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北京军区第9任司令员,曾任中国“西点军校”校长,61岁上将

北京军区是七大军区之一,地理位置重要、使命任务特殊,主管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军事防务工作。从1955年成立以来,历任北京军区司令员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比如杨成武、杨勇、李德生、秦基伟等。

曾任北京军区第9任司令员的李来柱上将也是解放前参加革命战争的老将军,他被毛主席称为中流砥柱,曾任中国“西点军校”校长。

他是北京军区第9任司令员,曾任中国“西点军校”校长,61岁上将

李来柱,1932年10月10日生,山东莘县曹屯村人。他的父母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孝敬父母,在村里非常受尊重。本来他有10个兄弟姐妹,但是姐姐不幸饿死,李来柱成了9个兄妹中的大哥。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莘县和鲁西北地区相继沦陷。日军大肆烧杀抢掠、网罗汉奸特务、修建据点,引来了当地人民的强烈愤慨。我党迅速在鲁西北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抗战工作。

8岁的李来柱,虽然年龄小,但是经常带领小伙伴为八路军送信、站岗和侦察敌情,并担任了抗日儿童团团长。在他13岁时,和游击队一起设伏日伪军成功后,往回撤时,他被日伪军追赶,遇到了一条小河流阻挡,幸亏水性好,一下子游到对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是北京军区第9任司令员,曾任中国“西点军校”校长,61岁上将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中国人民终于迎来和平的曙光,国民党蒋介石却逆流而动,在撕毁“双十”协定后,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1947年,年满15周岁的李来柱怀着对国民党的满腔怒火参军入伍,分到了刘邓大军麾下的二纵四旅。

由于李来柱人高马大,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被任命为机枪班班长。在参加的大小战斗中,他一直用机枪火力压制着敌人,保证战友们的安全。由于作战勇敢,1948年,他就加入了共产党。晚年的李来柱回忆入党时心情非常激动,写了一首诗抒发感想:“镰刀锤头交相映,心潮澎湃难平静。庄严举拳立誓言,终生奋斗为革命。”

他是北京军区第9任司令员,曾任中国“西点军校”校长,61岁上将

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李来柱所在的四连奉命对小宋庄进行反冲击。他和战友们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沿着交通壕冲入敌人阵地,进行了20多分钟的白刃肉搏战,一举夺回了阵地。李来柱也在直面生死中经受住了考验。

在随后的小宋庄防御战中,在连长宋思传受重伤、政治指导员翟大元牺牲的情况下,李来柱带领战友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他自己也被敌人的炮弹炸伤,身中32块弹片,军帽上竟然有42个弹孔,右眼一度失明,后经抢救才恢复到0.3左右。战斗结束后,李来柱立大功一次,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建国后,1952年部队整编,李来柱担任二十八师八十二团四连指导员。本来二十八师要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但后来由于任务调整没有整建制去朝鲜,抽调一部分人去入朝作战,李来柱咬破手指多次写血书也没有被批准。

他是北京军区第9任司令员,曾任中国“西点军校”校长,61岁上将

1957年,二十八师在北京修建十三陵水库,李来柱有幸被毛主席接见。毛主席在经过李来柱身边时,看到他身材魁梧、浓眉大眼,浑身透着精气神,亲切地握着他的手问叫什么名字?李来柱回答后,毛主席说:“这个名字起得好,继往开来,中流砥柱!”此后,李来柱的军旅生涯一步一个脚印,先后担任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

1978年2月,李来柱由于军政工作经验丰富,从师长位置调到新组建的北京军区步兵学校任副校长。此后的7年时间里,一直在军校工作,为部队培养了大批初级指挥员。1980年12月,北京军区步兵学校改名为石家庄陆军学校,他担任校长。

他是北京军区第9任司令员,曾任中国“西点军校”校长,61岁上将

在1984年的学员毕业典礼上,李来柱陪同时任总参谋长杨得志视察学院,杨得志挥笔题词:“把学校办成培养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指挥员的基地。”1986年,时任军委副主席杨尚昆视察后高度评价:“人家说是中国的‘西点’,我看了后很满意。”石家庄陆军学校被称为中国的“西点军校”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流传的。

1985年百万大裁军,李来柱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此时的北京军区司令员是秦基伟,也是二野刘邓大军手下的名将。李来柱当兵时,秦基伟已经是二野九纵的司令员,后来担任十五军军长,上甘岭战役一战成名。李来柱主要配合秦基伟抓好北京军区作战、战备和训练工作。

他是北京军区第9任司令员,曾任中国“西点军校”校长,61岁上将

图 | 秦基伟

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李来柱用自己丰富的带兵打仗经验指导部队建设,很多官兵评价他“将军胸装百万兵,脚步经常到基层”。在连续配合秦基伟、周衣冰、王成斌三任北京军区司令后,1993年12月,李来柱被任命北京军区第9任司令员。

1994年5月,61岁的李来柱和19名高级军官晋升为上将军衔,1997年11月退出现役。如今的李来柱上将已经89岁,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祝老将军高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