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黃巾大起義的失敗證明了“人多力量小”?

公元184年,東漢朝廷的荒淫腐敗引發了著名的黃巾大起義。黃巾大起義是繼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中國古代第二次規模宏大的農民起義,其人數與規模都超越秦末農民起義,可是結果卻是虎頭蛇尾,匆匆失敗,草草收場,留下聲聲歎息!這是為何?

為什麼說黃巾大起義的失敗證明了“人多力量小”?

一、人數甚多,聲威甚大,卻在9個月内被消滅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從“黃巾之亂”開始講的。東漢朝廷到了末年,外戚與宦官交替作亂,朝政腐敗。而地方上官僚兼并土地、欺壓農民,終于逼得冀州三兄弟張角、張梁、張寶發動了“黃巾之亂”。

黃巾軍人數衆多,在起義開始之前,張角至少有二十多萬主力軍,因為張角将他十餘年培養的信徒們分成了36個“方”,大“方”一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也就是說,最少也有6000*36=21.6萬人,最多有10000*36=36萬人。義軍于184年起于冀州,聲勢浩大,立即有七州二十八郡的人響應。東漢王朝的重要州郡如南陽、颍川郡很快落入黃巾軍手中。義軍人數不斷增加,《後漢書》載,在義軍主要首領陣亡後,依然有衆多追随者,其中僅青州張燕率領的黑山賊,就号稱“從者百萬”。

為什麼說黃巾大起義的失敗證明了“人多力量小”?

可是其興起快,失敗也快。2月興起,5月遭遇到東漢名将皇甫嵩,大敗。6月,黃巾軍大将張曼成被東漢南陽太守斬殺,另一大将波才也被皇甫嵩擊敗而逃亡。8月,黃巾軍大将趙弘被殺,韓忠投降。9月,義軍之首腦“天公将軍”張角病死。10月,義軍另一首腦張梁被皇甫嵩擊敗,11月,張梁被殺。張梁之弟,義軍第三位首腦張寶在11月逃至曲陽,亦被皇甫嵩追兵擊破曲陽,張寶兵敗被殺。

至此,黃巾軍元老幾乎都死于戰争中,餘部流散四方,再難形成具有威脅性的力量。仔細算來,從2月至11月,匆匆9個月,轟轟烈烈的黃巾大起義便落下了帷幕。

為什麼說黃巾大起義的失敗證明了“人多力量小”?

(張角)

二、失敗原因之一:你不幫我,我不幫你,各自為戰

黃巾軍開始的發展态勢非常好。東漢朝廷派盧植、皇甫嵩、朱雋等名将對付黃巾軍,可是黃巾軍打出了氣勢。在颍川,即今天河南省的禹州市,波才大敗朱雋,圍困皇甫嵩;在宛城,即今河南省南陽市,張曼成斬殺南陽太守,占據宛城;在汝南,黃巾軍大敗邵陵太守趙謙;在廣陽,黃巾軍殺死幽州刺史郭勳。在别的地方,張寶駐守曲陽城,即今天的河北晉州;張梁駐守廣宗,即今天河北刑台東北。都各有成績。可是,不管是主帥級人物張梁、張寶,還是将軍級别的張曼城、波才等,都隻是駐城而守,并沒有采用關聯機制,擰成一股繩,合作禦敵。

黃巾軍最初占領的幾座城池相距并不遠,河南的禹州與南陽,相距不過200公裡;河北的晉州與邢台更近,相距不過150公裡;就算河南、河北隔着黃河,禹州到邢台也才約400公裡路程。這樣的距離,以騎馬的速度,往往一日可達。這說明,如果黃巾軍有合作精神的話,互相支援,互相接應是可能的。

為什麼說黃巾大起義的失敗證明了“人多力量小”?

可是黃巾軍衆将領并沒有這麼做。比如宛城的張曼成在占領宛城後,就在宛城呆了3個多月,颍川的波才也固守颍川3個多月,雙方并沒有聯合抗敵的舉措。這期間,如果兩人想方設法将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互相依存,互為犄角,然後再以颍川和宛城為核心逐漸向周圍擴散勢力,黃巾軍就有可能形成割據勢力。而一旦形成割據勢力,東漢朝廷就沒有辦法将他們各個擊破了。

可惜了那許許多多支黃巾義軍,就是在皇甫嵩等人“各個擊破”的戰略下,逐一敗亡的。其實皇甫嵩等人雖然有謀略,但兵力較少,難成大事,如果黃巾軍能形成合力,不難消滅他們。

為什麼說黃巾大起義的失敗證明了“人多力量小”?

三、為什麼各自為戰?軍隊太多了

然而,單純說黃巾軍失敗是因為各自為戰,沒有合作精神,也不公允。畢竟,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誰不知道呢?我們不能太低估黃巾軍上司集團的智商。試想,張角、張寶、張梁懂得用太平教來發動群組織農民,十年間喚起至少二十多萬追随者,其心思不可謂不細緻!起事前計劃洩密後,官府大肆抓捕嫌犯,張角果斷決定提前起義,仍然搶占先機,其行為不可謂不果敢!這樣精明的三兄弟,不可能認識不到聯合作戰的意義。

那麼,為何在具體的戰事中,黃巾軍各地首領總是各自為戰呢?主要原因是東漢朝廷兵少,而黃巾軍太多所緻。因為義軍兵多,朝廷兵少,每一戰都是義軍占優勢,才讓義軍各地将領麻痹大意,以為無須援助,沒必要援助,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這便給了精于謀略、作戰經驗豐富的皇甫嵩、朱雋以少勝多的機會。

為什麼說黃巾大起義的失敗證明了“人多力量小”?

東漢朝廷兵少是有依據的,雖然西漢時兵力經常維持在50萬的水準,但東漢光武帝劉秀實施裁軍計劃,裁得隻剩下約15萬人。

東漢朝廷對付黃巾軍兵力不足也有證據。比如盧植率“北軍五校”與張角對戰,但“北軍五校”隻有三千五百多人。張角是主力,總共應該有十萬人吧。以三千對十萬,誰會去幫忙?

再說皇甫嵩,他帶領的軍隊加上臨時招募的總共才四萬人。但他對付的是張梁、張寶,張梁、張寶是多少人?具體不清楚,但《後漢書》記載,張梁死時“亡3萬多,投河五萬多。”張寶死時“十萬多人被俘殺”。

還有朱雋攻宛城時,兵力一萬八,宛城兵力也在十萬左右,朱雋硬是零敲細打,将宛城攻破,使黃巾軍失去重要據點。

為什麼說黃巾大起義的失敗證明了“人多力量小”?

總之,軍隊數量太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它增加了開支,增加了管理難度,也帶來了“人多力量大”的假象,最終使義軍首領們誤判形勢,導緻失敗。當然,必須說清楚的是,黃巾大起義失敗的原因很多,人數龐大,缺乏訓練,不易管理隻是其中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