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冷戰時期,美國發明核動力竊聽器,秘密安裝在蘇聯海底電纜上

從1969年開始,蘇聯為了提高自己的通信效率,開始在鄂霍茨克海的海底修建軍用電纜,專門負責連接配接莫斯科和遠東之間的軍事基地。

蘇聯人為了防止有人破壞這條電纜,在海底電纜上方的海面上設定了告示牌,警告來往船隻不要破壞電纜,否則将會受到嚴懲。雖然現在有很多人認為蘇聯這種做法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但是毫無疑問,在當年真的沒有人敢在這裡輕舉妄動。

畢竟這條電纜完全位于蘇聯境内而且海面上就是蘇聯的軍港,不管是誰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對這條電纜動什麼手腳。但是令蘇聯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條電纜建成後不久,大量的蘇聯資訊卻通過這條電纜被洩露了出去。

這讓蘇聯情報部門的高官無比的憤怒,他們在海底建築了聲納檢測網,不放過任何一個聲納信号,然而卻一直沒有取得任何的成果。

所有的蘇聯人都不清楚,對方到底是通過什麼手段從這條電纜裡擷取資訊的呢?

冷戰時期,美國發明核動力竊聽器,秘密安裝在蘇聯海底電纜上

實際上當美國人知道這條海底電纜的存在之後就立刻動上了歪腦筋,他們一直想對這條電纜進行改造以獲得蘇聯的情報。但是這條電纜的保密措施實在是太過嚴密了,之是以蘇聯敢在電纜上方設定警示智語,也是吃準了美國人不可能滲透到距離蘇聯如此近的海域裡。

蘇聯在遠東的部署,美國人始終就摸不太清楚,但是如果能夠對這條電纜進行監視的話,那就相當于蘇聯從莫斯科發出的每一項指令都對美國單項透明。如此巨大的情報價值對于美國人來說,如果不試一試簡直是太可惜了。是以美國集合了全國的情報專家來研究,到底用什麼手段才能監聽到蘇聯海底電纜發出的信号。

美國專家認為蘇聯人在附近安排了大量的聲納檢測網,這讓大搖大擺地進入其中已經不再可能。但是海底能夠發出聲音的東西又不僅僅是船隻,船隻在水下航行時往往會發出很大的聲音,但是海底也存在着非常多的雜波。

隻要海底噪音在60分貝以下,那麼毫無疑問,潛艇就可以将自己融入到雜波當中而不被聲呐監測網所捕捉到。美國人立刻從各個大學調集來頂尖人才開始對于無聲潛艇的研制,這項研制總共耗費了美國國費6000萬美元。要知道,這可是上個世紀60年代末的6000萬美元,比一條航母都要貴。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條改造之後的潛艇在水下航行的時候,已經可以完全融入到水下環境當中,其噪音遠遠低于60分貝,不管是什麼樣的雷達聲呐檢測裝置都無法探查到這艘潛艇的存在。而此時還有一個問題擺在美國人的面前,那就是如何才能找到這條電纜的位置。

雖然蘇聯設定了告示牌,但厄霍茨克海實在是太大了,就算這艘潛艇能夠順利地潛入進蘇聯海域,但是想要在如此寬廣的海洋當中找到一條海底電纜,難度和海底撈針也差不了太多。

是以,美國人決定給這條潛艇安裝探照燈和錄影機,通過目視的方式來尋找這條電纜。這樣就可以不用雷達或者聲納裝置來觸發蘇聯人的警報了,這樣做對于尋找那條電線還是十分容易的。

因為美國這個計劃完全有賭的成分,但是美國人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在确定了如何才能悄悄地潛入蘇聯海域之後,美國人立刻就開始了對于竊聽裝置的設計。

大家都知道,在冷戰期間,美蘇之間的間諜過招可以說是異彩紛呈。雙方都用了各種令常人驚歎的手段來對對方進行竊聽,而美國人這次算是下了血本。他們請來一大群科學家來研究,如何才能讓一個竊聽器在水下長期運作。

