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直接指揮花園口決堤(掘堤)工程,他在關帝廟磕三個頭後,緻使千萬人流離失所,89萬人喪生。
他就是熊先煜。1938年6月,他直接指揮花園口決堤(掘堤)工程。

1938年6月3日,日軍拿下蘭封後,直逼開封城下,隴海線、平漢線風雨飄搖,鄭州(縣)岌岌可危。
如果鄭縣失守,華中基本無險可守,那麼日軍下一步就會向武漢一帶進軍,後果十分嚴重。蔣介石思慮後,決定決開(掘開)大堤,放出河水造成地障,以阻止和遲滞日寇的進攻,為我軍機動争取時間。
蔣介石将決堤的任務交給了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組織實施。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則将掘堤任務交給了商震指揮的第20集團軍。商震下令由39軍新編第8師蔣在珍師擔任決堤任務。
蔣在珍決定由新8師作戰參謀熊先煜來主持決堤工程。
熊先煜經過實地勘察,標明在鄭州(縣)北郊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關帝廟西核桃園附近勘察後,標明在關帝廟以西約三百米處決堤。
熊先煜在花園口關帝廟西核桃園附近勘察後,標明在關帝廟以西約三百米處決堤。
花園口決堤前,熊先煜、黃映清、馬應援、蘇冠軍、張國宏等人來到關帝廟,虔誠地向關雲長磕頭敬香。
熊先煜跪在地上,磕三個頭後,禱告:“關老爺,中華民族眼下遭了大難,被鬼子欺侮得慘。我們打不過日寇,萬般無奈,隻好在這放黃河水淹他們。要是淹死了老百姓,你得寬恕我們啊。”
蘇冠軍深知此地決堤的災難後果,他目光呆滞,嚷道:“要死多少人……要死多少人啊……”
“死人是肯定的,在這裡決堤,死的人會大大減少。”熊先煜提高聲調。蘇冠軍隻能點頭同意。工兵營營長黃映清聲跪倒在地,熱淚長流。
6月7日,熊先煜率兩千餘名決堤官兵跪在黃河河堤之上,痛苦萬分向波濤洶湧的黃河叩首後,決堤行動随即展開。
先是人工挖掘,後用大炮平射。連射七十發炮彈。
官兵、民工苦戰兩晝夜後,6月9日上午八時,花園口成功決堤放水。放水瞬間,兩千餘名決堤官兵熱淚長淌,悲壯凄慘。
開始時,決堤處黃河水流速甚小,至午後一時許,水勢驟猛,似萬馬奔騰。決口處也因水勢而迅速潰大,遠望一片汪洋。
決堤一天後,突然天降暴雨,決堤口的黃河水如一條咆哮的巨龍,從決口處翻滾奔湧而下,最大時形成了1460米的巨大缺口。
決堤事件後,蔣介石宣稱,是日寇用飛機扔炸彈炸開了花園口大堤。
花園口決堤後,依賴機械化軍事裝備進攻隴海線和平漢線的日軍被迫改變原來沿鐵路線西進南下的戰略。在洪水中喪命的日寇士兵人數達到了7452人之多。
黃河水水淹日寇的同時,也讓豫、皖、蘇三省44個縣是以受災。數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成為水鄉澤國。
根據《黃泛區的損害與善後救濟》提供的數字,花園口決堤後,數省幾十個縣,有1250萬人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約89萬無辜百姓是以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