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代明君唐太宗弑兄殺弟、逼父讓位,是被逼無奈還是有意為之?

唐朝作為我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大一統皇朝,一直被後世稱頌。然而,在唐朝建立之初,帝國的權力中心卻發生了一場曠世矚目、血流遍野的激烈政變——玄武門之變。“無情最是帝王家”這句話,在這場著名的宮廷政變中被演繹的淋漓盡緻。不過,從曆史的發展來看,倘若這場政變沒有發生,就不會出現後面的“貞觀之治”乃至更往後的“開元盛世”了,說不定唐朝就此分崩離析,成為過往雲煙了。下面,本文将讓大家深入了解這場政變的始末,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讨論。

一代明君唐太宗弑兄殺弟、逼父讓位,是被逼無奈還是有意為之?

隋朝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圖檔來源于網絡)

在講玄武門之變前,我們先來講講李唐皇朝成立的過程。隋朝末年,農民起義遍及全國各地,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隋炀帝楊廣任命李淵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不久又提拔李淵任太原留守,以北備突厥,并鎮壓今山西省境内的農民起義。再說李淵,李淵乃西漢前将軍李廣、十六國時期西涼國開國君主李景之後裔。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李曬,北周時曆任禦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将軍。李淵母親乃是隋文帝獨孤皇後姐。可見李氏家族在當時的政治地位十分顯赫,而李淵本人也一向素有大志,智勇過人。李淵到太原後,便萌動了奪取天下的念頭。而且他身邊的裴寂、劉文靜及次子李世民亦紛紛建議起兵以舉大事。終于在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淵帶領次子李世民在晉陽起兵,并從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召回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淵自為大将軍,以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為左右大都督,以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兵發長安。在霍邑大破宋老生,從龍門渡黃河,開永豐倉赈濟百姓。關中有其女平陽昭公主等人起兵響應。十一月,攻克長安,以代王楊侑(隋炀帝之孫)為皇帝,遙尊隋炀帝為太上皇,李淵自為大丞相、唐王。次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殺。五月,李淵廢黜楊侑,正式稱帝,改國号為唐。由此,隋朝滅亡,唐朝正式建立。

一代明君唐太宗弑兄殺弟、逼父讓位,是被逼無奈還是有意為之?

唐朝都城長安的構想圖(圖檔源自網絡)

不得不說,作為一個起兵推翻舊朝的帝國,李淵是無疑是我國曆朝曆代所有開國皇帝中最輕松的,同時他統一中原的速度也是所有帝國當中最快的。這裡面除了李淵本人能力過人外,他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也十分優秀。但是,在兄弟三人中,李世民軍功最大,可以說李唐成立之初,一半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的。李淵稱帝後,吸取了隋朝廢長立幼的教訓,封長子李建成為皇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李建成在成為太子之後,主要職責是輔佐李淵處理政務。可以說當時的朝中形勢對李建成是非常有利的。在兵權上,他得到了手握重兵的四弟齊王李元吉對他支援,而且獨掌東宮長林兵(約3000人的骁勇兵将)。在皇宮内,李淵一直對他是有偏愛的,而且李建成十分擅長籠絡父皇後宮妃嫔,李淵的兩個愛妃就常常給他吹枕邊風說大子的好話,同時說李世民的各種不好。在外朝中,李建成有老臣斐寂、封倫等人的擁戴,并且他本人也籠絡了一些治國安邦之才,文有王珪、魏征等出謀劃策,武有薛萬徹、馮立等猛将出力。而李世民呢,這時他主要是在給國家打江山中積蓄自己的力量。李世民先後平薛仁杲、滅劉武周、俘窦建德、降王世充,廣樹威望,網羅人才,同時也立下了赫赫戰功,而李淵對李世民一直是有功必賞。武德元年,李淵任命李世民為陝東道行台、尚書令、武德二年為大将軍,總管天下軍事,到武德四年任其為天策上将,位在諸王之上,并設天策上将府,府中可自設官職,俨然如同一個小朝廷一般。到武德八年,李淵又任命李世民為中書令(相當于宰相),使李世民不僅擁有軍權,而目擁有行政權。這時李世民權勢之大,也隻有太子李建成可以與其争高下。

一代明君唐太宗弑兄殺弟、逼父讓位,是被逼無奈還是有意為之?