能夠運作很長時間的竊聽器在冷戰時間比比皆是,就比如說蘇聯最有名的金唇計劃,竊聽了美國十餘年都沒有被發現。因為這個竊聽器當中完全沒有什麼電子結構,隻通過最簡單的共振來完成資訊的傳遞。

但是在茫茫的大海裡想要對一條電纜進行監聽,憑借共振很明顯是做不到的。于是美國人想到了一種永久性的能源設施,那就是核反應堆。當這個想法被提出來的時候,甚至有不少美軍高層都被吓到了,但是他們在冷靜下來之後,認為可以一試。

美國的貝爾實驗室被委托進行這個核動力竊聽器的設計工作。首先他們研制了一款超大功率的電磁信号放大器,這樣就可以不需要刺破電纜的外皮兒,直接從外部接收到電纜傳輸的資訊。

這個電磁信号放大器被安裝在一個竊聽裝置當中,這個竊聽裝置的長度足足有5m。之是以要設計得這麼大,原因就在于這個竊聽器不僅僅要容納一個電磁信号放大器,還要容納器能源,也就是貝爾實驗室所研發的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實際上就是一個縮小版的核反應堆。

有了核反應堆的加持,這款竊聽器可以工作長達50年的時間。在冷戰的環境當中,這絕對稱得上是半永久裝置了。當然,美國人也并不愚蠢,他們考慮到如果蘇聯人發現電纜被竊聽,很有可能會對電纜進行移動等手段。

于是在安裝這個竊聽裝置的時候,這個裝置并沒有被安裝得特别牢靠。如果電纜被大幅度移動的話,這個裝置就會自動脫落下來。當這個裝置掉落在海床上之後,蘇聯人就永遠無法發現這個秘密了。

美國方面給他們的計劃取名叫做常春藤之鈴,這個名字可以說非常的巧妙,常春藤自然指的就是那條長長的電纜,而鈴铛指的當然就是竊聽裝置了。

1970年的12月,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蘇聯海面巡邏艦隊照常巡邏。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美國的特種潛艇已經悄悄地潛入了蘇聯境内,并且開始搜尋蘇聯人安裝的海底電纜。

在一開始,美國人用了幾天的時間都沒有找到電纜的确切位置。在57萬平方公裡的海底尋找一條電線,簡直難于上青天。然而就在美國人已經快要放棄的時候,他們突然看到一條蘇聯巡邏船正在驅趕幾艘漁船。

如果有巡邏艇不允許漁船在附近停留,那麼這片海域裡肯定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于是,美國船長立刻下令潛艇來到這片水域,等到蘇聯巡邏艇走後再到海底進行檢視。潛艇在巡邏船停留的地方孜孜不倦地尋找了三天,終于在海底150m的地方找到了目标?

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潛艇上的四名潛水員立刻從潛艇上沖了出來。他們身穿着笨拙的深水潛水服,然後開始将常春藤之鈴套在電纜上。随着錄音帶錄制功能的啟動,對于蘇聯的竊聽行動已經開始了。

等到這些潛水員回到潛艇上之後,所有人都發出感歎,至少美國人為了這項計劃所準備的兩億美元沒有白費。美國人對于這次行動也非常的滿意,他們認為自己終于可以報當年的一箭之仇,現在輪到自己坐在辦公桌前竊聽蘇聯的秘密了。

蘇聯人在一開始還感覺到莫名其妙,他們認為海底電纜是絕對安全的。正是因為這種驕傲自大的性格,才讓蘇聯人使用海底電纜進行通訊的時候,從來不使用暗語或者加密,這也讓美國人獲得情報的難度低了不少。

當時蘇聯的情報可以說已經對美國單向透明了,從核飛彈的部署到步兵連的執勤情況,美國人都可以知道得一清二楚。美國人對于蘇聯的竊聽一直持續了十年,甚至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高層們稱為是自己有史以來做過最值錢的一筆買賣。

