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甘嶺戰役,五聖山上埋忠骨,英雄熱血诠釋“為什麼戰旗美如畫”

由于第15軍軍長秦基偉主動請纓,中共西南局書記鄧小平最後拍闆,第15軍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成為第二批入朝作戰部隊,第五次戰役後,第15軍擔任北韓中部戰線的五聖山、西方山一線的守備任務。

北韓戰争進入到1952年,中美雙方經過兩年的較量都把對方的作戰能力底數摸透,戰線基本穩定在“三八線”附近,雙方在“北韓停戰談判”中打打談談,大的動作誰也沒有。

侵略者之是以是侵略者,就猶如“狼和羊喝水”的童話,為了取得自己利益,總要找事惹事。

這次美軍出來惹事的是被稱為“山地戰專家”的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範佛裡特。

箫吹明月注意到,這個範佛裡特很是“點背”:在貝甯堡步兵學校當老師時,一位和他同名的經常喝酒、惹是生非的老師給副校長——也就是後來任美國陸軍總參謀長的馬歇爾留下了“深刻印象”,是以,“山地戰專家”範佛裡特一直被馬歇爾稀裡糊塗地壓制——看來這個馬歇爾也是犯了官僚主義,但是,範佛裡特卻是以背了運,“加官進爵”總是比同班同學甚至師弟都慢幾拍,直到1951年4月,59歲的範佛裡特才接任他的師弟李奇微擔任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不久晉升為北約盟軍總司令,空出的遠東“聯合國軍”總司令一職卻沒有讓範佛裡特接任,而是讓範佛裡特的另一個師弟克拉克接任了,因為,此時範佛裡特是中将,而人家克拉克是上将,軍銜比人家低、而且年齡大,不适合“青年幹部”的提拔要求。

範佛裡特接任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後,還是“點背”,當時正趕上第五次戰役,在中朝軍隊的打擊下,第8集團軍被迫後撤30多公裡,他認為有失“山地戰專家”的臉面,是以發起代号為“襲擊作戰”的夏季攻勢和代号為“向流浪者進行作戰”的秋季攻勢,但是都告失敗。

範佛裡特雖然年齡老,但是他野心勃勃,一心想挽回臉面,于是不斷向上級提出作戰計劃,非要在多山的北韓一展“山地戰專家”宏圖,這些作戰計劃名稱有:大棒、還鄉、筷子6号、筷子16号等,但是,這些計劃都被其上級因為不适合戰局時局否定了。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範佛裡特終于等來了他希望的一天。

1952年9月27日,為了在10月14日即将召開的第七次聯合國大會中讨論北韓問題時占據政治上的有利地位、為了在停戰談判中迫使朝中方面接受其戰俘“自願遣返”原則,也為了在即将舉行的總統大選中獲得更多選票,杜魯門寫信授意克拉克“不能減少軍事壓力”。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美國在總統大選前惹事生非有曆史遺傳,這就不難了解為什麼現在的美國某些政客總是圍着大陸找麻煩了。

10月8日,得到總統授意的克拉克準許了範佛裡特提出的“攤牌作戰”計劃:

根據計算,在聯軍強大炮火的支援下,我們隻需投入兩個營的兵力,傷亡200人左右,用五天時間就可以拿下‘三角形山’和‘狙擊棱線’。由第9軍軍長詹金斯少将指揮,第7師負責攻占三角形山,韓2師負責攻占‘阻擊兵嶺’。

範佛裡特“攤牌作戰”的進攻目标,就是北韓戰場中線的上甘嶺地區。

上甘嶺是志願軍中部戰線戰略要地五聖山的前沿陣地。五聖山位于金城、金化、平康這一三角地區(“聯合國軍”稱之為“鐵三角”)中央,上甘嶺(北韓的一個山村)位于五聖山主峰東南約4公裡處,其左右兩端各有一座小山嶺,南端稱為537.7高地,該高地南山被韓軍控制,北山為志願軍控制,山下就是“聯合國軍”一條重要的補給公路。志願軍在這裡以冷槍冷炮大量殺傷敵人,故而“聯合國軍”又稱537.7高地北山為“狙擊兵嶺”;北端稱為597.9高地,即美軍稱的598高地、“三角形山”,與“聯合國軍”占領的金化東北兩公裡處的雞雄山相距不過400米。

597.7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下文簡稱兩個高地)總面積3.7平方公裡,正面寬2.5公裡,位置突出,直接威脅着“聯合國軍”的金化防線,面積雖小,戰略位置卻非常重要。