唐高祖李淵畫像(圖檔源自網絡)

面對秦王李世民日漸崛起的龐大勢力,太子李建成逐漸感到不安。同時,齊王李元吉也在心裡盤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他想讓兩個哥哥相争,坐收漁翁之利。據《舊唐書·魏征傳》記載,魏征見秦王功勞越來越大,官職和威望也越來越高,總是勸太子李建成早早動手,除去李世民。可是李建成這個人生性寬厚,也可以說優柔寡斷,是以最初他并不同意對李世民下殺手。事實也正是如此,武德七年,李世民到太子家做客,齊王李元吉在卧室埋伏殺手,準備行刺李世民。但是在動手的前一刻被太子李建成制止。這說明在太子和秦王之間的鬥争前期,李建成在對待李世民的問題上采取了較為克制的态度,盡量避免骨肉相殘。但這也使李建成錯失了除掉李世民的最好時機,之後他真的痛下決心準備除去李世民的時候卻屢屢失敗。

時間到了武德九年五月,北方突厥數萬騎兵大軍來襲,按說本應由秦王李世民率軍出戰,但是李建成卻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和羅藝出戰。李淵答應了,李元吉當即要求要調秦王府骁将秦叔寶、尉遲敬德、程咬金,段志玄等同行。這實際上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向秦王府發難的信号。下朝後,李建成和李元吉便回到東宮密謀,李建成對李元吉說:“得到秦王的精兵強将之後,你率大軍出征前,我和秦王到昆明池設宴為你送行。這時你可以将李世民殺死,李世民手下的尉遲敬德等将盡數坑殺,到時候給父皇禀報就說李世民暴病而亡,然後我再逼父皇讓位,到時候看誰敢不服!”不成想這個天大的陰謀被東宮的太子率更丞王眰知道了,而這個王眰早就被李世民收買,成了李世民埋伏在太子的一個卧底。于是王眰立馬告知李世民。面對這種情況,李世民馬上派長孫無忌将已被太子設計驅逐出秦王府的房玄齡、杜如晦召回,讓他們穿上道士服,秘密潛入秦王府商議。同時通知程咬金火速趕來準備密議政變。經過周密策劃,他們決定在玄武門伏殺二人。

一代明君唐太宗弑兄殺弟、逼父讓位,是被逼無奈還是有意為之?

玄武門現址(圖檔源自網絡)

玄武門即宮城北門,宮城包括太極宮、東宮和掖庭宮,太極宮是唐初政治中樞,其南邊是皇城,東西兩側有東宮和掖庭宮,都比較安全,惟獨北邊與曠野相同,且地勢較低。是以,玄武門就顯得極為重要,若玄武門失守,太極宮便處于危險的境地,玄武門的得失事關宮城和皇帝的安危,是以平日裡一直駐有重兵把守,如果沒有内應,在這裡發動政變是不可能的。李世民及其謀士之是以選擇玄武門作為政變的地點,主要出于以下考慮:首先,秦王府的兵力在京城不及東宮和齊王府的兵力,直接進攻東宮和齊王府成功幾率不大;其次,玄武門是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後宮的必經之路,這裡直通李淵寝宮,事變後可以立即控制住李淵;再者玄武門守将之一常何早在武德七年就被李世民收買為心腹,隻要在常何當班的時候,引誘李建成和李元吉入玄武門就很容易誅殺二人。

一代明君唐太宗弑兄殺弟、逼父讓位,是被逼無奈還是有意為之?

陰沉肅穆的玄武門(圖檔源自網絡)