然而就在十年後的一天,潛水員前往水下偷偷地對已經用光的錄音帶進行更換的時候,他們卻詫異地發現,美國人之前埋設在這裡的常青藤之玲竟然不見了。5m多長的大家夥就算掉落在海底,潛水員也能很快發現。

而現在整個不見了,那麼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被蘇聯人撈走了。美國人惱羞成怒,但是他們也不了解,為什麼一個已經運作了十年之久而且萬無一失的竊聽計劃會被蘇聯人發現呢?而這也成為了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最為困擾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将在1985年之後被揭曉。

1985年6月,蘇聯克格勃進階官員尤爾琴科上校叛變到了美國大使館。當時上級給他的任務是到意大利調查蘇聯實體學家失蹤一案。但沒想到這個尤爾琴科卻逃到了美國大使館,表示将會投靠中央情報局。

而通過尤爾琴科的描述,常青藤之鈴之是以被發現,是因為美國情報部門内部出現了内鬼。這個消息讓美國人大為震驚,他們不知道到底誰是内鬼。但是尤爾琴科表示,以自己的級别也依然無法接觸到像出賣常青藤之鈴這麼進階别機密的内鬼,但是他隻知道這個内鬼的代号叫做朗先生。

朗先生是美國國安局的一名雇員,此人在通訊之中表示自己喜歡賭博,欠了一大筆錢,而且還因為修房子的問題向同僚借過錢。這樣的描述讓美國方面瞬間明白了自己應該搜尋的範圍,本來在美國内部能夠接觸到這項計劃的人就很少,再加上如此清晰的描述,讓美國人很快就抓到了一個叫做佩爾頓的分析師。

佩爾頓進入美國情報局已經二十多年了,但始終都隻是一個分析師,從來沒有要升職的意思。他非常喜歡酗酒,而酗酒之後還經常喜歡去賭錢。但此君賭技不佳,經常輸得一幹二淨,老婆孩子都已經離他而去,甚至連自己家的房子漏水都沒有錢修理了。

為了修補自己家房子的房頂,他曾經向同僚借過一筆錢,但是最後因為實在還不上,還遭遇了同僚的羞辱,這讓佩爾頓認為自己的人生非常失敗。長此以往下去,他開始對美國産生了懷疑,最終決定将常春藤之鈴的情報出賣給蘇聯,以獲得修房子的錢。

蘇聯人隻花費了5000美元就得知了如此重要的情報,而佩爾頓也被蘇聯發展成為了克格勃的線人,定期領工資。實際上,這個竊聽裝置已經被蘇聯人拎回了家進行研究。直到今天,還躺在俄羅斯國立軍事博物館的櫥窗裡對外展示。

美國人當然将佩爾頓捉拿歸案,一名情報分析師僅僅因為5000美元就将美國人布局十年,價值2億美元的絕密行動毀了個一幹二淨。這讓無比憤怒的美國法院最終判處了佩爾頓終身監禁,并且沒收其全部财産。

但是令美國政府萬分驚訝的是,找遍了佩爾頓的所有賬戶竟然也隻有100萬美元。看來此君就算在投靠克格勃之後,也依然沒有改掉花天酒地的生活,到最後仍然是兜比臉還要幹淨。

但是這個故事還是走到了終結。尤爾琴科被美國人委以重任,美國人認為尤爾琴科将會是他們破解蘇聯克格勃間諜網的關鍵節點。

但是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僅僅90天以後,尤爾琴科竟然再次回到了蘇聯并且官複原職,直到今天依然在為俄羅斯情報部門工作。是以到了今天,這位撲朔迷離的前蘇聯特工往往被人們認為是克格勃派到美國進行釣魚執法的。

而佩爾頓則是尤爾琴科的投名狀,因為其早就沒有了什麼用,克格勃早就想和他做切割了?有人說尤爾琴科從美國帶回來的資訊,遠比出賣一個棄子要火得多,但是美國和蘇聯方面都對這一事件三緘其口。

總之,這最後又成了冷戰期間的一樁無頭懸案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