上甘嶺戰役,五聖山上埋忠骨,英雄熱血诠釋“為什麼戰旗美如畫”

秦基偉

“攤牌作戰”被準許,範佛裡特急不可耐,立即實施,從10月12日起對兩個高地進行了持續兩天的火力轟擊。

狼要吃羊了。

在“狼和羊喝水”的童話裡,一個是狼,一個是羊,一個是強者,一個是弱者,在動物的世界裡永遠是弱肉強食,是以狼找了種種的理由最終吃掉了羊。

可惜,人與動物最大的差別就是,人可以通過努力,由弱者變成強者,強者如果不努力,也會由強變弱。

範佛裡特本想通過“攤牌作戰”挽回臉面,但是他遇到了由弱變強的英勇無畏的志願軍,最終作戰失敗,不但沒有挽回臉面,而且丢盡了老臉,“攤牌作戰”失敗後遭解職,結束了其戰場生涯。

奉陪範佛裡特打這個牌局的是秦基偉和李德生,在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前23天由秦基偉率部作戰,後20天由李德生副軍長指揮的第12軍接替。

幾十年後,秦基偉這樣說:

幾十年來我一直心存疑窦。我總認為範佛裡特還備有另一種不為人知的陰謀,即在上甘嶺戰鬥登峰造極之時,他的一隻眼睛盯着五聖山,另一隻眼晴一定瞪得老大,在窺探我的西方山。隻是由于我們在西方山死死按兵不動,範佛裡特才悻悻作罷。如果我們因為上甘嶺戰事吃緊而動用西方山部隊,範佛裡特極有可能回馬一槍,打我們一個聲東擊西。他畢竟是機械化部隊,撤出戰鬥快,重新投入戰鬥也快。那樣一來,上甘嶺戰役就成了西方山戰役,戰役的最後結局是什麼樣子,那就很難想象了。

正因為這樣的考慮,秦基偉最初的防禦重點在西方山,而在五聖山的兩個高地僅部署了第15軍第45師第135團的兩個連。

上甘嶺戰役前,整個志願軍第15軍都名不見經傳,戰績不突出。而美第7師被贊為“滴漏器師”,意思是執行任務時從來都像古代計時用的“滴漏器”一樣準确無誤,韓2師也是韓軍的精銳。

10月14日淩晨3時,範佛裡特通過美聯社向全世界宣布:金化攻勢開始了!

美7師第31團和韓2師第32團向兩個高地分别發起了進攻。

戰争就是這樣殘酷,名不見經傳的第15軍,必須應戰敵精銳之師。

但是,出乎克拉克、範佛裡特意料的是,精心策劃的“攤牌作戰”計劃在實施的第一天就遭到重挫。美軍兩個突擊連連長及排長全部陣亡,占領的兩個高地的表面陣地很快又被志願軍奪回。

精銳之師失利于無名之師,範佛裡特急了,指令部隊加強攻勢。

秦基偉也很快判明了敵人主攻方向,及時對部隊作出戰略調整。

遠在北京的毛主席、彭德懷都很關心這一仗,彭德懷訓示“守住陣地就是保衛祖國,守住陣地就是保衛世界和平”;志司楊得志副司令員表示志司全力支援第15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要求(此時第三兵團司令員陳赓因事回國)“第45師準備打美軍兩個師,非把美7師打垮不可”;守衛上甘嶺的指戰員寫信表決心喊出“要攻,上級指到哪裡,我們就打到哪裡;要守,隻要我們活着,陣地絕不會讓給敵人”;秦基偉要求部隊下定決心,堅決打退敵人進攻,堅守陣地,15軍的人流血不流淚,就是花再大代價也在所不惜,強調發揚勇敢與智慧與技術相結合的戰鬥作風,并在部隊中開展“一人舍命,萬夫難擋”的硬骨頭精神運動。

在強大的精神支撐下,在我軍炮火、後勤運輸支援下,盡管敵人将兩個高地炸低了2米,我軍傷亡嚴重,但是,我軍頑強抗擊,多次打退敵人進攻,陣地失而複得。

15日以後,上甘嶺戰役進入了反複的拉鋸戰。

按照箫吹明月的寫作特點,這裡還是最好有一個戰鬥特寫鏡頭:

志願軍一支反擊部隊在打掃戰場的時候,發現一個小小的坑道口外躺着20多具“聯合國軍”士兵的屍體。在這個坑道口的正面,圍着三層鐵絲網,後兩側還有兩個臨時性的碉堡。戰士們走進坑道,發現裡面隻有一個已經犧牲了的不知名的青年戰士。這個戰士面向外,趴在洞口,兩手緊握着機槍,至死都保持着戰鬥的姿勢。他一個人與敵人進行了長時間的搏鬥,把敵人打得驚魂喪膽。就在他犧牲以後,他的威風仍然威懾着敵人。敵人是這樣的怕他,不僅用鐵絲網和工事防止他沖出坑道,而且始終不敢接近洞口去拖那成堆的屍體。

