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悲情将軍不止是隆美爾!他留給世界的,隻是一場盛大的葬禮

說起二戰時期最悲情的将軍,也許很多二戰迷首先想到的就是德國名将隆美爾:作為一名職業軍人,他一生潔身自好,在戰争中也從不和納粹同流合污,不屠殺平民和戰俘,隻完成自己的軍人的職責。最後惹怒希特勒,為了家人而自己甯願赴死的悲情人物。

弗朗索瓦 達爾朗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和隆美爾相比,更加悲情的一位法國将軍,但二戰時期在各國所有指揮官之中,沒有誰能像他這樣引起人們的如此關注。他在曆史上的做法至今仍存有争議,甚至還冤挂着“賣國賊”的罵名,最後在法國光複之前被刺殺身亡的委屈将軍,此人就是:弗朗索瓦 達爾朗。

達爾朗于1881年出于法國加倫河畔内哈克的一個小村莊,距離波爾多80英裡。達爾朗的祖輩 們曾經也是水手,在波爾多附近的龐德薩克鎮駕駛着小型内河船隻。達爾朗家族也是以以航運而出名,以至于在内哈克地區有“達爾朗家族指揮諾亞方舟”的說法。達爾朗曾經說過其曾祖父當年在法國海軍“可畏“号上服役,但該艦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被英軍擊沉。

而達爾朗在三歲時喪母,父親因為工作繁忙,是以幼年的達爾朗沒有快樂可言,直到其父親調回巴黎工作。1895年,年輕的達爾朗決定參加海軍,而此時德國威廉二世正在建立帝國遠海艦隊。三年後,達爾朗考入布雷斯特海軍學校,并以優異成績畢業。

二戰悲情将軍不止是隆美爾!他留給世界的,隻是一場盛大的葬禮

年輕時的弗朗索瓦 達爾朗

畢業後,達爾朗開始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海域巡航,終于實作自己真正的海軍之夢。在法國海軍的服役過程中,達爾朗已經開始認真考慮法國海軍的建設。但他的一些提議卻并不敢太過于恭維:比如他反對法國建造航空母艦,但是在二戰中航空母艦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即使法國的國産航母“貝亞恩”号在戰争中沒有參加任何一次實戰。

達爾朗真正開始升職的時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他當年的戰時經曆都是在西線和希臘戰役中作為炮手的陸上作戰經曆。

在凡爾登戰役中,達爾朗在貝當元帥的指揮下,經曆了慘烈的戰鬥。正如他的上司所說:“我認為,達爾朗完全稱得上軍内最好的指揮官之一。”

1918年,達爾朗再次得到上司的表揚并被提升為輕巡洋艦艦長:“他是一名高素質的指揮官,具備卓越的上司能力:精力旺盛、沉着果斷。”

1929年11月18日,達爾朗晉升為海軍少将。

二戰悲情将軍不止是隆美爾!他留給世界的,隻是一場盛大的葬禮

二戰法軍戰艦

1933年,達爾朗開始對德國的海軍發展計劃有所警覺,并敦促其英國同行要時刻保持警惕,堅決執行1919年與戰敗德國簽署的“凡爾賽條約”。

但是他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被英國忽視了。達爾朗對于遠東地區日本帝國海軍的的快速發展,也同樣表示關注。但是法國的盟友英國早期并沒有了解達爾朗的苦衷,也沒有真正看清楚其擔心的利害之所在。而達爾朗卻早早地看清了形勢,相信法國必須及早備戰,才有可能在無英美支援的情況下擊敗法西斯德國和意大利。

在1932年,年僅51歲的達爾朗晉升為海軍中将。當時,這位法國最年輕的海軍中将強烈要求盟軍海軍介入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内戰,但盟友們卻同樣并沒有過多理會。

