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悲情将军不止是隆美尔!他留给世界的,只是一场盛大的葬礼

说起二战时期最悲情的将军,也许很多二战迷首先想到的就是德国名将隆美尔: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一生洁身自好,在战争中也从不和纳粹同流合污,不屠杀平民和战俘,只完成自己的军人的职责。最后惹怒希特勒,为了家人而自己宁愿赴死的悲情人物。

弗朗索瓦 达尔朗

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和隆美尔相比,更加悲情的一位法国将军,但二战时期在各国所有指挥官之中,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引起人们的如此关注。他在历史上的做法至今仍存有争议,甚至还冤挂着“卖国贼”的骂名,最后在法国光复之前被刺杀身亡的委屈将军,此人就是:弗朗索瓦 达尔朗。

达尔朗于1881年出于法国加伦河畔内哈克的一个小村庄,距离波尔多80英里。达尔朗的祖辈 们曾经也是水手,在波尔多附近的庞德萨克镇驾驶着小型内河船只。达尔朗家族也因此以航运而出名,以至于在内哈克地区有“达尔朗家族指挥诺亚方舟”的说法。达尔朗曾经说过其曾祖父当年在法国海军“可畏“号上服役,但该舰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被英军击沉。

而达尔朗在三岁时丧母,父亲因为工作繁忙,因此幼年的达尔朗没有快乐可言,直到其父亲调回巴黎工作。1895年,年轻的达尔朗决定参加海军,而此时德国威廉二世正在创建帝国远海舰队。三年后,达尔朗考入布雷斯特海军学校,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二战悲情将军不止是隆美尔!他留给世界的,只是一场盛大的葬礼

年轻时的弗朗索瓦 达尔朗

毕业后,达尔朗开始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海域巡航,终于实现自己真正的海军之梦。在法国海军的服役过程中,达尔朗已经开始认真考虑法国海军的建设。但他的一些提议却并不敢太过于恭维:比如他反对法国建造航空母舰,但是在二战中航空母舰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使法国的国产航母“贝亚恩”号在战争中没有参加任何一次实战。

达尔朗真正开始升职的时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当年的战时经历都是在西线和希腊战役中作为炮手的陆上作战经历。

在凡尔登战役中,达尔朗在贝当元帅的指挥下,经历了惨烈的战斗。正如他的上司所说:“我认为,达尔朗完全称得上军内最好的指挥官之一。”

1918年,达尔朗再次得到上司的表扬并被提升为轻巡洋舰舰长:“他是一名高素质的指挥官,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精力旺盛、沉着果断。”

1929年11月18日,达尔朗晋升为海军少将。

二战悲情将军不止是隆美尔!他留给世界的,只是一场盛大的葬礼

二战法军战舰

1933年,达尔朗开始对德国的海军发展计划有所警觉,并敦促其英国同行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决执行1919年与战败德国签署的“凡尔赛条约”。

但是他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被英国忽视了。达尔朗对于远东地区日本帝国海军的的快速发展,也同样表示关注。但是法国的盟友英国早期并没有理解达尔朗的苦衷,也没有真正看清楚其担心的利害之所在。而达尔朗却早早地看清了形势,相信法国必须及早备战,才有可能在无英美支援的情况下击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

在1932年,年仅51岁的达尔朗晋升为海军中将。当时,这位法国最年轻的海军中将强烈要求盟军海军介入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但盟友们却同样并没有过多理会。

二战悲情将军不止是隆美尔!他留给世界的,只是一场盛大的葬礼

法国航母

1936年10月1日,达尔朗被任命为法国海军参谋长,成为法国海军的领头人。但达尔朗的海军舰队在二战的历史舞台上的唯一作战经历,对手却不是德国人,而是曾经的盟友英国人:1940年7月的凯比尔港之战爆发:

在与德国停火协议签署仅仅两周后,当时英国皇家海军为了阻止法国舰队落入德国之手,出人意料地突袭了法国海军,英法海军的凯比尔港之战爆发。

此战中1297名法国军人阵亡,达尔朗本来就是一名反英派,面对如此奇耻大辱,他对英国的仇恨愈加强烈。

也正是从那时起,达尔朗逐渐与纳粹德国接触,开始了他的叛国历程。

投降的法国很快建立了维希政权,达尔朗将军也被老上司贝当任命为首任内阁海军部长,达尔朗于1941年初又被任命为外交部长。

二战悲情将军不止是隆美尔!他留给世界的,只是一场盛大的葬礼

希特勒视察巴黎

此后,他又身兼多职并迅速晋升为内阁副总理。1941年8月,达尔朗又被任命为国防部长,达到了权利的顶峰。但作为新政府的海军部长,接着建设法国海军,只能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希特勒希望能维持维希政权,控制这些法国傀儡以留作讨价还价的余地,此外他也不希望法国海军舰队落入盟军之手。

达尔朗同样也要面对这样的难题,他一边谨慎地观望政治形势的发展,一面周旋于罗斯福、邱吉尔和希特勒之间,努力与各方保持合作关系。

达尔朗当然不希望法国军队与美军进行一场毫无意义的血腥战争。另一方面,这位狡猾的海军上将也确实期望能继续维持与希特勒之间称不上“稳定的”关系。达尔朗周旋于各诸侯之间,努力维护着他曾经引以为自豪的法国海军现有力量和命运。

二战悲情将军不止是隆美尔!他留给世界的,只是一场盛大的葬礼

英法同盟

后来盟军进军北非,混乱的法国开始面临两难选择:是支持盟国还是跟着纳粹德国?达尔朗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他最后选择与盟军停火,而此项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的命运,结果德国一怒之下彻底占领法国南部,这时候支持维希政府的那部分法国人认为他是卖国贼。

而达尔朗在土伦港的法军舰队成了各方争夺的焦点,在德军发起攻击之前,法国海军的80余艘舰船最终选择自沉,曾经希望法兰西海军能在世界劈涛斩浪的达尔朗,他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守护的法国海军自己走向毁灭。

倒戈加入盟军后的达尔朗无疑将面对更加凶险的境地,在1942年圣诞前夕,他在返回其办公室途中,被刺身亡。刺客是年仅20岁的勃尼尔 坎贝尔,一位极端右翼的保皇主义者。此后,刺杀案在一片争议声中匆匆宣判,坎贝尔被判有罪并于12月26日被执行死刑。

二战悲情将军不止是隆美尔!他留给世界的,只是一场盛大的葬礼

陨落的法国海军

圣诞节后,法国官方为达尔朗举行了隆重的罗马天主教仪式葬礼,当时法国及盟国高官参加了他的葬礼。此后,达尔朗的棺木被移往圣玛丽大教堂入口。在那里,法、美、英三国军队鸣枪为其送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作为一名法国海军名将,达尔朗的遗体被葬于海军基地,面朝大海。1964年,他的遗体被军舰移送至凯比尔海军公墓,与其他为国捐躯的烈士们一起安然长眠。达尔朗

最终没能迎来法国海军的复兴,也没能看到法国的光复。他留给法国的只是一场异常盛大的葬礼,他被刺杀遇害事件也成为此后多年来一直未解之谜。

码字不易,走过路过给个关注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