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學良交鋒斯大林中蘇史上最大一次武裝沖突,為日本侵華埋下禍根

甲午戰敗之後,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向日本賠款2億2千萬兩白銀,其财政瞬間便陷入拮據。其時,沙皇俄國妄圖稱霸遠東,入侵中國東北,便乘人之危地向清政府提出修建中東鐵路。1903年7月,中東鐵路全線營運通車。

(圖)張學良和蔣介石

十月革命後,俄國國内陷入内戰,局勢動蕩不堪。蘇俄政府宣布放棄沙俄在中國攫取的所有利益。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中東鐵路。然而,由于當時國際局勢混亂不明,北洋政府又一直不承認蘇俄政府,對此事從未做出回應。直到1924年9月,奉系首領張作霖和蘇聯政府簽訂《奉俄協定》。從此,中東鐵路表面上改為中蘇合營,而事實上卻是被蘇聯方面控制。

1928年6月,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奉系軍閥是以元氣大傷,而東北政局也變得越發混亂。同年7月,張學良被推舉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開始正式主政東北。而為了讓奉系盡快走出困境,他在短短一年内竟接連幹出了幾件大事。其時,北伐戰争剛結束不久,民族情緒日漸高漲。為了在上任伊始便樹立起威信,張學良遂決定要徹底解決礙眼的”中東鐵路“。

張學良交鋒斯大林中蘇史上最大一次武裝沖突,為日本侵華埋下禍根

(圖)斯大林

當時,蘇聯的日子其實也不好過。不但國内發生了嚴重的大饑荒,還始終都被歐美列強孤立和仇視。是以,張學良認為這正是收回中東鐵路的良機。因為,不但蘇聯肯定無力反抗,還能借此赢取西方列強對奉系的支援。于是,張學良決定先禮後兵,信心滿滿地向斯大林發起挑戰。1929年4月,他按照1924年《奉俄協定》,要求蘇聯将中東鐵路附屬的通訊、礦山、學校、氣象站等附屬設施移交中方。

對此,蘇聯方面除了提出相應賠償外,其餘竟全部予以預設。斯大林“軟弱”的态度,讓年輕氣盛的張學良認為,蘇聯根本就不足為懼。同年5月底,張學良又以中東鐵路蘇方人員勾結馮玉祥為由,指令張景惠派軍警搜查了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并逮捕了大量蘇聯人。此事發生後,蘇聯政府迅速作出反應,向南京政府提出嚴重抗議。然而,令斯大林感到不快的是,南京政府和張學良都未對此做出任何回應。

張學良交鋒斯大林中蘇史上最大一次武裝沖突,為日本侵華埋下禍根

(圖)”中東路事件“中,蘇軍繳獲的奉軍戰旗

蘇聯抗議無效,卻讓剛剛掌權的斯大林感到無比頭疼。一方面,中東鐵路雖名義上是中蘇合營,但中方權益确實從未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俄國控制中東鐵路數十年,從此間攫取了巨額的經濟利益。而此番若不能給張學良點顔色看看,其勢必會進一步采取措施,蘇聯到時在中東鐵路,乃至中國東北的利益定會喪失殆盡。經過反複考量後,斯大林做了兩手準備。他一面派人開啟談判,想以縮減中東鐵路蘇方局長的權力為條件,讓張學良釋放被捕的蘇聯人。而另一邊則迅速向中國邊境增兵,想以武力作為談判的後援。

而張學良也同樣不甘示弱,奉系軍隊奉命開始在滿洲裡一帶迅速集結。至此,中蘇邊境上的局勢,驟然就變得緊張而微妙。不久,激烈的武裝沖突迅速爆發。1929年10月2日,蘇聯以1000餘步兵的兵力,向駐紮在滿洲裡的38團陣地發起猛攻。中蘇雙方激烈交火,這場戰鬥一直持續到翌日清晨。10月12日,著名的同江之役爆發。早上5時,蘇軍出動20餘架飛機、10艘軍艦、40輛炮車,以及800餘名騎兵、3000餘步兵的兵力,向駐紮在同江境内的奉系軍隊發起進攻。下午2時,蘇軍便占領了同江縣城。此役,奉系在同江的江防海軍全軍覆沒……

張學良交鋒斯大林中蘇史上最大一次武裝沖突,為日本侵華埋下禍根

(圖)”九一八“事變後侵華日軍

其實在戰争之初,張學良滿以為輕易就能奪回中東鐵路控制權。豈料,當大規模武裝沖突爆發後,奉軍卻根本不是對手,面對蘇軍時竟接連失利。1929年12月20日,迫于戰勢上的頹廢,張學良在堅守五個月後,終于被迫在伯力和蘇聯簽訂了《伯力協定》。至此,中東鐵路的控制權又恢複到了中蘇沖突之前的原狀。翌年,蘇聯軍隊陸續開始撤兵,卻保留了對黑瞎子島等邊界島嶼的占領。 在這次由中東鐵路而引發的中蘇沖突中,奉系軍隊慘敗受挫,這給主政東北的張學良以最沉重的打擊。而更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挫敗感竟一直徘徊在他心頭,像一片如影随形的陰影般揮之不去。

“中東路事件”的中蘇沖突結束後,隔岸觀火的日本人對張學良變得更加輕視,卻從此對蘇軍的恐怖戰力倍感畏懼。由此,“暫避蘇聯,圖謀中國”成為日本軍方高層的共識。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而這時,張學良在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時,竟在心中陰影的影響下,不再敢貿然行事了。由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蘇間因中東鐵路而爆發的這場沖突,竟為日本後來侵略中國埋下了禍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