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代明君唐太宗弑兄杀弟、逼父让位,是被逼无奈还是有意为之?

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大一统皇朝,一直被后世称颂。然而,在唐朝建立之初,帝国的权力中心却发生了一场旷世瞩目、血流遍野的激烈政变——玄武门之变。“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句话,在这场著名的宫廷政变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不过,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倘若这场政变没有发生,就不会出现后面的“贞观之治”乃至更往后的“开元盛世”了,说不定唐朝就此分崩离析,成为过往云烟了。下面,本文将让大家深入了解这场政变的始末,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讨论。

一代明君唐太宗弑兄杀弟、逼父让位,是被逼无奈还是有意为之?

隋朝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讲玄武门之变前,我们先来讲讲李唐皇朝成立的过程。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不久又提拔李渊任太原留守,以北备突厥,并镇压今山西省境内的农民起义。再说李渊,李渊乃西汉前将军李广、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景之后裔。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晒,北周时历任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李渊母亲乃是隋文帝独孤皇后姐。可见李氏家族在当时的政治地位十分显赫,而李渊本人也一向素有大志,智勇过人。李渊到太原后,便萌动了夺取天下的念头。而且他身边的裴寂、刘文静及次子李世民亦纷纷建议起兵以举大事。终于在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带领次子李世民在晋阳起兵,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自为大将军,以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为左右大都督,以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兵发长安。在霍邑大破宋老生,从龙门渡黄河,开永丰仓赈济百姓。关中有其女平阳昭公主等人起兵响应。十一月,攻克长安,以代王杨侑(隋炀帝之孙)为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自为大丞相、唐王。次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五月,李渊废黜杨侑,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唐。由此,隋朝灭亡,唐朝正式建立。

一代明君唐太宗弑兄杀弟、逼父让位,是被逼无奈还是有意为之?

唐朝都城长安的构想图(图片源自网络)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起兵推翻旧朝的帝国,李渊是无疑是我国历朝历代所有开国皇帝中最轻松的,同时他统一中原的速度也是所有帝国当中最快的。这里面除了李渊本人能力过人外,他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也十分优秀。但是,在兄弟三人中,李世民军功最大,可以说李唐成立之初,一半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的。李渊称帝后,吸取了隋朝废长立幼的教训,封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李建成在成为太子之后,主要职责是辅佐李渊处理政务。可以说当时的朝中形势对李建成是非常有利的。在兵权上,他得到了手握重兵的四弟齐王李元吉对他支持,而且独掌东宫长林兵(约3000人的骁勇兵将)。在皇宫内,李渊一直对他是有偏爱的,而且李建成十分擅长笼络父皇后宫妃嫔,李渊的两个爱妃就常常给他吹枕边风说大子的好话,同时说李世民的各种不好。在外朝中,李建成有老臣斐寂、封伦等人的拥戴,并且他本人也笼络了一些治国安邦之才,文有王珪、魏征等出谋划策,武有薛万彻、冯立等猛将出力。而李世民呢,这时他主要是在给国家打江山中积蓄自己的力量。李世民先后平薛仁杲、灭刘武周、俘窦建德、降王世充,广树威望,网罗人才,同时也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李渊对李世民一直是有功必赏。武德元年,李渊任命李世民为陕东道行台、尚书令、武德二年为大将军,总管天下军事,到武德四年任其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并设天策上将府,府中可自设官职,俨然如同一个小朝廷一般。到武德八年,李渊又任命李世民为中书令(相当于宰相),使李世民不仅拥有军权,而目拥有行政权。这时李世民权势之大,也只有太子李建成可以与其争高下。

一代明君唐太宗弑兄杀弟、逼父让位,是被逼无奈还是有意为之?

唐高祖李渊画像(图片源自网络)

面对秦王李世民日渐崛起的庞大势力,太子李建成逐渐感到不安。同时,齐王李元吉也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他想让两个哥哥相争,坐收渔翁之利。据《旧唐书·魏征传》记载,魏征见秦王功劳越来越大,官职和威望也越来越高,总是劝太子李建成早早动手,除去李世民。可是李建成这个人生性宽厚,也可以说优柔寡断,所以最初他并不同意对李世民下杀手。事实也正是如此,武德七年,李世民到太子家做客,齐王李元吉在卧室埋伏杀手,准备行刺李世民。但是在动手的前一刻被太子李建成制止。这说明在太子和秦王之间的斗争前期,李建成在对待李世民的问题上采取了较为克制的态度,尽量避免骨肉相残。但这也使李建成错失了除掉李世民的最好时机,之后他真的痛下决心准备除去李世民的时候却屡屡失败。

时间到了武德九年五月,北方突厥数万骑兵大军来袭,按说本应由秦王李世民率军出战,但是李建成却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和罗艺出战。李渊答应了,李元吉当即要求要调秦王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段志玄等同行。这实际上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向秦王府发难的信号。下朝后,李建成和李元吉便回到东宫密谋,李建成对李元吉说:“得到秦王的精兵强将之后,你率大军出征前,我和秦王到昆明池设宴为你送行。这时你可以将李世民杀死,李世民手下的尉迟敬德等将尽数坑杀,到时候给父皇禀报就说李世民暴病而亡,然后我再逼父皇让位,到时候看谁敢不服!”不成想这个天大的阴谋被东宫的太子率更丞王眰知道了,而这个王眰早就被李世民收买,成了李世民埋伏在太子的一个卧底。于是王眰立马告知李世民。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马上派长孙无忌将已被太子设计驱逐出秦王府的房玄龄、杜如晦召回,让他们穿上道士服,秘密潜入秦王府商议。同时通知程咬金火速赶来准备密议政变。经过周密策划,他们决定在玄武门伏杀二人。

一代明君唐太宗弑兄杀弟、逼父让位,是被逼无奈还是有意为之?