一切準備就緒後,武德九年六月三日,李世民入宮向父皇李淵密奏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李淵震怒,決定次日召李建成和李元吉問個明白。六月四日,玄武門正是常何當班,天不亮,李世民就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世貴等伏于玄武門内。天蒙蒙亮,玄武門内外将士手握兵器,心情格外緊張,周圍環境顯得比往日更加肅殺陰沉。這時,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兩人帶着幾名親信慢悠悠地從遠處騎馬走來。當二人走進玄武門後,快到臨湖殿之時,突然發現周邊守衛好多不認識,甚至還發現不少秦王府的人。兩人突然意識到情況不對,大呼“不好”,立即調轉馬頭,準備傳回東宮。這時,李世民突然從隐蔽處走出來從後面大呼“大哥、四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更明白不妙。李元吉騎着馬邊跑邊向後張弓搭箭向李世民連射三箭,可是由于緊張,李元吉三次都沒有将弓拉滿,并沒有傷到李世民。說時遲,那時快!李世民趁二人驚魂未定,張弓直射向太子李建成。要知道李世民常年帶兵打仗,臂力驚人,射箭可洞穿門阖,且箭術精準,隻一箭就将李建成射下馬立斃。這時,尉遲敬德率七十餘騎趕來,又将李元吉射落馬下,但傷勢不重。李世民催馬追趕李元吉,不想被樹枝挂落,一時無法站起身來,李元吉見後,立馬反撲上來奪下李世民的弓箭,用弓弦狠狠勒住李世民的脖子。就在李世民快要被李元吉勒死之際,尉遲敬德在遠處一邊策馬奔來,一邊使出平生最大力氣,“啊”的一聲大吼出來,這一聲吼可堪比當年長坂橋上張飛大吼喝退曹軍一般。當即就把李元吉吓得的屁滾尿流,這才放開李世民逃向武德殿想尋求父親李淵的庇護。這時,尉遲敬德從後面張弓将其射殺。到此,事情還未結束,玄武門的情況很快傳往東宮和齊王府。太子和齊王身邊的馮立、薛萬徹、謝叔方等将領聞知玄武門有變,立刻帶領人馬趕來,準備為太子和齊王報仇。李世民命大将張公瑾閉門拒戰,但秦王心腹玄武門将佐敬君弘、呂世衡大呼死戰,出門與馮立等人厮殺,後被馮立所殺。這時情勢十分危急,馮立等人随時都可能攻入皇宮,屆時形勢一旦失控,可能李世民甚至是李淵都自身難保。關鍵時刻,李世民命尉遲敬德将李建成、李元吉的腦袋砍下,以示衆人。當東宮和齊王府的将士們看到自己主公的首級後,自知大勢已去,戰意頓消,便丢盔卸甲,四散奔逃。直到這時,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才算是大獲全勝。

而此時,李淵正在宮内的海池上泛舟遊玩,至于李淵是不是被脅迫到此,大家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是當李世民命尉遲敬德帶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來見李淵時。李淵裝作大驚一般,發出了曆史上經典一問:“愛卿何以至此?”這時,尉遲敬德口氣強硬地向李淵奉報:“秦王因太子、齊王作亂,已舉兵将其誅殺,恐驚動陛下,特地讓臣來宿衛。”實際上,李世民就是讓李淵知道事變結果,威逼其承認既定事實。李淵聽後大驚,問計于裴寂、蕭璃、陳叔達等人。裴寂沒敢表态,蕭璃、陳叔達進言說:“建成、元吉本來心懷異心,嫉妒秦王功高望重,現在好謀敗露,秦王已經将他們讨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率十歸心,陛下如果能立秦王為太子,委之國務,豈不省心!”姜還是老的辣,曆經一生大風大浪,李淵還能不明白此時的處境。于是李淵說道:“好的很,這正是我長久以來的心願啊!”立即親筆寫了敕書,指令諸軍聽從秦王号令。這時候,李世民才趕來與李淵見面。父子倆一見面就抱頭痛哭。李世民伏在李淵胸前久久不願起身,淚濕滿襟。不知這時的李世民是不是想起兒時,兄弟三人一起嬉笑玩鬧,供奉雙親的場景。李淵随即頒發诏書,立李世民為太子,李建成、李元吉的十個兒子均以謀反罪被處死。兩個月後,李淵宣布退位,成為安享晚年的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改元貞觀,開啟了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一代明君唐太宗弑兄殺弟、逼父讓位,是被逼無奈還是有意為之?

唐太宗畫像(圖檔源自網絡)

玄武門之變,無論李世民是被迫的,而是蓄謀已久,這場政變的發生終究有其必然性。它改變了李世民的命運,也改變了中國的曆史。現在的我們不能以平常的眼光來看待李世民殺兄誅弟逼父讓位這件事情。畢竟,作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一名有為的帝王,李世民是很出色的,正因為他,唐朝才開啟了“貞觀之治”,為近三百年的國祚奠定了良好基礎,也使唐朝成為當時世界盛極一時的東方大國。平心而論,李世民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是巨大的,是他讓後世一直懷念着大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