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23年劉備病死,228年諸葛亮才發兵北伐,這5年他都幹嘛了?

223年對蜀漢帝國來說是充滿艱辛的一年。

對外,劉備被東吳名将陸遜擊敗于夷陵,不僅徹底失去了荊州這個北伐的重要根據地,還喪失了大半的精銳部隊;對内,荊州、益州、東州三大政治派系沖突重重,尤其是益州人,他們自從劉備入蜀就一直被打壓。是以,益州許多豪強均對新生的蜀漢帝國抱有很大的敵意。

與此同時,遙受蜀漢羁縻的南中地區聽聞劉備戰敗也開始蠢蠢欲動,如223年爆發了黃元之亂和顧闿之叛。

說是臨終托孤,可誰都知道劉備留給諸葛亮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

但諸葛亮卻絲毫不懼,在生死存亡之際從容部署,僅用了5年時間便穩定了局面。

223年劉備病死,228年諸葛亮才發兵北伐,這5年他都幹嘛了?

諸葛亮舌戰群儒

(一)結好東吳,安撫蜀人

諸葛亮執掌蜀漢軍政後,和東吳重新結盟是他要辦的第一件大事。

孫權也知道,以人口和所占土地論,就算蜀漢和東吳相加也抵不過曹魏一家。

是以當東吳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後,孫權旋即命人送回了俘獲的蜀軍兵馬物資,以表示好之意。

到了222年12月,孫權還專門派了使者到白帝城問候劉備的病情。

既然彼此心知肚明,那麼重新結盟就成了順水推舟的事。

于是在223年,蜀漢和東吳遂重新締結了盟約。

223年劉備病死,228年諸葛亮才發兵北伐,這5年他都幹嘛了?

和交好東吳同時進行的,還有蜀漢政府的人事調動。

劉備在世時,蜀漢的大部分高官都是他從豫州、荊州帶來的舊部,益州土著為官者寥寥無幾。

諸葛亮秉政後,為了緩和益州豪強和蜀漢政權的沖突,乃派人多方聘請益州名士來朝做官,給他們提供進身之途。

據相關學者的統計,諸葛亮秉政期間起用的文武共有63人,益州占了29人,比荊州籍貫的文武還多。

一時間,朝野名士均心悅誠服,蜀漢政權也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和諧局面。

223年劉備病死,228年諸葛亮才發兵北伐,這5年他都幹嘛了?

古人夜宴圖

(二)閉關安民,休養生息

南中地區多山區,隻要控扼主要關塞便可確定蜀漢根基成都平原的安全。

是以,諸葛亮在秉政初期暫未理會南中之亂,而是一心一意的休養生息。

衆所周知,成都平原有一項冠絕古今的水利工程,它就是都江堰。

223年劉備病死,228年諸葛亮才發兵北伐,這5年他都幹嘛了?

都江堰

簡單點說,都江堰可以灌溉到成都平原的絕大部分耕地,不用靠天吃飯,便能旱澇保收。

可都江堰為戰國時修建,到蜀漢開國已有500多年,多年的戰亂導緻部分河道有所淤積。

對此,諸葛亮專門設定了堰官并調撥了一千多名士卒來負責對都江堰的日常維護工作。

沒過多久,蜀地便出現了“溝洫脈散,疆理绮錯,黍稷油油,粳稻莫莫”的興旺局面。

223年劉備病死,228年諸葛亮才發兵北伐,這5年他都幹嘛了?