志願軍戰士們的英勇作戰,在上甘嶺上築起了一道敵人永遠無法跨越的鋼鐵長城。

秦基偉和前方戰士一樣,也是連續幾個晝夜沒睡過一分鐘,他一直守在電話機旁,排程部隊戰鬥;45師師長崔建功在師指揮所裡7天7夜沒離開作戰室,上廁所都要人攙扶。

從10月14日到20日,敵我雙方在兩個高地上,進行了7晝夜的争奪,戰鬥空前激烈,兩個高地草都連根炸沒了。在此期間,美軍共投入7個團、17個營的兵力;而15軍則投入3個團、21個連的兵力,進行了夜以繼日地反複争奪。15軍以傷亡3200餘人的代價,殲敵7,000餘人。

敵人的這一傷亡數字,早已超出了範佛裡特的預期。

上甘嶺戰役,五聖山上埋忠骨,英雄熱血诠釋“為什麼戰旗美如畫”

範佛裡特

面對部隊的傷亡,秦基偉心中也是十分悲痛。但是,作為一軍之長,他不能被感情之潮淹沒理智。

根據秦基偉意見,暫停反擊,前沿部隊轉入坑道,拖住敵人,同時調整部署,整補部隊,研究戰術,準備進行決定性反擊。

從10月21日起,志願軍前沿部隊轉入坑道,上甘嶺戰役進入第二階段——坑道戰階段。

為了破壞坑道,敵人用盡了種種手段。他們用火焰噴射器、化學炮整天向坑道噴射、轟擊;用炸藥、炸彈、硫磺彈、汽油彈、毒氣彈破壞坑道;用泥土、石塊、鐵絲網把坑道口堵死;還修工事步步逼近坑道口,用機槍、大炮封鎖和隔絕志願軍坑道和外界的聯系,企圖炸死、燒死、憋死、毒死、餓死、渴死坑道中的志願軍戰士。

10月25日,秦基偉在軍指揮所召開作戰會議,有的指揮員提出部隊減員大,困難多,是否可做戰略退卻。

秦基偉的觀點是,眼下整個北韓的仗都集中在上甘嶺打,這是15軍的光榮,15軍打得苦一點,兄弟部隊休整時間就長一點。15軍已經打出了很硬的作風,咬着牙再挺挺,敵人比不了這個硬勁。上甘嶺打勝了,能把美國軍隊的士氣打下去一大截。戰場上常常是這樣,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敵人也可能更困難,這時候就要較量膽魄和意志。

秦基偉最後提出,上甘嶺戰鬥要堅決打下去,就是要跟美國人比這個狠勁兇勁。

箫吹明月在《一戰漣水,粟裕不計代價,打得張靈甫七十四師元氣大傷,一蹶不振》中曾經指出,粟裕在第一次漣水之戰中,不計代價也要打垮張靈甫74師,目的就是不能消滅敵人,也要打掉敵人元氣,讓敵人有怕性,果然,經過此戰,74師的元氣和自信心被打傷了。一年後,爆發孟良崮戰役,74師的老兵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漣水戰役:“漣水一仗,本師元氣虧損,一蹶不振。”

戰争打得是武器戰術,拼得是智慧人心。

敵人千方百計破壞坑道,志願軍就和敵人鬥智鬥勇,堅守坑道,并适時主動出擊,消滅敵人。

為了阻止敵人接近并破壞坑道口,除了組織縱深炮火以及陣地側後方的友鄰機槍火力嚴密控制坑道口外,退守坑道的志願軍戰士在坑道口用麻袋壘起工事,阻擊敢于接近坑道的敵人;為了防備敵人扔炸彈炸塌坑道,在坑道口外挖一個深坑,再從坑道内向外挖一條逐漸加深的斜溝,通向深坑。這樣,敵人扔進來的炸藥和手榴彈,都順着交通溝滾到坑道外的深坑裡;敵人在坑道頂上向下挖洞,志願軍戰士就用用迫擊炮的曲射火力來射擊敵人;敵人放毒氣來熏,戰士們就在坑道口堆起一道土牆,并及時用濕毛巾堵住鼻口……