二戰悲情将軍不止是隆美爾!他留給世界的,隻是一場盛大的葬禮

法國航母

1936年10月1日,達爾朗被任命為法國海軍參謀長,成為法國海軍的領頭人。但達爾朗的海軍艦隊在二戰的曆史舞台上的唯一作戰經曆,對手卻不是德國人,而是曾經的盟友英國人:1940年7月的凱比爾港之戰爆發:

在與德國停火協定簽署僅僅兩周後,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為了阻止法國艦隊落入德國之手,出人意料地突襲了法國海軍,英法海軍的凱比爾港之戰爆發。

此戰中1297名法國軍人陣亡,達爾朗本來就是一名反英派,面對如此奇恥大辱,他對英國的仇恨愈加強烈。

也正是從那時起,達爾朗逐漸與納粹德國接觸,開始了他的叛國曆程。

投降的法國很快建立了維希政權,達爾朗将軍也被老上司貝當任命為首任内閣海軍部長,達爾朗于1941年初又被任命為外交部長。

二戰悲情将軍不止是隆美爾!他留給世界的,隻是一場盛大的葬禮

希特勒視察巴黎

此後,他又身兼多職并迅速晉升為内閣副總理。1941年8月,達爾朗又被任命為國防部長,達到了權利的頂峰。但作為新政府的海軍部長,接着建設法國海軍,隻能是他自己的一廂情願而已。

希特勒希望能維持維希政權,控制這些法國傀儡以留作讨價還價的餘地,此外他也不希望法國海軍艦隊落入盟軍之手。

達爾朗同樣也要面對這樣的難題,他一邊謹慎地觀望政治形勢的發展,一面周旋于羅斯福、邱吉爾和希特勒之間,努力與各方保持合作關系。

達爾朗當然不希望法國軍隊與美軍進行一場毫無意義的血腥戰争。另一方面,這位狡猾的海軍上将也确實期望能繼續維持與希特勒之間稱不上“穩定的”關系。達爾朗周旋于各諸侯之間,努力維護着他曾經引以為自豪的法國海軍現有力量和命運。

二戰悲情将軍不止是隆美爾!他留給世界的,隻是一場盛大的葬禮

英法同盟

後來盟軍進軍北非,混亂的法國開始面臨兩難選擇:是支援盟國還是跟着納粹德國?達爾朗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他最後選擇與盟軍停火,而此項決定改變了他的一生的命運,結果德國一怒之下徹底占領法國南部,這時候支援維希政府的那部分法國人認為他是賣國賊。

而達爾朗在土倫港的法軍艦隊成了各方争奪的焦點,在德軍發起攻擊之前,法國海軍的80餘艘艦船最終選擇自沉,曾經希望法蘭西海軍能在世界劈濤斬浪的達爾朗,他就這麼眼睜睜地看着自己守護的法國海軍自己走向毀滅。

倒戈加入盟軍後的達爾朗無疑将面對更加兇險的境地,在1942年聖誕前夕,他在傳回其辦公室途中,被刺身亡。刺客是年僅20歲的勃尼爾 坎貝爾,一位極端右翼的保皇主義者。此後,刺殺案在一片争議聲中匆匆宣判,坎貝爾被判有罪并于12月26日被執行死刑。

二戰悲情将軍不止是隆美爾!他留給世界的,隻是一場盛大的葬禮

隕落的法國海軍

聖誕節後,法國官方為達爾朗舉行了隆重的羅馬天主教儀式葬禮,當時法國及盟國高官參加了他的葬禮。此後,達爾朗的棺木被移往聖瑪麗大教堂入口。在那裡,法、美、英三國軍隊鳴槍為其送行,緻以最崇高的敬意。

作為一名法國海軍名将,達爾朗的遺體被葬于海軍基地,面朝大海。1964年,他的遺體被軍艦移送至凱比爾海軍公墓,與其他為國捐軀的烈士們一起安然長眠。達爾朗

最終沒能迎來法國海軍的複興,也沒能看到法國的光複。他留給法國的隻是一場異常盛大的葬禮,他被刺殺遇害事件也成為此後多年來一直未解之謎。

碼字不易,走過路過給個關注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