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名人:蕭何如何月下追韓信?

公元前206年,鴻門宴後,項羽率諸侯聯軍浩浩蕩蕩進入鹹陽,為了報仇雪恥,他處死秦王子嬰,殺掉鹹陽八百豪紳貴族,将氣勢恢宏的阿房宮一把火焚毀,大火足足燒了三個多月。

幹完這一切,項羽命人收羅鹹陽珠寶美女,打算傳回楚地彭城,慢慢享受。

曆史名人:蕭何如何月下追韓信?

這時,有人勸他留在關中,仰仗三秦地勢,稱霸天下,但項羽固執地認為,人若得了富貴不回故鄉,就好比穿着華麗彩服走在黑夜裡,誰又能看到呢?

項羽雖然想走,卻又擔心屯軍灞上的劉邦在關中稱王,将來會成為自己的敵人,因昔日楚懷王熊心有旨:“先入關中者為王!”

于是,項羽為免生後患,表面佯尊楚懷王為義帝,暗中命英布等人将其弑殺,又把從征諸将及原六國後裔封了十八個王,自稱西楚霸王,其中便将劉邦封為漢王,派到偏遠貧瘠的巴蜀和漢中一帶,令秦降将章邯等人駐守關中,嚴防劉邦東出。

劉邦雖然心中不滿,可面對項羽的強大兵勢卻又無可奈何,隻好聽從張良建議,忍氣吞聲地前往蜀漢地區,沿途便把三百六十裡的棧道全部焚毀,表面看似自己無意與霸王争奪天下,實則他是擔心項羽自關中突襲自己。

漢軍到了南鄭後,劉邦拜蕭何為相國,曹參、樊哙、夏侯嬰等人為将,暗中整頓兵馬,以圖東山再起。

然,漢軍多為關東人,耐不住荒涼的蜀漢環境,思鄉心切,是以每天都有人暗中逃走。

劉邦為此事非常頭疼,這天一早,忽有人來報,就連丞相蕭何都跑了。

劉邦聽完不由挺身站起,目瞪口呆地喃喃自語:“大事去矣,大事去矣。”

怎知三天後,蕭何竟風塵仆仆的回來了,劉邦驚喜交加,故意責問他道:“其他人走也就走了,可你身為丞相,又是我的故交,如何連個招呼都不打,卻也偷偷走了呢?”

蕭何忙深施一禮道:“臣先恭喜漢王,我并未逃走,隻是替大王去追回一個逃跑的人才。”

劉邦忙問:“去追何人?”

蕭何回答:“便是臣多次向漢王舉薦的韓信!”

韓信?不過是漢軍管糧的一個小官,有他不多,沒他不少,劉邦覺得有點小題大做,但他向來信任蕭何的謀略,于是叫蕭何坐下,仔細說說這位韓信究竟是個怎樣人物,又是如何追他回來的?

蕭何便疊起二指,講起韓信過往。

韓信,江蘇淮陰人,自幼家貧,素有大志,卻又刻苦攻讀兵書,盼望有朝一日得遇明主,出人頭地,他先投項羽的叔叔項梁,但項梁為人傲慢,不識韓信是個人才,隻做尋常人看待。

項梁死後,韓信跟随項羽,在其帳下任郎中,韓信多次為項羽出謀劃策,怎奈項羽瞧不起這位鑽過褲裆的年輕人,極少聽他的話,韓信是以大失所望,決心另投明主。

當劉邦前往漢中時,韓信認為投奔一個失勢的人,必将受到重用,于是便尾随而來,怎奈漢軍過後燒毀棧道,他隻好繞道陳倉,曆經千辛萬苦,這才到達南鄭,入漢營做了個管糧倉的小官。

韓信腹有才華,可惜無人能識,不覺心中氣悶,便常與他人借酒澆愁,有時還不免口出怨言。

曆史名人:蕭何如何月下追韓信?

一次衆人犯法,被滕公夏侯嬰捕獲,同案十三人盡被斬首,輪到韓信時,他不禁大呼道:“漢王既然想得天下,為何還要殺掉壯士?”

夏侯嬰覺得此人不凡,便放了他,之後與他交往,發現的确是個人才,便向漢王推薦,但劉邦不以為然。

夏侯嬰無奈,隻好把韓信介紹給蕭何,蕭何與之縱論時勢,驚歎韓信卻有經天緯地之才,腹藏鬼神不測之機,便也向劉邦推薦,怎奈劉邦初入南鄭,心情不太好,什麼也聽不進去。

韓信見丞相、滕公推薦自己都不行,又見其他将士紛紛逃回關東,便也悄悄收拾行囊,趁夜半三更,騎馬而去。

蕭何始終派人盯着韓信,一聽他走了,驚出一身冷汗,來不及向漢王禀報,忙縱身騎上一匹快馬去追。

這一路,山高水長,月色迷離,盡管蕭何揚鞭馳騁,卻早已不見韓信的蹤影。

但蕭何沒有灰心,他就算追到天涯海角,也要追回韓信,這關系到漢王日後雄起的大業。

于是,他目視前方,奮力抽打坐騎,直追到昨夜三更,方見到月色下,正徘徊于寒溪岸邊的韓信。

原來,當晚恰趕上寒溪漲水,韓信騎馬難以逾越,便在這裡歇息,他聽見動靜,轉身一看,竟是蕭丞相來追自己,不由慚愧萬分,二人便在溶溶月色下聊了半宿,最終韓信被蕭何說服,随他轉回漢營。

是以,後人常言:“不是寒溪一夜漲,哪得漢朝四百年?”

劉邦默默聽完蕭何的叙述,不由捋須問道:“那麼,韓信究竟有多大才能?值得你親自去追?”

曆史名人:蕭何如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聞言,“噗通”一聲,撩衣跪道地:“大王若是久居漢中,那自然用不上韓信;但如果大王要兵出關中,逐鹿天下,那麼非用韓信不可,若無此人,臣恐漢王大業難以實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