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攻克南京功臣,百姓卻請願要殺他,幸虧陳毅出面,才幸免于難

1949年4月21日,因國民政府拒絕在《國内和平協定》上簽字,毛主席和朱老總釋出《向全國進軍指令》,4月20日晚和4月21日,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在湖口至靖江的千裡戰線上,強渡長江,史稱渡江戰役。

他是攻克南京功臣,百姓卻請願要殺他,幸虧陳毅出面,才幸免于難

三大戰役之後,各解放區已經連成一片,解放軍的總兵力,已經高達400萬,而國民政府,雖說仍有146萬大軍可用于作戰,但卻分布在從新疆到台灣的廣袤地域,在戰略上已無法組織有效防禦。

在這種情況下,國民政府把希望寄托在長江天險上,在宜昌至上海的1800公裡布置70萬兵力,打算擋住解放軍腳步,與解放軍劃江而治。

對于自己的布置,國民政府很有信心,蔣介石、李宗仁、何應欽等國明政府首腦,多次鼓吹長江是天險,“

隻要能堅持一年,美國必定來援。

”。

南京衛戍總司令張耀明也曾吹噓:“

在強大的兵力守備之下,加上優勢的海、空軍有效的火力支援,這樣就可以使南京固若金湯,轉危為安。

然而,渡江戰役真正開始後,國民政府卻傻眼了,僅僅用了3天時間,貴池、銅陵、蕪湖和常州、江陰、鎮江等地,便被解放,4月23日,國民政府首都南京也被攻破,這标志着國民政府江防,徹底崩潰。

他是攻克南京功臣,百姓卻請願要殺他,幸虧陳毅出面,才幸免于難

在收到南京解放的消息後,毛主席寫下那首《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解放軍将紅旗插在總統府上,極大的鼓舞了解放軍和人民的鬥志,然而,第一支打入南京,并用紅旗換下民國政府青天白日旗的這支軍隊的軍長,在解放後,老百姓卻情願要殺此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支打入南京的解放軍,是35軍,這支軍隊的軍長,名叫吳化文,為何此人會如此招人恨呢?原因很簡單,此人不僅是“四姓家奴”,而且作惡多端。

他是攻克南京功臣,百姓卻請願要殺他,幸虧陳毅出面,才幸免于難

吳化文,山東掖縣人,1920年,16歲的吳化文參加西北軍,因為伶俐會辦事兒,得到馮玉祥青睐,從勤務兵一直升到手槍旅旅長。

然而,跟了馮玉祥10年的吳化文,在1930年突然叛變,投奔了馮玉祥的死對頭蔣介石,投降蔣介石的吳化文,因為是雜牌軍,并未受到重用,士兵們連飯都吃不上,更不要說平步青雲了。

抗日戰争爆發後,吳化文抵抗的十分吃力,最終,沒能頂住日軍的糖衣炮彈,在1943年1月,投奔了汪精衛,被任命為汪僞政權的第三方面軍上将總司令。

投靠汪精衛的吳化文,終于升了官兒,成了汪僞政權的第三方面軍上将總司令,遇到“伯樂”的吳化文,在汪精衛手底下十分賣命,是山東日僞軍主力,瘋狂殺戮,制造“無人區”,這也是解放後,為何老百姓要情願殺掉吳化文的原因。

他是攻克南京功臣,百姓卻請願要殺他,幸虧陳毅出面,才幸免于難

1945年,日軍戰敗後,吳化文卻變成了“抗日英雄”,重新投入蔣介石懷抱,成了國軍新編第五路軍中将總司令。

蔣介石對吳化文這個人,根本看不起,之是以再次收留他,主要是要利用吳化文來對付紅軍。

吳化文是人精,怎麼會看不出這一點?無奈之下,吳化文找到自己老上司馮玉祥,尋求出路,馮玉祥對自己曾經這位勤務兵,也算仁義,建議吳化文投奔解放軍。

但抗戰結束不久,解放戰争便打響,這一次,吳化文成了“騎牆派”,開始觀望戰局。

1948年9月,濟南會戰中,吳化文倒戈,投入解放軍懷抱,這一舉動,是的沒有心理準備的國軍打敗,解放軍取得勝利,也是這次抉擇,讓吳化文又機會安度晚年。

他是攻克南京功臣,百姓卻請願要殺他,幸虧陳毅出面,才幸免于難

倒戈後的吳化文,這次算是死心塌地跟着解放軍,先後參加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尤其是攻占南京城時,吳化文率領的35軍,一馬當先,沖進南京城。

也是因為在這兩場戰役中的優異表現,1949年時,山東群衆派代表來到上海請願,要求殺吳化文以懲其過去殘害山東人民的罪行時,時任華東軍區司令員、上海市市長的陳毅,才會出面制止。

不僅如此,在1955年,吳化文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勳章,還省政府委員、交通廳長等職,後來,吳化文帶着自己的3個老婆,在西湖邊逍遙度日,直到1962年病逝,享年58歲。

他是攻克南京功臣,百姓卻請願要殺他,幸虧陳毅出面,才幸免于難

對于吳化文這個人,一生五度叛變,侍奉四主,可謂無恥至極,但不得不說,吳化文的運氣,又好到了極點,隻選對了一次,作惡多端的他,便“立地成佛”,安度晚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