成都平原

解決了糧食供應,諸葛亮又開始着手處理國家的府庫虧空問題。

在古代,利潤最豐厚的莫過于鹽鐵買賣,漢武帝數征匈奴而軍饷不虧,靠的就是壟斷鹽鐵經營。

其實,蜀地鹽鐵官營的政策在劉備入川的第二年就定下了,諸葛亮不過是沿着老路繼續前行。

可諸葛亮做事精益求精,為了讓财政收入再上一個台階,他專門跑去了成都附近的井鹽生産基地,看看是否能改良技術。

功夫不負心人,在諸葛亮的苦心鑽研下,縮小井口并用天然氣做燃料的生産技術應運而生。

史載巴蜀地區的井鹽生産在漢時是一竈五鍋,經諸葛亮改良爐竈後竟猛增至一竈十四镬。

解決了技術問題,并不等于解決了财政問題。

當時,天然氣煮鹽主要是在成都一帶推行,稍微偏遠一點的井鹽生産因蜀漢力不能及仍然很原始。

為了進一步增加收入,諸葛亮隻能再辟蹊徑。

好在成都地區自春秋戰國時期便有生産彩棉的傳統。

這種彩棉工藝精美、質地優良,曆來就受達官貴人的青睐。

于是,諸葛亮遂大力發展起了蜀錦生産。

後來,靠着銷售蜀錦帶來的豐厚收入,蜀漢不但擺脫了财政不足的困境,還能拿出大量盈餘來進行北伐戰争。

223年劉備病死,228年諸葛亮才發兵北伐,這5年他都幹嘛了?

胡王牽駝錦紡織品

(三)南中平叛,編練新軍

225年,在諸葛亮的精心治理下,蜀漢終于擺脫了内憂外患的窘境。

于是,諸葛亮遂下達了征讨南中叛軍的指令。

南中的叛軍多是不谙兵法的烏合之衆,是以諸葛亮這場平叛戰争整體上打得頗為輕松。

史載諸葛亮三月份率大軍出成都,到了秋天便剿滅了叛軍,算上年底凱旋,整個征途曆時半年。

誠如馬谡所說的“攻心為上”,剿平叛亂并不難,難的是怎樣保證自己走後南中不會再反?

為此,諸葛亮想了三個辦法,招募南中青壯當兵,征調當地豪強入朝為官,将南中四郡拆分為七。

223年劉備病死,228年諸葛亮才發兵北伐,這5年他都幹嘛了?

諸葛亮三路平南中

遷走南中地區一萬多戶青壯百姓,即充實了兵源又減少了南中地區的不安定因素,可謂一石二鳥。(這支部隊自幼長于山區,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後在諸葛亮的調教下,他們成了山地作戰的王牌部隊,人稱“無當飛軍”)

調走南中地區的精英人物,即使再發生叛亂,派一偏将便可平定。

将南中四郡拆成七郡,即便于中央加強管理,又削弱了西南夷的勢力。

此後,南中地區的叛亂雖沒有完全消停,卻再未發生過大規模的反叛。

223年劉備病死,228年諸葛亮才發兵北伐,這5年他都幹嘛了?

諸葛亮南征前後的南中地區

(四)調整人事,籌備北伐

227年春,經過諸葛亮一年多的整軍練武,蜀軍變得人強馬壯。

于是,諸葛亮乃籌劃起了北伐事宜。

史料記載,在諸葛亮緊鑼密鼓地籌備北伐時,駐守江州的李嚴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

信中,李嚴不但勸諸葛亮向朝廷讨要九錫,還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

223年劉備病死,228年諸葛亮才發兵北伐,這5年他都幹嘛了?

李嚴像

這位李嚴,本和諸葛亮一樣都是劉備托孤重臣,按照明朝的說法就是諸葛亮是首輔,李嚴是次輔。

先前,因為防禦東吳的需要,李嚴一直領兵駐守白帝城。

後來,蜀漢和東吳關系緩和,李嚴又被調到了江州。

可能是長時間不得參與中樞事務,李嚴對諸葛亮頗有怨氣,在這封信之前,李嚴還曾上書請求朝廷在四川東部劃出五郡設定巴州并由他擔任刺史。

被拒絕後,李嚴又上書朝廷請求開府治事。

李嚴的這一系列反常舉動引起了諸葛亮的警覺,考慮到北伐在即,諸葛亮并未處理李嚴。

但他長了一個心眼,他開始留意朝内是否存在類似李嚴這樣即身居要職又對現狀不滿的人物。

不久,諸葛亮發現統領宮中宿衛的虎贲中郎将來敏屬于這号人,遂一紙調令将來敏調入北伐軍中。

他的職務,則交給了後起之秀董允。

接着,諸葛亮又對丞相府的留守人員做了挑選,務必保證自己出征在外,朝中不會發生不可測的變故。

最後,諸葛亮才給後主劉禅上了《出師表》,率軍進駐漢中,開啟了北伐的征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