敵人使盡了種種毒辣的手段,不僅沒能将志願軍消滅在坑道裡,反而增強了志願軍坑道作戰的經驗

1978年,葉劍英元帥在一次重要講話中說:

上甘嶺戰役,在那麼個不大的山頭上,敵人投射了數千枚炸彈和上百萬發炮彈,我們的戰士就靠勇敢,靠技術,同時也靠洞子,有效地儲存了自己,大量地消滅了敵人。他還強調指出:洞子是對付核武器的有效手段。

葉劍英把坑道工事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戰略地位的高度。

由于敵人對坑道使用了毒辣手段,志願軍戰士遭受的困苦,現在的人們很難想象。敵人用重磅炸彈轟擊,有的整個坑道的戰士被震死;傷員沒有醫藥醫治,不能送到後方,有的咬着被單死去;比電影《上甘嶺》中一個蘋果的情節展現更慘的是,戰士們以尿解渴,甚至到最後,一個人的尿全坑道的戰士分着喝;現在人們開玩笑說沒有吃的了去“喝西北風”,那個時候,沒有吃的是常事,沒有喝的了,能吸到潮濕的空氣都是奢求。

談起當時的鬥争,志願軍副司令員楊得志回憶說:

這一階段,我堅守坑道部隊繼續不停地組織小型反擊,又叫小部隊活動。機智聰明的指揮員,通常采用三種手法……殲敵2,000餘名。這個數字在整個戰役中,雖然不大,但這種戰法給敵人心理上造成極大的慌亂,使他們日夜不得安甯。

上甘嶺戰役,五聖山上埋忠骨,英雄熱血诠釋“為什麼戰旗美如畫”

楊得志

同樣是10月15日,這天,範佛裡特将受到重創的美軍第7師撤下597.9高地,調來韓2師接替,韓第9師作為預備隊,這樣,韓2師就單獨承擔了兩個高地的攻擊任務。

當然,美軍飛機、坦克、大炮照樣配合韓軍攻擊。

新上任的韓2師師長姜文奉,在強大火力支援下,指揮韓2師連續攻了幾次,被打慘後醒悟過來:美軍都拿不下的高地,交給了我們,我們這不是替罪羊嗎?

姜文奉是以決心停止進攻,從此韓2師龜縮不前。

在一線指揮“金化攻勢”的美軍第9軍軍長詹金斯,很快将這一情況報告了範佛裡特。範佛裡特雖然很生氣,但是卻也無可奈何。他心裡比誰都清楚,調本來士氣就不高的南北韓軍接替美軍第7師,已經是勉為其難,更别指望他們能辦到連美軍都辦不到的事。

實際上,此時,無論美軍還是南北韓軍隊,都對志願軍的英勇頑強感到恐懼。

這就達到了秦基偉與敵人“比狠勁兇勁”的戰果。

擔負支援一線和反擊任務的志願軍第二線部隊,用英勇的反擊和準确的火力,積極支援坑道第一線的鬥争。一支支運輸隊不顧傷亡,想盡一切辦法向兩個高地的坑道内輸送糧彈、水等補給品和大批慰問品、慰問信。由于坑道内外互相鼓舞,互相配合,坑道中的部隊堅守了十餘天,大量殺傷和疲憊了敵人,使敵人始終不能鞏固地占領兩個高地,迫使敵人不能向志願軍防禦縱深發展,進而給志願軍主力部隊進行決定性反擊的準備工作争取了時間。同時由于守住了坑道,縮短了沖擊距離,為實施反擊、恢複陣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消耗戰使“聯合國軍”方面精疲力盡,志願軍醞釀已久的反擊終于開始。

從10月30日至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進入第三階段,即決定性反擊和鞏固陣地階段。

10月30日22時,按照首先奪回597.9高地的部署,第15軍的133門大口徑火炮和30門迫擊炮,一齊開火,密集的炮彈立即覆寫了597.9高地。

5分鐘炮火急襲過後,坑道裡的官兵們卻沒有像往日那樣沖出坑道清剿表面陣地上的殘敵,而是提着沖鋒槍和手榴彈繼續等待。

原來,15軍已經創新了炮擊方案,在第一次炮擊後,刻意制造出炮火已延伸的假象,讓高地上的美韓軍進入工事,然後,15軍炮群再殺了個回馬槍,對原壓制目标又進行長達10分鐘的轟擊,這樣真真假假折騰了幾個來回,597.9高地上的敵人基本給炸光了。

