,李來柱咬破手指多次寫血書也沒有被準許。

他是北京軍區第9任司令員,曾任中國“西點軍校”校長,61歲上将

1957年,二十八師在北京修建十三陵水庫,李來柱有幸被毛主席接見。毛主席在經過李來柱身邊時,看到他身材魁梧、濃眉大眼,渾身透着精氣神,親切地握着他的手問叫什麼名字?李來柱回答後,毛主席說:“這個名字起得好,繼往開來,中流砥柱!”此後,李來柱的軍旅生涯一步一個腳印,先後擔任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師長。

1978年2月,李來柱由于軍政工作經驗豐富,從師長位置調到新組建的北京軍區步兵學校任副校長。此後的7年時間裡,一直在軍校工作,為部隊培養了大批初級指揮員。1980年12月,北京軍區步兵學校改名為石家莊陸軍學校,他擔任校長。

他是北京軍區第9任司令員,曾任中國“西點軍校”校長,61歲上将

在1984年的學員畢業典禮上,李來柱陪同時任總參謀長楊得志視察學院,楊得志揮筆題詞:“把學校辦成培養大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指揮員的基地。”1986年,時任軍委副主席楊尚昆視察後高度評價:“人家說是中國的‘西點’,我看了後很滿意。”石家莊陸軍學校被稱為中國的“西點軍校”就是從那時起開始流傳的。

1985年百萬大裁軍,李來柱被任命為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此時的北京軍區司令員是秦基偉,也是二野劉鄧大軍手下的名将。李來柱當兵時,秦基偉已經是二野九縱的司令員,後來擔任十五軍軍長,上甘嶺戰役一戰成名。李來柱主要配合秦基偉抓好北京軍區作戰、戰備和訓練工作。

他是北京軍區第9任司令員,曾任中國“西點軍校”校長,61歲上将

圖 | 秦基偉

在此後的7年時間裡,李來柱用自己豐富的帶兵打仗經驗指導部隊建設,很多官兵評價他“将軍胸裝百萬兵,腳步經常到基層”。在連續配合秦基偉、周衣冰、王成斌三任北京軍區司令後,1993年12月,李來柱被任命北京軍區第9任司令員。

1994年5月,61歲的李來柱和19名進階軍官晉升為上将軍銜,1997年11月退出現役。如今的李來柱上将已經89歲,但身體硬朗、精神矍铄,祝老将軍高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