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四次戰役,由國軍改編而來的志願軍50軍,三萬人打得就剩一萬

抗美援朝前兩次戰役結束之後,志願軍各部斬獲頗豐,對美軍造成了很大損失。但是在第三次戰役期間,李奇微被調到北韓戰場上,接替車禍身亡的沃克,擔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相對于麥克阿瑟和沃克來說,李奇微要難對付得多。

第四次戰役,由國軍改編而來的志願軍50軍,三萬人打得就剩一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李奇微曾擔任美軍第82步兵師師長,美第八空降軍軍長等職,在二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結束後,他被任命為美第八集團軍司令,迅速把這支部隊從失敗、瀕臨崩潰的困境中解救出來。李奇微深入了解了志願軍的戰略戰術後,發現了志願軍的禮拜攻勢,也就是志願軍的後勤補給隻能維持七天的時間。

第三次戰役期間,由于李奇微大踏步地撤退,甚至直接放掉了漢城,導緻志願軍各部隊沒有殲滅太多的美英軍主力部隊。李奇微把部隊撤退到後方後,想誘使志願軍繼續南下,然後在志願軍彈盡糧絕的時候發動反擊,但是被彭總看出來了,果斷下令部隊停止進攻,就地構築防禦工事。第三次戰役結束後,不甘心失敗的李奇微不斷地派小股部隊對志願軍進行騷擾,想要激怒志願軍,但是彭老總并不上當,指令後勤部門加緊運輸物資。

第四次戰役,由國軍改編而來的志願軍50軍,三萬人打得就剩一萬

在志願軍各部正在抓緊時間休整,後勤部門抓緊時間往前線運輸物資的時候,李奇微指令美英軍主力還有南北韓軍的兩個軍團,從西向東全線發動進攻,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在倉促之下打響了。

第四次戰役打響的時候,志願軍在北韓的部隊還是最初入朝的六個軍,這六個軍經過前三次戰役,已經人困馬乏,物資也快消耗殆盡了,人數也沒有得到補充。此次戰役,志願軍甚至在人數上,都沒有美軍多。如果是和美軍硬拼,或者是死守陣地,那麼也早晚會被美軍突破志願軍的防線。

第四次戰役,由國軍改編而來的志願軍50軍,三萬人打得就剩一萬

在這種情況下,彭老總采取西頂東放的方法,在西線派少量部隊擋住美軍進攻,把主力秘密轉移到東線戰場上,把東線的南北韓軍放進來打,殲滅東線的敵人後再和西線部隊合圍西線的敵人。而此次戰役,最重要的就是西線能否擋得住美軍主力的進攻。要知道,此時的西線可是有美軍四個師,一個旅,這麼強大的力量,必須得派志願軍王牌部隊去防守。

西線前指司令員韓先楚最開始是想要38軍和39軍這兩個王牌軍,他認為有了這兩個王牌軍,頂住美軍的進攻就沒有問題了。但是彭老總卻不同意,他挑選的兩支部隊是38軍和50軍,38軍自然沒有問題,但是當彭老總說出50軍的番号時,司令部很多人都面面相觑。

第四次戰役,由國軍改編而來的志願軍50軍,三萬人打得就剩一萬

志願軍50軍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60軍,也就是滇軍60軍,這支部隊是在1948年遼沈戰役起義後,改編為四野50軍的,是第一支整軍起義的國民黨軍。入朝之前,這支部隊剛經過精簡整編,由5.8萬餘人銳減至3.3萬餘人,在湖北等地執行水利、生産、剿匪等任務。

第50軍抵達東北之後,本來是準備接收蘇聯援助,成建制改編為炮兵的,但是在1950年10月24日晚,50軍政委徐文烈接到東北軍區政委高崗的電話,指令第50軍馬上恢複原裝備,即刻乘已經派來的火車向中朝邊境緊急開進。50軍在沒有地圖,沒有翻譯沒有作戰動員,一切供給都沒有的準備情況下,又接到上級的指令:立刻過江,參加第一次戰役。

第四次戰役,由國軍改編而來的志願軍50軍,三萬人打得就剩一萬

在抗美援朝前兩次戰役中,這支部隊并沒有太好的表現,這讓50軍軍長曾澤生感到很窩囊,因為他在國民黨軍那邊就是雜牌部隊,備受歧視,國民黨軍内部稱這支部隊是“熊60”。他不想讓50軍在解放軍這邊也被看不起,也是對部隊進行了整訓,第三次戰役的時候,50軍用一個步兵營打掉營軍一個重坦克營,俘虜300多名英軍,這才讓曾澤生心裡舒服了很多。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的時候,曾澤生在接到和38軍一同守衛漢江南岸的任務時,心裡十分激動,因為他知道38軍是志願軍王牌部隊,被稱之為萬歲軍,能和這樣的部隊一塊行動,那說明彭老總對50軍的實力是認可的,而且此次西線的防禦任務十分重要,彭總相當于把整個志願軍的安危都放在了50軍身上。

第四次戰役,由國軍改編而來的志願軍50軍,三萬人打得就剩一萬

50軍和38師在漢江南岸的壓力可不小,他們面對的是美軍四個師和英軍一個旅,對方還有強大的坦克,炮兵力量,空中還有飛機的支援。50軍和第38軍第112師,在天寒地凍、糧彈供應十分困難、工程器材異常缺乏的情況下,依托一般野戰工事,進行堅守防禦作戰,狠狠打擊敵人。

戰鬥一開始就打得很激烈,50軍傷亡很大,為了保護50軍的有生力量,減少美軍炮火的殺傷,曾澤生采取了人員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的戰術方法。人員前輕後重就是一線陣地人員不能放得太密集,一個班一個班的上,一個連一個連得上,火力前重後輕就是爆破筒,手榴彈等武器重點給一線陣地的官兵集中使用,這樣既可以減少美軍炮火的殺傷,又可以和美軍消耗的時間更長一些。

第四次戰役,由國軍改編而來的志願軍50軍,三萬人打得就剩一萬

50軍各部在此戰打得十分英勇,堅守七寶山陣地的第50軍第442團4連,受到美軍5路700餘人在坦克20餘輛、飛機30餘架支援下的攻擊,該連在副營長指揮下,頑強作戰,斃傷敵約200人。第443團7連于29日在谷沙裡陣地,打退美軍1個連至1個營的兵力在8輛坦克、8架飛機、10餘門火炮掩護下的8次進攻,斃傷敵200餘人。

第444團8連于29日在蘇達裡陣地,打退美軍1個營的兵力在5輛坦克、10餘架飛機、10餘門火炮配合下的4次進攻。該連在彈藥耗盡時,同敵人白刃格鬥,斃傷敵167人,守住了陣地。第447團于30日在東遠裡陣地,打退敵人3000餘人在坦克80餘輛、飛機20餘架的配合下4次猛烈進攻。美軍後來被逼得從台灣找了一個特務,在兩軍陣地前喊話,拿着原60軍官兵的花名冊,挨個點名,并許以高官厚祿,但是50軍官兵依然不為所動。

第四次戰役,由國軍改編而來的志願軍50軍,三萬人打得就剩一萬

彭總最開始給曾澤生下達的指令是死守漢江南岸10天,但是曾澤生硬是守了漢江20多天的時間,殲滅美軍1.1萬人。但是50軍也遭受了重大傷亡,入朝前的三萬多人打得就剩下一萬人,全軍有7個整連、31個整排、138個整班的将士為國捐軀,三分之一的指戰員犧牲在北韓土地上。50軍也因為此戰,跻身于解放軍主力部隊行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