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4日,也就是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結束的前一天,彭德懷緻電毛主席并告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因消滅敵人不多,我軍實力尚未完全暴露,美僞軍還可能重新組織反攻。”志願軍在入朝之後的第一場戰役戰中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由于38軍沒有能及時穿插到位,放跑了大量敵人,整個戰場戰局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抗美援朝第一場戰役結束後,在東線,美軍第10軍指揮的美軍和南北韓軍仍然在繼續試圖北進;在西線,美第八集團軍指揮的美英軍和南北韓軍部隊,雖然個别部隊傷筋動骨,但是在整體上依然有很強的實力。
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主力撤到清川江以南地區後,稍作整頓,便以偵查試探為目的,恢複了局部的進攻行動,對于志願軍來說,整個戰場形勢依然嚴峻。為了粉碎聯合國軍的進攻,盡可能地給予美軍以重創,彭德懷又制定出了第二次戰役的作戰計劃,準備給予聯合國軍重創。
第二次戰役西線戰場當時的部署是:以38軍一個師沿着清川江東岸誘敵深入,将敵人誘至妙香山地區後堅決扼守這裡,同時以主力隐蔽集結在杏洞,球場以東,德川以北地區。42軍在九兵團到達之後,開赴西線,配合十三兵團主力以及五十、六十六兩軍,準備向西線戰場的聯合國軍發起進攻。
1950年11月25日黃昏,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統一指揮38軍,42軍,在西線正面各軍的配合下,向盤踞在德川,甯遠的南北韓軍第七師,第八師發起進攻,38軍負責攻打位于德川的南北韓軍第七師,42軍負責攻打位于甯遠的南北韓軍第八師。
南北韓軍第七師和第八師隸屬于南北韓軍第2軍團,他們被安排在德川,甯遠一線,
掩護美9軍的右翼。38軍的攻擊很兇猛,這支部隊在第一次戰役中,因為延誤戰機受到了彭老總的嚴肅批評,全軍上下都憋着一口氣要找個出氣筒撒撒氣。25日晚,38軍開始對德川的南北韓軍第七師形成合圍,26日對敵展開進攻,南北韓軍第七師5000多名官兵被殲滅,7名美軍顧問全部被俘。
與此同時,第42軍的行動也十分迅速,于26日殲滅南北韓軍第八師大部。
第二次戰役開始僅一天的時間,南北韓軍第2軍團的兩個師就被殲滅了,導緻美第八集團軍的右翼暴露給了志願軍。11月27日上午,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向東京做了彙報,要求進行撤退。不過這個時候已經晚了,志願軍開始向美軍發動進攻。
27日晚,彭德懷下達新的作戰指令,令第38、第42兩個軍向敵縱深實施雙層戰役迂回。第38軍主力迅速由德川沿公路向軍隅裡方向進攻,另以第113師插向三所裡方向,堅決堵住敵南逃順川、平壤之通道,
第42軍打下甯遠後,立即向敵南撤平壤的必經要點順川、肅川方向實施外層戰役迂回。
其他各軍抓住當面之敵猛打猛沖,配合38軍,42軍的行動。
執行向三所裡穿插任務的是38軍113師,113師出發的時候距離三所裡足足有74公裡,這74公裡還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路上還可能遇到敵人的襲擾攔截。113師在接到任務後,立刻出發,113師
天亮時距離目的地還有十幾公裡遠,幾十架美機已經出現在空中。113師副師長劉海清和338團政委邢澤把心一橫,大膽下令:“去掉僞裝,大搖大擺地行軍!”美軍把志願軍當成了向南潰逃的南北韓軍,他們還呼叫了三所裡的治安人員,給撤下來的部隊準備好熱菜。
28日上午8時,113師338團驅逐了三所裡的韓治安部隊搶占了三所裡!五分鐘後,美軍撤退的騎兵第一師第五團趕到了這裡,美軍走在最前面的偵察排被我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全排隻有排長和3名士兵活了下來。三所裡的戰略位置很重要,它南臨大同江,北依起伏的山巒,西面有一條南北方向的公路連接配接平壤,成為聯合國軍北上,南撤的必經之路。
113師的及時穿插到位,堵住了美軍第九軍的後路,美第1師,美步兵第2師等部隊輪番上陣,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對我軍陣地發動猛烈進攻,但是都被我軍擋住。之後美軍發現三所裡附近的龍源裡,又一條南下的鐵路,但是113師也發現了這條通道,113師337團及時搶占了這裡,斷了敵人難逃的又一條通道。
在龍源裡以北約1公裡處,有一處叫松骨峰的戰略要地,是軍隅裡通往平壤公路上的咽喉,也成為了雙方争奪的焦點。穿插到松骨峰的38軍112師335團三連,在松骨峰擋住美軍主力六個小時,最後隻剩下下6個沒有負傷的人,敵人死亡600多,敵我損失之比約為6∶1。
戰鬥進行到12月1日,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看到從三所裡,龍源裡突圍無望,于是丢棄大量傷員和裝備,在1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轉而朝着安州方向突圍。由于42軍未能完成包抄的任務,導緻一部分美軍逃走,各部隊轉入追擊戰。
不過由于38軍的穿插到位,尤其是113師的拼死阻擋,還是讓敵人損失慘重,美軍步兵第2師戰損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幾乎是丢掉了全部重武器才勉強逃脫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志願軍殲滅南北韓軍第7師,第8師,土耳其旅大部,給予美軍步兵第二師以殲滅性打擊,重創美騎兵1師,步兵第25師,共殲敵2.3萬人,擊毀和繳獲各種火炮1000餘門,汽車2000餘輛,坦克300多輛,但是由于我軍缺乏足夠的汽車兵,這些裝備來不及轉移被美軍炸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