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師長和兩任政委接連被錯誤殺害,這支悲壯之師卻成抗日最強勁旅

抗戰時期,出現了很多的英雄部隊,其中就有一支部隊,日軍非常的憎恨,甚至把它的部隊番号都印在了坦克上面。

這支部隊就是威名赫赫的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旅長是開國大将陳赓。

在建國後的授銜儀式上,僅這支王牌部隊就走出了一位大将(

陳赓

)、五位上将(

陳再道、許世友、王新亭、李聚奎、謝富治

)、7位中将(

徐深吉、周希漢、王近山、吳富善、孫繼先、劉忠、張祖諒

),堪稱是軍史奇迹。

師長和兩任政委接連被錯誤殺害,這支悲壯之師卻成抗日最強勁旅

386旅旅長陳赓

這支部隊是抗戰初期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31軍改編過來的,它的前身可追溯到

1931年4月由鄂豫皖蘇區紅軍中央教導第2師和鄂東警衛第2團合編成的紅12師,師長許繼慎,政治委員龐永俊。

這個師是當時紅4軍的主力師,師長

許繼慎

是黃埔一期生,北伐時期葉挺獨立團的一員虎将,與

孫德清、曹淵

齊名。不過後來,

在張國焘主持鄂豫皖的全局工作時

,紅12師的骨幹力量遭到重創,中進階幹部基本遭到清洗,團、營、連三級指揮員更是前後殺了三批。最令人痛心的是戰功赫赫的師長許繼慎和前後兩任政委命運竟是殊途同歸,沒有倒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卻讓自己的人砍了腦袋。

師長和兩任政委接連被錯誤殺害,這支悲壯之師卻成抗日最強勁旅

紅12師師長許繼慎(1901~1931)

許繼慎,原名許紹周,

1901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縣石堰鄉土門店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青年時代的許繼慎曾在安徽省立第一師範和上海大學就讀,期間參與上司愛國學生運動。

師長和兩任政委接連被錯誤殺害,這支悲壯之師卻成抗日最強勁旅

1924年5月,

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在軍校期間,許繼慎努力學習軍事理論,并成為“青年軍人聯合會”的骨幹和負責人之一,成為周恩來的得力助手。

軍校畢業後,

先後參加了廣東國民政府組織的兩次東征和北伐,在攻打平江、汀泗橋、賀勝橋等著名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并曆任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隊長、營長和團參謀長。

師長和兩任政委接連被錯誤殺害,這支悲壯之師卻成抗日最強勁旅

1927年5月,

許繼慎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5師72團團長,率部參加擊退叛軍夏鬥寅部的戰鬥

。在指揮作戰中,許繼慎身負重傷,被送往上海醫治,後在安徽、上海等地從事中共的秘密工作。

1930年2月底,

受中共中央軍委派遣前往鄂豫皖蘇區,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他與鄂豫皖特委書記

郭述申

、軍政治委員

曹大駿

、副軍長

徐向前

等上司,整編了鄂東北(紅31師)、豫東南(紅32師)、皖西(紅33師)三個蘇區的紅軍,成立了中共鄂豫皖特委,實作了鄂豫皖紅軍的統一指揮。

1930年6月到11月,在

許繼慎、徐向前

等的上司下,紅1軍向根據地周圍的敵人大舉出擊,先後攻克皖西和京漢鐵路南段若幹個城鎮,取得了英山、四姑墩、光山、金家寨、香火嶺等戰鬥的勝利。紅1軍由組建時的2100多人很快發展到5000多人,有力地推動了鄂豫皖蘇區的鞏固和擴大。

1931年1月中旬,紅1軍和紅15軍在商南長竹園會合,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

擔任紅4軍第11師師長。在鄂豫皖的第二次反“圍剿”過程中,許繼慎和另外三位黃埔同學

曾中生、徐向前、蔡申熙

互相配合無間,率部相繼取得磨角樓、新集、雙橋鎮等戰鬥的勝利。在雙橋鎮戰鬥中,紅4軍斃傷俘敵5000餘人,還活捉了敵師長

嶽維峻

,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

1931年11月,許繼慎因堅決反對張國焘的“左頃”錯誤路線,而被誣陷為“改組派”、“第三黨”,後在肅反中被殺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園,時年30歲。

