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代宦官的權力有多大?從明朝的政治制度說起

明代宦官的權力有多大?從明朝的政治制度說起
明代宦官的權力有多大?從明朝的政治制度說起

中國宦官制度延續時間之長、宦官人數之多,在世上是絕無僅有的。中國宦官有自己獨立的、龐大的組織,在曆史上形成了一個嚴密的、根深蒂固的制度,并對政治一再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些情況,在其他國家中也是沒有的。

宦官幹預或嚴重幹預政治的情況,在漢、唐、明三個朝代中,尤其是明代時,最為突出。漢、唐之宦官在朝中旁若無人,廢立皇帝如同兒戲,這是那些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打着皇帝旗号行事的明代宦官所無法比拟的。但是,漢、唐這種情況,僅出現在帝國将傾、帝主年幼昏庸的皇朝末代;而明代宦官用事,卻持續兩百多年,這是漢、唐宦官遠遠不及的。

明代後期,有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黨争,它幾乎涉及國家政治的各個方面,并對後來的政治、思想、文化領域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黨争中,宦官把整個政治舞台鬧得魔影重重,鬼魅晝見。

權勢從何而來

為什麼太監會有這樣大的權力呢?為了了解其中的奧秘,我們還得從明朝的政治制度說起。

明代宦官的權力有多大?從明朝的政治制度說起
明代宦官的權力有多大?從明朝的政治制度說起
明代宦官的權力有多大?從明朝的政治制度說起

(1)皇權旁落

明朝建國的時候,一切政治制度基本上仍沿襲元朝的那一套。在中央設中書省,由丞相負責,協助皇帝總掌全國政治。是以丞相權力很大,對皇權是個威脅。是以,明太祖在坐穩了皇位以後的洪武十三年(1380),便以丞相胡惟庸謀反為借口,撤去中書省、廢丞相,并嚴令以後子孫也不準再設。他把丞相的權力分散到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尚書是平級關系,各自向皇帝負責。這樣,明代建立起了權力空前集中的專制皇權。朱元璋對此還不放心,為了保證朱家皇朝世代承襲,他挖空心思想辦法,一面大殺功臣宿将,鏟除潛在的反對勢力,一面則加強了對宦官的信任和使用。

盡管開國之初,朱元璋曾經以曆史上宦官禍國亂政為鑒戒,規定宦官隻準侍奉生活,不準讀書識字、幹預國家政治、和大臣交往,甚至在鐵牌上刻了“内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這幾個大字,以示震懾。但是,由于他不信任大臣,久而久之,就隻能信任生活在宮中,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嫡親後裔、無法與自己抗衡的宦官。是以,當他的外甥李文忠建議他減少宦官人數時,他竟大發雷霆,認為這是要削弱他的“羽翼”,馬上把李文忠及其門客分開,并秘密地處死其門客。又違背自己制定的“内臣不得幹預政事”的禁令,派遣宦官去執行各種任務。他屢派宦官和太學生到各地核實商稅,如派太監趙成、而聶、慶童作為特使,先後到西北與少數民族進行茶馬貿易;派梁珉到琉球買馬,派金麗淵、陳能等紛紛出使高麗(北韓)、安南(今越南)、琉球、暹羅(今泰國),并派尚寶監丞崔安審訊高麗啟禀使周誼;派吳誠等一再到軍隊中“觀方略”,派陳景等先後向靖江王、晉王宣讀谕旨。馬匹在當時關系到部隊的戰鬥力,茶馬交易的成功,影響到邊境的安靖。“觀方略”是指對軍隊的監督。給晉王谕旨的内容,則是對藍玉謀反案作出重大處理的意見。審訊啟禀使則涉及對外司法。這一系列任使,就為以後曆代宦官幹預國事開了先例。

明成祖朱棣是以藩王身份,在“靖難”名義下起兵,從親侄兒惠帝手中奪得帝位的,是以很忌諱官員的非議和反對。而在這過程中,宦官卻不斷暗送情報,幫了他很大忙,是以他更是信任他們,派他們出使外國,或統兵鎮邊,或出任監軍,還設立由他們掌管的東廠,對臣民進行刺探活動。明代對宦官公開地、全面地放手使用的局面,就這樣出現了。

明代宦官的權力有多大?從明朝的政治制度說起
明代宦官的權力有多大?從明朝的政治制度說起
明代宦官的權力有多大?從明朝的政治制度說起

明朝沒有丞相,一切軍國大事都要皇帝一手處理,而國家政務卻是這樣多,如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僅僅八天,皇帝就收到了一千六百六十份奏件,其中涉及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即皇帝平均每日要批答二百零七份奏章,解答其中的四百二十四件事。皇帝也是人,顯然不可能有精力長期這樣做,是以,後來設立了内閣,作為輔助皇帝處理政事的部門。

朱元璋、朱棣都經曆過長期戰鬥的洗禮,有能力,有威望,亦深知創業守成不易,是以能勤于政事,推動國家各方面工作的開展,這時内閣隻能發揮備詢顧問的作用。以後到了長于深宮、慣于逸樂的龍子龍孫繼位時,情況便大不相同了。他們或者由于年幼,或者由于怠惰、昏庸,往往把政務推給内閣辦理,有需要批答的奏章,就由内閣先把批答意見草拟好,用墨寫在小紙上,貼在奏疏的封面上進呈(當時把這種做法稱為“票拟”),皇帝則參照票拟的意見,用朱筆禦批(稱為“批朱”或“批紅”)。這樣一來,皇帝就很省事了。但後來,皇帝往往連批朱也嫌麻煩,幹脆把這事交給了司禮監宦官去辦。于是,奏疏的最終批複權落到了宦官的手裡,形成了内閣與司禮監雙軌輔政的局面。當宦官得寵時,内閣的職權便直接受到司禮監的鉗制。成化時,人們嘲諷三位閣老是紙糊的,六個尚書是泥塑的,這正是他們手中權力被宦官奪去了的生動寫照。

到了荒唐如武宗朱厚照、神宗朱翊鈞、熹宗朱由校在位時,這種情況就更加突出了。武宗酗酒,好聲色之樂,劉瑾便故意在這時向他請示,武宗就斥責他:“你是幹什麼的?什麼事都要煩我!”于是劉瑾便得以随心所欲地假傳聖旨。神宗二十多年深居内殿,既不視朝,也不召見大臣,政事的批複,自然是由他身邊的宦官包辦了。熹宗是個形如頑童的少年天子,喜歡玩木漆活,魏忠賢也是趁他玩得正高興的時候向他奏事。熹宗便厭煩地說:“我知道了,你們好好幹。”于是魏忠賢得以為所欲為。至高的皇權就是這樣旁落到了宦官的手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