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供需雙升、國家支援,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有望達到550萬輛

1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的2021年汽車銷量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汽車銷量達到2627.5萬輛,同比增長3.8%,終結了自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下降的趨勢,這一成績的取得在晶片短缺、原材料供應不足的大背景下實屬不易。而之是以整體車市增長由負轉正,新能源汽車貢獻了巨大力量。

2021年,新能源汽車不負衆望地成為了全年車市最大亮點。資料顯示,新能源汽車全年産銷兩旺,其中銷量達到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場占有率達到13.4%,高于上年8個百分點。從2021年3月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月銷量就超過20萬輛、8月超30萬輛、11月超40萬輛,到12月已達53萬輛。

供需雙升、國家支援,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有望達到550萬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認為,2021年新能源汽車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新發展階段,呈現市場規模、發展品質雙提升的良好發展局面。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則認為,除了産銷規模,新能源汽車的品質、品牌也在快速提高。資料顯示,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裡程已從2016年的253公裡提高到2021年的400公裡以上,消費者品質滿意度與燃油汽車持平,中國品牌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新能源乘用車銷售總量的74.3%,多款車型月銷過萬。

剖開整體新能源汽車市場看,新能源乘用車2021年銷量達到333.4萬輛,同比增長167.5%,占新能源整體市場約94.7%;新能源商用車全年銷量為18.6萬輛,同比增長54.0%,占新能源整體市場約5.3%。從資料看,新能源乘用車起到了巨大拉動作用。

從乘聯會日前釋出的車企銷量資料可以看到,大多數車企2021年新能源汽車零售量都較上一年度實作了三位數增長,比如比亞迪全年問鼎新能源汽車銷冠,銷量達到58.4萬輛,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銷量達到43.1萬輛,特斯拉中國以全年32.1萬輛銷量暫居第三,中國新勢力品牌“蔚小理”2021年銷量均挺近了新能源車企零售銷量前十。此外,在排名榜單前十車企中,除特斯拉以外,其餘9家均為中國品牌,過去一年,中國品牌新能源的騰飛助推了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的提升。

供需雙升、國家支援,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有望達到550萬輛

圖檔來源:乘聯會

蔚來企業傳播負責人馬麟日前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大幅提升,一方面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産品力已經超越同價位燃油車,另一方面随着全社會補能體系的逐漸完善,電動汽車的使用體驗已越來越好。馬麟認為,2022年,蔚來、小鵬、理想及衆多傳統車企加起來将有200多款新産品進入市場,這些新産品相比燃油車,整體技術上會更先進,由此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将會持續快速提升。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比較看好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增長趨勢,其判斷,根據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标準,雖然補貼标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但其在保持現行購置補貼技術名額體系架構及門檻要求不變的同時,補貼規模也從原來預期上限200萬輛到不設限定,并将貫穿2022年全年,這一巨大利好政策将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巨大增量。

據悉,原來乘聯會預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480萬輛,但目前已将預期調整到550萬輛以上,滲透率達到25%左右。另外,乘聯會預期2022年國内新能源整體汽車市場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輛,滲透率在22%左右。

相比乘聯會的預測,中汽協的預測則稍顯理性。中汽協預測2021年國内整體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到500萬輛,同比增長47%,這一預測是綜合市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實際上,新能源汽車市場短期内發展仍然面臨多重挑戰,比如“缺芯”,過去一年,我國因“缺芯”導緻的市場減量約有130萬輛,且晶片短缺的制約影響仍然在持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今年上半年我國車市受“缺芯”制約的壓力依然較大,年底前,晶片供應會達到緊平衡的狀态。

另外,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部件和原材料供應也存在隐憂,去年已有多家車企出現電芯供應不足而使傳遞效率減慢的情況,那在今年新能源汽車需求大幅提升情況下,供應鍊能否跟得上還有待考驗。

基于上述新能源市場存在的隐憂,工信部日前已經給出全力支援的信号。郭守剛在2021汽車工業發展情況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工信部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重點做好四項工作。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機制的作用,制定支援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保持政策體系的有效銜接。統籌提升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加強與青海、四川、江西等省市溝通,協調推動加快國内锂資源開發。根據雙碳目标“1+N”政策體系要求,組織編制汽車産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

二是加快推廣應用。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開展好新能源汽車下鄉、換電模式試點工作,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推動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比例。希望各地出台更多停車、充電等使用環節的優惠政策,優化汽車限購措施。

三是促進跨界融合。推動電動化與智能網聯技術融合發展,加快5G資訊通信、車路協同等新技術應用,開發更多适合消費者的休閑娛樂、生活服務、自動駕駛等功能。

四是提升産品品質。在品質安全、低溫适用等方面提出更高标準、更嚴要求,持續開展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專項行動。

從上述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在持續提升,市場層面陸續上新新技術和新車型,國家層面也在大力支援新能源汽車各項發展,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快速騰飛是必然趨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