1988年,許繼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确定為33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後增至36位),并譽為中國工農紅軍進階指揮員、軍事家。

紅12師繼任政委吳荊赤(1901~1931)

吳荊赤

,1901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陽市李家寨鄉當谷山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大革命時期,吳荊赤參加了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革命運動,并于同時期加入中國共産黨。

1927年12月,吳荊赤參加了信陽當谷山農民武裝起義,随即參加工農革命軍。

1929年5月,

吳荊赤跟随周維炯、徐其虛參加了立夏節起義,

同年8月,由中共信陽中心縣委派任紅32師黨代表,參加了開辟豫東南革命根據地的遊擊戰争。

師長和兩任政委接連被錯誤殺害,這支悲壯之師卻成抗日最強勁旅

1930年春,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成立,吳荊赤任紅1軍補充團團長,不久調任紅1軍1師機炮混成團團長,參加了鄂豫皖的第一次反“圍剿”戰鬥。

1931年1月中旬,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在商城南部長竹園成立,吳荊赤曆任鄂豫皖中央教導2師3團團長兼政委、紅4軍12師34團政委、11師政治部主任、12師政委,參加了鄂豫皖的第二次反“圍剿”戰鬥。

1931年10月,吳荊赤在“肅反”中被錯殺于河南光山白雀園,年僅30歲。後于1945年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紅12師繼任政委姜鏡堂(1902~1931)

師長和兩任政委接連被錯誤殺害,這支悲壯之師卻成抗日最強勁旅

姜鏡堂

,1902年出生于安徽省英山縣(今屬湖北)雷店楊家坊。早年的時候,姜鏡堂曾在英山縣立高等國小和師範講習所就讀,畢業後在家鄉一帶塾師。

1924年底,姜鏡堂選擇投筆從戎,他考入了 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學習

,并于次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1926年,軍校畢業後。

參加了北伐戰争,曆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七師連長、營長。北伐軍占領武漢後,曾被派到漢陽兵工廠工作。1927年春,姜鏡堂被組織派到上海從事勞工運動,曾任勞工糾察隊隊長,參與上司了上海勞工第三次武裝起義。

師長和兩任政委接連被錯誤殺害,這支悲壯之師卻成抗日最強勁旅

大革命失敗後,

受組織委派回到家鄉英山開展革命活動,參與組織建立中共英山縣委,任書記。曾以教書為掩護,秘密發展黨員,成立貧民協會,上司農民同地主豪紳作鬥争。

1930年1月20日,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第33師

在霍山流波成立,

任紅33師政治部主任,與師長

徐百川

指揮所部攻克霍山等縣城,參與建立皖西革命根據地,開展遊擊戰争。

1930年5月,紅33師編入紅1軍,

調任紅1軍第3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共紅1軍前敵委員會委員,率部參加了攻打英山、 獨山、麻埠、流波瞳、 羅田等城鎮的戰鬥。

1931年1月起,

曆任中共皖西分區特别臨時委員會書記兼軍委會主席、中共皖西北特委常委兼軍委會主席、紅4軍12師政委等職。他率部轉戰皖西地區,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二次反“圍剿”戰鬥。

1931年10月,

在“肅反”中被張國焘誣陷為‘“改組派,後被殺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園。

師長和兩任政委接連被錯誤殺害,這支悲壯之師卻成抗日最強勁旅

紅12師團以上幹部肅反犧牲名單:

龐永俊,紅12師首任政委,1931年10月在“肅反”中被捕,後被釋放,于1934年犧牲于紅25軍長征途中

肖方,紅12師副師長兼34團團長

熊受暄,紅12師政治部主任

魏孟賢,紅12師參謀長兼36團團長

王 明,紅12師36團團長

高建忠,紅12師36團團長

王天明,紅12師36團政委

江彩柏,紅12師35團團長

楊仕富,紅12師35團團長

姜立清,紅12師36團政治處主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