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西農民起義:西方小打小鬧,東方改朝換代,隻因三個原因天災人禍沒文化

中國人民很勤勞,歐洲農民耐力高,是以為什麼曆史上農民起義,歐洲比中國弱那麼多?

東西方農民起義的戰鬥力真的不是一個級别,秦末農民戰争、西漢綠林赤眉、東漢黃巾起義、隋末農民戰争、唐末黃巢起義,還有後面時代的紅巾軍起義、李自成起義、太平天國戰争都是赤裸裸的考點呀!

東西農民起義:西方小打小鬧,東方改朝換代,隻因三個原因天災人禍沒文化

這些能讓中國改朝換代的大型農民起義,一般能持續幾年到幾十年,并且出現大規模人口下降,這就是“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腸人”。

東西農民起義:西方小打小鬧,東方改朝換代,隻因三個原因天災人禍沒文化

同樣在公元九世紀到十六世紀,中世紀歐洲核心區: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瑞士、意大利,較大的農民起義一共隻有12次!農民武裝人數過萬的隻有5次!過2萬的隻有3次!能打上2年的也隻有3次!并且沒有一次因為起義的出現而改朝換代。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我們從天災和人禍和教育程度三個方面說起。

天災

因為天災人禍是以農民起義。

而歐洲因為有北大西洋暖流的關系,氣候很好。歐洲相比于中國,雨水均勻,冬暖夏涼。在14世紀歐洲進入了一個“小冰期”後,起義事件才開始變多。在這之前300年較大的起義一次都沒有過。

東西農民起義:西方小打小鬧,東方改朝換代,隻因三個原因天災人禍沒文化

另一邊的中國每個朝代都有兩件大事要做:禦外敵和治黃河。黃河因為泥沙太多随時會泛濫,公元602年到公元1938年,黃河決口1590次,大改道26次!就像中國一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并且中國剛好在北半球中緯度自然災害帶和環環太平洋自然災害帶的交彙點,20世紀80%以上的自然災害都發生在這兩個區域,導緻中國經常旱災、洪災、地震,又多又厲害,而逃災逃荒的難民随時都有可能起義,是以中國曆史上起義的次數相比歐洲核心地區就要多很多。

東西農民起義:西方小打小鬧,東方改朝換代,隻因三個原因天災人禍沒文化

人禍

兩邊農民起義攻擊目标其實也不一樣。

歐洲中世紀長期領主分封,地方自治,地方領主地主作惡,把作惡的地方領主幹掉就行了!是以歐洲中世紀農民起義中也隻有一次約翰·威廉梅福德起義,明确提出要幹掉國王,農民當家作主,其他都是小打小鬧。

東西農民起義:西方小打小鬧,東方改朝換代,隻因三個原因天災人禍沒文化

而中國古代長期中央集權,政策中央定,官員在打工,是以政策出問題,皇帝來背鍋;地方官員作惡,也是皇帝背鍋;打倒作惡地方官,地方官找不到,好吧,還是要皇帝背鍋!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會被算在皇帝的頭上。攻擊目标的差别導緻中世紀歐洲鬧不起來,同時期中國鬧得很大。

東西農民起義:西方小打小鬧,東方改朝換代,隻因三個原因天災人禍沒文化

文化水準

第三就是雙方農民起義的教育程度差很多。

歐洲中世紀農民起義真的就是農民起義,隻有農民參與;而中國,秦始皇解決了語言統一的問題,歐洲沒有;中國2世紀有造紙術,歐洲800年後才有;中國10世紀有活字印刷,歐洲400年後才有;并且中世紀歐洲學術、宗教領域的主要語言是拉丁語,是以中世紀歐洲人要成為知識分子,得先學會拉丁語。意思就是想造反,得先學外語,算了,不造反了。

東西農民起義:西方小打小鬧,東方改朝換代,隻因三個原因天災人禍沒文化

這導緻中世紀歐洲核心區的知識普及速度,遠遠沒有中國快。歐洲規模最大的30萬德國農民戰争這種起義才出現了西普利、蓋爾、穆勒、闵采爾這種知識分子的領袖。

而另一邊中國秦末蕭何、韓信等,漢末張角、張良等,隋末魏征、徐世勳等,後面幾個時代還有朱升、李岩、黃巢、劉伯溫、李善長、朱獻策等等這些知識分子。他們要麼是農民起義的領袖,要麼是領袖的左膀右臂。

東西農民起義:西方小打小鬧,東方改朝換代,隻因三個原因天災人禍沒文化

兩邊農民起義的純度差别,導緻的後果,按北大國際關系學副教授的說法差不多就是:兩邊起義的政治性、組織性差一截。

歐洲農民起義又弱目标又低,是以基礎教育做得好反倒出問題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