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作者:艳苓【专题】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期一场影响深远的宫廷事件,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先后被李世民诛杀,这才让李世民得以成功上位。

而在玄武门之变的过程中,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细节,那就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军队出来保护李建成。

但凡当时有一支军队,李世民就不可能成功,而李建成也不会任由李世民将其当场射杀。

可惜的是,当时并没有,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军队根本来不及保护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白一点,什么叫做军队?

所谓军队,顾名思义,就是军人组成的部队(好像是废话),换而言之,就是保护一个国家或者政权的军事力量。

了解了什么叫做军队,那么我们来看看古代的军队一般都驻扎在什么地方。

通常来说,古代的大股军队,大多常年都驻扎在边境,或者是一些军事重镇,之所以要驻扎在这里,是为了威慑敌人,同时也是为了行动起来更加迅速。

那么,作为皇帝所在的皇城,有没有军队驻扎呢?答案是有,但这部分军队,一般都驻扎在皇城周边,而不是驻扎在皇城内。

毕竟没有一个皇帝愿意自己身边有大股的军事力量,不然一旦被有心人利用,那分分钟就能让皇帝换人。

唐朝也是如此,李渊在立国后,负责护卫皇城的,是传说中的元从禁军,大约有三万人。

这三万多人,除了护卫皇城长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防备对大唐虎视眈眈的颉利可汗。

而在皇城内部,负责保护皇帝以及皇室成员人身安全的,叫做侍卫,也就是卫兵。

唐朝时,这些卫兵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做“十六卫”。

之所以要说这些,是为了说明一点,唐朝的军队与侍卫是分开的,禁军就是禁军,十六卫就是十六卫。

禁军属于国家军事力量,除了李渊本人,任何人是没有权力调动的,包括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都没有。

根据大唐律法,擅自调动军队十人以上,九十人以下,“徒一年”,每多百人,罪加一等,若是超过七百人,则“流三千里”。

所以,没有军令,禁军就不可能乱动,即便是发生了宫廷之变,也照样不敢随意动。

况且,禁军驻扎在长安城外,距离玄武门很远,纵然是有心保护李建成,但也来不及,要是等到他们到达现场,李建成估计都招苍蝇了。

指望禁军来救李建成,还不如祈祷他的马跑快点,好躲过李世民的弓箭。

因此,玄武门之变从头至尾,参与进来的,除了主角和配角之外,剩余的就是卫兵,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十六卫。

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当然,这些卫兵的数量也不少,人数大致在4千到5千人之间,并分属三个不同的阵营。

  • 人数最多的一方,是皇宫的侍卫,负责保护李渊的,人数大约有2500人左右;
  • 稍微少点的,是李建成李元吉一方,由于李建成是太子,因此他能够调动的人数大约在1500到2000人之间;
  • 而人数最少的,则是李世民一方,据史料记载,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所带的兵力,共有八百人。

从人数上来看,李世民最为薄弱,但就是靠着这八百人,他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让我们去看一看玄武门之变前后,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大唐立国后,作为嫡长子的李建成被封为太子,而战功显赫,为大唐打下一半以上河山的李世民则被封为秦王。

不过,原本应该有的“兄友弟恭”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在李建成和李世民身上,相反,二人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李建成看来,自己是嫡长子,当太子是理所当然的。

但李世民则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哥哥只是大自己几岁,论战功不如自己,论能力也不如自己,凭什么就因为比他小几岁,就只能当一个臣子?

因此,兄弟二人的你争我斗,在很早就已经存在,而这一切,李渊非常清楚。

不过,虽说知道李建成和李世民存在矛盾,但李渊也是无可奈何,一来他不可能废了李建成,毕竟他是嫡长子,废他与道义不符。

至于李世民,当时大唐尚且不太稳定的形势,离不开他的南征北讨。

所以,对于两个儿子的明争暗斗,李渊秉承的态度是尽量把一碗水端平,另外,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历史上总是在说到李渊时,说他昏庸无能,任由李世民和李建成自相残杀,实际上抛开他的皇帝身份,别忘了他还是一个慈爱的父亲,虽然看着两个儿子争斗,但李渊做不到杀伐决断。

不过,在他维系的这种脆弱平衡中,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实力越来越大却是不争的事实。

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截止到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建成阵营,已经集齐了包括齐王李元吉、燕王罗艺、太子洗马魏征、护军薛万彻等众多位高权重之人。

而李世民这边,实力更加恐怖,像我们熟悉的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秦叔宝、侯君集、张亮等,均是秦王府的重要成员,另外,还包括时任中枢侍郎的宇文化及之弟宇文士及,以及礼部尚书唐俭、工部尚书屈突通等。

而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追随者之外,李世民比李建成棋高一着的是,他早在数年前,就在李建成身边和皇宫侍卫那里,埋下了无数个暗桩。

