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秦霸王”薛舉:與李唐父子旗鼓相當,為何突然暴斃

唐朝是我國曆朝曆代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朝代,開元盛世、貞觀之治……李唐宗族的一個個明君,将這個時候的中國治理得十分強盛。

唐高祖李淵能夠獲得天下的統治權,不僅因為他有着雄才大略,可以上司軍隊打敗其他人,同時也因為原本可以與他旗鼓相當的對手突遭噩耗去世,沒有強大的敵人,李淵得以順利成為天下之主。

“西秦霸王”薛舉:與李唐父子旗鼓相當,為何突然暴斃

從後世的史書來看,李淵似乎擁有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他自身軍事才能突出,幾個兒子如李世民等更是戎馬沙場的好手,是以李唐集團可以接連打敗窦建德、劉武周等人,好像也就不足為奇了。但事實上,有一個人曾經讓李淵的軍隊大敗,甚至讓李淵等人差點失去逐鹿天下的資格,這個人就是薛舉。

強大的對手,薛舉最初的發展

薛舉的祖籍在山西,為了謀生,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帶着全家人遷往了蘭州。隋唐時期,蘭州是西北大漠之地,這裡的人們向來豪爽正直,于是薛舉也養成了不拘一格的性格,不僅如此,他還有一身好武功,樂善好施,在少年時期就因為嫉惡如仇的性格聞名于鄉裡。

隋朝末年,因為隋炀帝的種種苛政,人民怨聲載道、群憤難平,再加上西北頻頻發生旱災,于是蘭州附近更是匪盜不斷。在這種時候,金城府校尉郝瑗看上了薛舉的能力,他覺得薛舉既然有一身好本領,而且家中富貴滔天,不如就讓他領軍讨匪,好好提拔一下這個少年英雄。

可是,讓衆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薛舉并不在乎這唾手可得的官位與權勢,他帶領着郝瑗給他的幾千兵馬,出城後沒有直奔匪盜藏身之地,而是繞了一圈後,直接回城劫持了郝瑗。薛舉掌控了都城,便下令開倉放糧,救濟人民。

這樣的義舉,讓薛舉的名聲更上一層樓,衆人紛紛來投靠薛舉,他的實力很快增長到了萬人。雖然實力逐日上升,可是薛舉野心勃勃,并不止步于當一個閑散的地方勢力。于是在新的羌族軍隊投奔自己後,薛舉便再次出擊,攻占了隴西大片地方。

“西秦霸王”薛舉:與李唐父子旗鼓相當,為何突然暴斃

勝敗難料,薛舉起起伏伏的壯大之路

這時的隋朝,已經是樹倒猢狲散了,天下狼煙四起,群雄割據,即将上演一場逐鹿之戰。薛舉有意九鼎,于是在蘭州宣布自己為帝。随後,他派出三支軍隊,想要一舉将黃河上下的地盤都收入囊中。可惜,失敗乃兵家常事,薛舉派出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

如果這次的實力擴張徹底打消了薛舉的野心,那就不會有之後他與李淵、李世民等人的對峙了。是以,薛舉在這次南下戰役失敗後并沒有氣餒,他詳細詢問了軍事謀略,采用圍攻的方法,最終将這三個地方的勢力全部吞并了。

“西秦霸王”薛舉:與李唐父子旗鼓相當,為何突然暴斃

渡過黃河,長安便遙遙可望了,這邊,薛舉對長安虎視眈眈,而另一邊,李淵與李世民等人也摩拳擦掌,準備進軍長安。兩方勢力一觸即發,雖然李淵與薛舉都互相欣賞對方的軍事才能,然而,戰場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一場争鬥是不得不開始了。

薛舉與李唐集團的第一場戰鬥便落入了下風。一直順風順水的薛舉軍隊沒有料到李淵軍隊的真正實力,一交手便折損大半,更是有不少将領在戰場上被殺或者被俘。狼狽之下,薛舉隻能匆匆逃往隴右。徘徊在熟悉的地方,強大的挫折讓他懷疑自己,可是幕僚的一番勸說,終于讓他回心轉意。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重拾信心的薛舉決定東山再起,六月,薛舉親自率軍進軍泾州。李世民得知後立刻帶軍圍攻,想要利用薛舉軍隊糧草供應不足的特點,緩慢消減其勢力再一網打盡。誰料卻棋差一招,他的部下未能完全了解李世民的意思,給了薛舉可乘之機。讓他反敗為勝,打敗李唐軍隊。

“西秦霸王”薛舉:與李唐父子旗鼓相當,為何突然暴斃

總結

東風得意馬蹄疾,重獲勝利的薛舉本來想要一鼓作氣反攻李淵軍隊,吞并其勢力。可惜天不遂遂人願,在向李氏集團進軍的途中,薛舉不幸得急病去世。沒了薛舉作為主心骨統領勢力,其他人與李唐集團相比不足一戰。

就這樣,李淵等人原本警惕的準備迎擊薛軍,卻忽然得到意外之喜。沒了薛舉這個強大的對手,李氏父子一路高歌,掃清其他障礙,一舉稱霸天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