志願軍的“喀秋莎”火箭炮團更是威力大,參戰的22門“喀秋莎”在8秒鐘之内便将352發132毫米火箭彈傾瀉到敵縱深10幾裡的炮陣地和二梯隊集結地,形成大面積轟炸。

戰後查明,韓軍的二梯隊基本被殺傷殆盡。

我軍炮火陣地延伸後,15軍45師以10個連的兵力對占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進行内外夾擊,經過一小時激戰,全殲守敵4個連,奪回了表面陣地。

上甘嶺戰役,五聖山上埋忠骨,英雄熱血诠釋“為什麼戰旗美如畫”

11月2日,範佛裡特竟不惜血本,将美空降兵第187團也扔進上甘嶺這個永遠也填不滿的墓穴裡。

這支精銳的空降部隊,一直由美軍集團軍總部直接控制,一直是當做奇兵突擊使用,現在将其作為普通步兵團使用,由此可見在上甘嶺大戰中美軍損失慘重,已經到了無後備兵員的困境。

然而志願軍這時作戰能力也大大增強,步炮協同更臻完善,仗也是越打越精。

15軍各陣地上,将大部分戰士隐蔽在坑道裡,陣地上隻留幾個戰士攜帶步話機,及時給炮兵訓示目标,有時沒等敵人接近陣地,炮火就把敵人一次攻勢粉碎了。

到11月5日黃昏,美韓軍再也無力進攻597.9高地了。并非美韓軍擠不出兵力,而是他們對這個标高已被炮火削去2米的山頭望而生畏,再也沒有争奪的意志了。

美7師已經垮了,後退了50裡,撤到加平地區休整。韓9師遭到重創,韓2師更是支離破碎。到後來隻得将尚在巨濟島新兵訓練所受訓的新兵大批補入部隊。

6日,美國第8集團軍新聞釋出官以西方式的坦率,向報界承認:“到此為止,聯軍在三角形山是打敗了。”

15軍守住了五聖山前沿這個597.9高地,同時也組織兵力反擊537.7高地,共殲敵800餘人。

從11月2日起,志願軍第12軍開始投入戰鬥,擔任597.9高地的防禦任務,5日接替整個上甘嶺地區的防禦任務。

接替15軍45師防務的12軍31師,在537.7高地北山又堅守了10天,與強大的對手争奪了10天。從11月20日以後,韓軍因傷亡慘重,兵力不足,隻能以連以下兵力實施小型反撲。這種反撲已是象征性的了,開始幾天,美軍的空中和地面炮火也虛張聲勢地投幾顆炸彈放幾聲炮,到後來,連飛機也不出現了。

到了11月25日,美韓軍再也沒有能力進攻了。

從此,537.7高地北山陣地被我軍完全控制。

曆時43天的上甘嶺戰役終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箫吹明月在這裡發現一個明顯的對比,就是當美7師撤退下來,範佛裡特調韓2師接替以後,韓2師公然違抗軍令,停止攻擊,畏縮不前;而我志願軍第12軍,在接替15軍後,繼續英勇戰鬥,并最終取得上甘嶺戰役勝利,同樣是接力戰,為什麼出現天壤之别?

這就是共産黨上司下的人民軍隊與所謂“聯合國軍”的本質差別。

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參戰兵力4.3萬人,共傷亡11500人,其中陣亡4838人,傷6691人;"聯合國軍"參戰兵力6萬餘人,自認共傷亡19000人 ,其中美軍5000人,韓軍10000人。

在上甘嶺戰役中,湧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由于文章篇幅所限,本文沒有細寫,這裡僅僅列出幾位烈士的名字:黃繼光、邱少雲、孫占元、孫子明、牛保才、龍世昌、歐陽代炎、賴發均……

15軍在戰役中湧現出以特等英雄黃繼光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級戰鬥英雄共12347人,占該軍總人數的27.5%,以45師134團8連為代表的英雄集體200餘個。在43天中,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與敵同歸于盡,舍身炸地堡、堵槍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44位!

無數志願軍英雄的忠骨已經永遠埋在了北韓的五聖山上!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為什麼今天我們的祖國這麼強大?

是英雄的鮮血染紅了戰旗,是無數英雄捍衛了祖國!

抗美援朝的勝利雄辯地證明,“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腿肚子不會抖,腰杆子不會彎,中華民族是吓不倒、壓不垮的”。

處在百年大變局的今天,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團結一緻,意氣風發,堅定不移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我們要以行動告訴那些國家、那些勢力,要讓世界知道,“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聲明:歡迎點贊、評論,歡迎大家點選“關注”箫吹明月。本頭條賬号文章均為“箫吹明月”原創,受“維權騎士”保護,如對本賬号文章有抄襲、洗稿等侵權行為,箫吹明月将依法維權。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