根据史料记载,李世民的暗桩有名可查的至少有四个,分别是中郎将常何、掌管玄武门的左屯营将军敬君弘、大将吕世衡和太子(李建成)率更丞王晊。

至于其他没有留下名姓的暗桩,怕是更多,而李世民能够成功,这些暗桩功不可没。

总之,在李渊的“平衡术”下,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实力越来越大,最终大到了足以置对方于死地的程度。

而真正促使李世民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之变的,也是一个暗桩秘密传递回来的消息。

武德九年的一天,李世民接到太子率更丞王晊的密报,说由于突厥南下,皇帝李渊已经安排齐王李元吉迎战,并且,李元吉已经请求李渊,将李世民的心腹,包括尉迟敬德、秦叔宝等精锐纳入自己麾下,一同随军出征。

最可怕的是,王晊告诉李世民,在大军出征之日,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对李世民下手的时候。

王晊的密报,让李世民惊慌失措,他没有想到行动如此之快,如果不是王晊,恐怕李世民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慌乱之余,李世民叫来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等人,商议该如何应对,结果,这群人不仅没有一丝慌乱,反而从内到外,透露着一股子兴奋。

他们众口一词,告诉李世民,如今正是“成大事”的最好时机。

面对心腹们的怂恿,李世民却开始退却,毕竟杀兄弟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着实很难,李世民无论如何也过不了心理那一关。

关键时刻,还是长孙无忌站了出来,他高声质问李世民“圣人舜,尚且知道”小杖受,大杖走“之理,如今情势,安能坐以待毙?"

正是这句话,促使李世民下定了决心,一番密谋之下,玄武门之变正式拉开帷幕。

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提一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的前夜,所做的两项安排,这两项安排,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

第一项,李世民安排妻舅高士廉,前往长春坊和光德坊释放关押在那里的死囚,并发给他们武器,让他们赶往秦王府,负责保护秦王府的安全,防止老窝被人一锅端。

第二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他传令宫里的暗桩,包括常何、敬君弘、吕世衡等侍卫将领,轮值玄武门,保证第二天李世民进入时,是他们在守卫。

之所以说这一点很重要,是因为当时李世民手下能够调动的人马,只有八百死士,而皇宫里的侍卫人数,则是在两千上下,硬拼根本打不过。

所以,只能是智取,而智取的方法,就是买通守卫,让八百死士进入玄武门,并提前埋伏好。

这也是前文所说为什么李建成败得那么快的原因之一,他根本不知道,守卫皇宫的侍卫,早就成了李世民的人。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世民开始等待,等待天亮,等待即将到来的一场恶战。

公元626年6月4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全副武装的李世民,带着妻子长孙氏以及心腹众人,在玄武门守卫的注视下,大摇大摆的通过玄武门,进入太极宫。

随后,长孙氏亲自为将士们发放铠甲兵刃,看到王妃冒死前来,将士们无一不士气大振,纷纷表示,愿意为秦王肝脑涂地。

万事俱备,只待建成。

李建成在当时,曾经有一次逃出生天的机会,与他关系密切的张婕妤得知李世民告发李建成的消息后,急忙汇报了李建成,并劝说他不要进宫。

另外,久经沙场的齐王李元吉,也认为此时进宫不妥,极力劝说李建成托病不去。

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但李建成最终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同时他表示,此时皇宫上下都是他的人,不会有什么意外,所以,此时更应该进宫打探消息。

但李建成忘了,皇宫侍卫能被他收买,自然也就能被李世民收买。

就这样,李建成和李元吉只带了几名随从,骑着马大摇大摆地走向皇宫,走向那个他们再也回不去的玄武门。

不过,毕竟是上过战场的人,心里的警觉性还是很高的,在两人刚到临湖殿的时候,李建成就瞧出来有些不对劲,他发现,宫里的侍卫,在看着他时,眼里没有往日的畏惧,反而充满了杀气。

一瞬间,李建成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调转马头,跑!

只不过,李世民怎么”舍得“就这么让大哥跑了呢?他催打战马,迅速向李建成追去,期间,李元吉先后朝李世民射了三支箭,但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其他原因,三次居然都没射中。

擒贼先擒王,李世民顾不上李元吉,第一时间搭弓射箭,一箭就将李建成射死在马上。

就在这个时候,尉迟敬德带着几十个骑兵赶到,朝着李元吉发起了攻击,一通齐射,李元吉为了躲避,也跌落马下。

看到李元吉下马,李世民赶忙扑了过去,但因为速度太快,一个不小心,李世民连人带马,被绊倒在地,这一绊倒,李世民刚好摔在李元吉不远处。

机不可失,李元吉眼见李世民就在眼前,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夺过李世民手中的长弓,用弓弦死死地勒住李世民的脖子,一番用力之下,李世民几乎被勒的断了气。

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看到自己的老板陷入困境,不由得怒吼一声,催马扬鞭赶了过来。