玄武门现址(图片源自网络)

玄武门即宫城北门,宫城包括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太极宫是唐初政治中枢,其南边是皇城,东西两侧有东宫和掖庭宫,都比较安全,惟独北边与旷野相同,且地势较低。因此,玄武门就显得极为重要,若玄武门失守,太极宫便处于危险的境地,玄武门的得失事关宫城和皇帝的安危,所以平日里一直驻有重兵把守,如果没有内应,在这里发动政变是不可能的。李世民及其谋士之所以选择玄武门作为政变的地点,主要出于以下考虑:首先,秦王府的兵力在京城不及东宫和齐王府的兵力,直接进攻东宫和齐王府成功几率不大;其次,玄武门是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后宫的必经之路,这里直通李渊寝宫,事变后可以立即控制住李渊;再者玄武门守将之一常何早在武德七年就被李世民收买为心腹,只要在常何当班的时候,引诱李建成和李元吉入玄武门就很容易诛杀二人。

一代明君唐太宗弑兄杀弟、逼父让位,是被逼无奈还是有意为之?

阴沉肃穆的玄武门(图片源自网络)

一切准备就绪后,武德九年六月三日,李世民入宫向父皇李渊密奏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李渊震怒,决定次日召李建成和李元吉问个明白。六月四日,玄武门正是常何当班,天不亮,李世民就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世贵等伏于玄武门内。天蒙蒙亮,玄武门内外将士手握兵器,心情格外紧张,周围环境显得比往日更加肃杀阴沉。这时,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带着几名亲信慢悠悠地从远处骑马走来。当二人走进玄武门后,快到临湖殿之时,突然发现周边守卫好多不认识,甚至还发现不少秦王府的人。两人突然意识到情况不对,大呼“不好”,立即调转马头,准备返回东宫。这时,李世民突然从隐蔽处走出来从后面大呼“大哥、四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更明白不妙。李元吉骑着马边跑边向后张弓搭箭向李世民连射三箭,可是由于紧张,李元吉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并没有伤到李世民。说时迟,那时快!李世民趁二人惊魂未定,张弓直射向太子李建成。要知道李世民常年带兵打仗,臂力惊人,射箭可洞穿门阖,且箭术精准,只一箭就将李建成射下马立毙。这时,尉迟敬德率七十余骑赶来,又将李元吉射落马下,但伤势不重。李世民催马追赶李元吉,不想被树枝挂落,一时无法站起身来,李元吉见后,立马反扑上来夺下李世民的弓箭,用弓弦狠狠勒住李世民的脖子。就在李世民快要被李元吉勒死之际,尉迟敬德在远处一边策马奔来,一边使出平生最大力气,“啊”的一声大吼出来,这一声吼可堪比当年长坂桥上张飞大吼喝退曹军一般。当即就把李元吉吓得的屁滚尿流,这才放开李世民逃向武德殿想寻求父亲李渊的庇护。这时,尉迟敬德从后面张弓将其射杀。到此,事情还未结束,玄武门的情况很快传往东宫和齐王府。太子和齐王身边的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将领闻知玄武门有变,立刻带领人马赶来,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李世民命大将张公瑾闭门拒战,但秦王心腹玄武门将佐敬君弘、吕世衡大呼死战,出门与冯立等人厮杀,后被冯立所杀。这时情势十分危急,冯立等人随时都可能攻入皇宫,届时形势一旦失控,可能李世民甚至是李渊都自身难保。关键时刻,李世民命尉迟敬德将李建成、李元吉的脑袋砍下,以示众人。当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们看到自己主公的首级后,自知大势已去,战意顿消,便丢盔卸甲,四散奔逃。直到这时,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才算是大获全胜。

而此时,李渊正在宫内的海池上泛舟游玩,至于李渊是不是被胁迫到此,大家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是当李世民命尉迟敬德带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来见李渊时。李渊装作大惊一般,发出了历史上经典一问:“爱卿何以至此?”这时,尉迟敬德口气强硬地向李渊奉报:“秦王因太子、齐王作乱,已举兵将其诛杀,恐惊动陛下,特地让臣来宿卫。”实际上,李世民就是让李渊知道事变结果,威逼其承认既定事实。李渊听后大惊,问计于裴寂、萧璃、陈叔达等人。裴寂没敢表态,萧璃、陈叔达进言说:“建成、元吉本来心怀异心,嫉妒秦王功高望重,现在好谋败露,秦王已经将他们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十归心,陛下如果能立秦王为太子,委之国务,岂不省心!”姜还是老的辣,历经一生大风大浪,李渊还能不明白此时的处境。于是李渊说道:“好的很,这正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啊!”立即亲笔写了敕书,命令诸军听从秦王号令。这时候,李世民才赶来与李渊见面。父子俩一见面就抱头痛哭。李世民伏在李渊胸前久久不愿起身,泪湿满襟。不知这时的李世民是不是想起儿时,兄弟三人一起嬉笑玩闹,供奉双亲的场景。李渊随即颁发诏书,立李世民为太子,李建成、李元吉的十个儿子均以谋反罪被处死。两个月后,李渊宣布退位,成为安享晚年的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改元贞观,开启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一代明君唐太宗弑兄杀弟、逼父让位,是被逼无奈还是有意为之?

唐太宗画像(图片源自网络)

玄武门之变,无论李世民是被迫的,而是蓄谋已久,这场政变的发生终究有其必然性。它改变了李世民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现在的我们不能以平常的眼光来看待李世民杀兄诛弟逼父让位这件事情。毕竟,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一名有为的帝王,李世民是很出色的,正因为他,唐朝才开启了“贞观之治”,为近三百年的国祚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盛极一时的东方大国。平心而论,李世民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是他让后世一直怀念着大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