如果没有尉迟敬德这一声吼,恐怕玄武门之变的结果就会被改写,李元吉看到尉迟敬德冲了过来,顿时有些慌乱,放开李世民拔腿就往武德殿的方向跑去。

父亲李渊在那里,只要跑到武德殿,就没有人赶杀自己。

只可惜,尉迟敬德怎么会让李元吉去武德殿呢?他一边骑马,一边射箭,李元吉就这样在即将踏上武德殿台阶之前,被射死在路上。

这是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直接对决,从上述所讲我们就能够看出,李建成自始至终,都没有来得及呼叫救援部队,他身边除了李元吉之外,也就三五个侍卫,再加上他第一时间就被射死,所以,即使是有心想救他和保护他,也来不及。

那么,作为太子,李建成手里的卫兵当时在干什么呢?准确地说,他们在”忠心护主“的路上。

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就在李世民发动攻击时,就已经有人把消息告诉了距离临湖殿不远的东宫,当时,李建成的部下,包括翊卫车骑将军冯立,以及副护军薛万彻第一时间点齐人马,望临湖殿冲去,试图保护李建成。

根据记载,当时这部分人的人数,大约有两千左右,其中包括李建成的人和齐王李元吉的一部分士兵。

他们冲出去没多久,李建成战死的消息就传了过来,但这没有让冯立等人停下,反而继续冲向玄武门,只不过,他们的目的,已经是从救援变成了报仇。

守在玄武门的,是李世民的的暗桩敬君弘和吕世衡,这两位猛将,看到乌压压的太子部队冲过来后,丝毫不畏惧,拎起刀来就要上前砍人。

当时,身旁还有几个”骑墙派“,劝说他俩静观其变,但二人根本不听,大吼一声就冲入敌阵。

但两个人哪里是两千人的对手,不一会,二人就死在了太子部队的手里,成为了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一方最先牺牲的大将。

敬君弘和吕世衡被杀死后,太子部队士气大振,开始对玄武门发动攻击,只要他们攻进玄武门,那么李世民就会非常危险。

关键时刻,又出来了一位猛人,他就是李世民的谋士张公瑾,看到太子部队就要来到玄武门前时,张公瑾犹如神灵附体,撸起袖子,硬是凭借一人之力,把玄武门的宫门关了起来。

我们在影视剧中或者是游览一些古代城楼时,都见过那些城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城门又厚又重,要想关上这厚重的大门,至少也得几个人才行。

但张公瑾却一个人做到了,这一刻,他就是大力水手,就是无敌浩克。

门一关上,太子部队的人傻眼了,他们拿刀砍了一阵,发现了一个悲哀的情况,城门太厚,指望砍是万万不可能成功的。

这可怎么办?就在他们无奈之际,薛万彻提出,不如咱们去攻打秦王府吧。

不得不说,薛万彻这个提议是一个高招,秦王府是李世民的根据地,那里不仅有李世民的家眷,还有众多参与玄武门将士的家眷,一旦秦王府被攻下,这些家眷全部都会死,而这就等同于釜底抽薪。

不过,薛万彻的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因为就在他们调转马头准备前去秦王府的时候,尉迟敬德提着两颗血淋淋的人头,爬到了玄武门最高处。

这两颗人头,一个是李建成的,一个是李元吉的。

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看到老大都已经被斩,底下这两千余名太子部队的人,顿时犹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做鸟兽散,眼看大势已去,薛万彻只得带着几十个心腹,一路往终南山方向逃去。

到了这个时候,玄武门之变已经接近尾声,李建成、李元吉被斩,唯一前来救援李建成的军事力量,也四散逃去,整体局势,已经被李世民基本掌控。

所以说,不是没有人前来救援李建成,而是他们来的太晚,已经丧失了救援李建成的最佳时机,至于那些城外的禁军,此刻估计还不知道皇宫里发生了什么事,因此,也就不可能来救李建成。

即使是知道,也无济于事,毕竟李建成已经身首异处了。

在此之后,尉迟敬德提着人头,一身是血的闯进武德殿后面西海,见到了正在”玩漂流“的李渊,此情此景,李渊深知发生了什么,长叹一声,就此放弃了所有抵抗。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太子东宫里,还有一部分将士在拼死抵抗,李渊为此还下了一道亲笔诏令,让他们放下了武器,接受李世民部下的监管。

传达这道诏令的,是黄门侍郎裴炬,他带着诏令安抚了所有东宫将士,谁知刚安抚好,秦王府的人就杀了过来,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就此死在了秦王府人的刀下。

原本,那些已经放下武器的东宫将士也会被杀掉,但幸运的是,尉迟敬德制止了这个杀戮。

”元凶已诛,何必牵连他人。“---尉迟敬德

一切都平静之后,李世民终于来到李渊面前,父子二人相对无言,李世民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李渊坐在那里沉默不语。

还能说什么,还会说什么,就这么着吧。

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大获全胜而结束,事后,李渊册立李世民为太子,当年八月初九,唐高祖李渊退位,太子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