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大批醫美品牌被小紅書“封禁”,小心了!

一大批醫美品牌被小紅書“封禁”,小心了!

文 | 李豪悅

“我們被小紅書封禁,主要跟廣告法的要求有關。因為不允許醫美宣傳使用術前術後的對比照片。”1月13日,醫美機構米蘭柏羽的從業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解釋了被小紅書封禁的主要原因。米蘭柏羽此前因為在小紅書涉嫌違規營銷被平台封禁。

事實上,被封禁的不止米蘭柏羽一家。今年1月,小紅書為響應“清朗·打擊流量造假、黑公關、網絡水軍”專項行動,啟動了新“虛假營銷”治理專項,累計封禁了68個涉嫌違規營銷的品牌。其中,醫美領域的品牌占了被封禁品牌的近三分之一。包括愛思特、芙艾、上海港華、思達極緻美、美貝爾、米蘭柏羽、臻妍頌、伊萊美等15家醫美機構和時代天使、海魅、伊膚泉3家醫美用品品牌。

醫美宣傳步步收緊

記者在小紅書上對上述品牌搜尋後,均顯示“該品牌涉嫌違規營銷,相關内容不予展示”。

小紅書“虛假營銷”治理專項負責人介紹,之是以把醫美機構作為首批封禁的線下商業實體,是因為“它們是線下違規營銷的重災區,這些資訊一旦對使用者造成不良影響和誤導,後果非常嚴重。後續平台治理範圍将覆寫更多不同類型的線下商戶”。

醫美行業從業者夏天(化名)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之前醫美機構和品牌在社交平台上的“營銷”,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開箱體驗。這部分主要以‘械字号醫用冷敷貼’‘液體敷料’等産品為主,也就是消費者認知中的‘醫美面膜’,但是号稱‘醫美面膜’是違規的。第二,邀請‘體驗官’到店免費體驗項目,接着在小紅書釋出圖檔或視訊宣傳。第三,代寫代拍,或者由MCN公司操作,供稿直發。”

醫美營銷活躍在國内各大主流網際網路平台上,借助網紅、直播等形式宣傳和銷售項目與産品。去年因偷稅漏稅被“封殺”的主播雪梨,就曾多次帶貨醫美機構的項目。

“小紅書這次對平台中的醫美品牌進行大規模的‘封禁’,這種整頓可能還會有其他網際網路平台加入進來。”夏天向《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去年以來,醫美監管政策接連亮相。2021年6月八部委聯合釋出《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醫美廣告法指南》也已于去年11月份正式出台。

北京君都上海律師事務所進階合夥人張文波律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醫美廣告法指南》一生效,很多平台和網紅對醫美的宣傳行為都涉嫌違規。“醫療美容是醫療行為,非醫療人員釋出廣告,既不符合法律規定,也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不能從事醫療廣告宣傳行為。”

夏天向記者表示,“長期來看,醫美行業在全面監管下,将逐漸走向規範化發展道路。醫美廣告釋出将變得嚴格規範。”

相關企業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政策對醫美領域監管進一步收緊,在此背景之下,原本借助醫美概念沖刺IPO的企業,上市之路也一波三折。

一度被認為有望競争A股“醫美面膜第一股”的創爾生物,2020年12月獲科創闆上市委審議通過,2021年2月送出注冊,但在同年12月因營收名額不滿足上市條件,主動撤回科創闆上市申請,31日終止注冊。另一家同樣奔着“醫美面膜第一股”而去的敷爾佳,也在2021年12月31日,因财務資料超過有效期,發行上市稽核流程中止。

無論是創爾生物,還是敷爾佳,作為醫用敷料領域的知名企業,都曾依靠“醫美面膜”“械字号面膜”等營銷概念迅速走紅。

2018年至2020年,創爾生物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别為6708萬元、7322.78萬元、9249.81萬元,保持逐年增加的水準。敷爾佳2018年至2020年,歸屬于母公司的淨利潤分别為2億元、6.61億元、6.48億元,盈利能力都很突出。

2021年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釋出《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公告表示,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醫療器械産品也不能以“面膜”作為其名稱。同時,“妝字号面膜”不能宣稱“醫學護膚品”。2021年上半年,創爾生物歸母淨利潤下滑至2122.72萬元。

與此同時,敷爾佳上市稽核中止同一天,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也釋出了《第一類醫療器械産品目錄》修訂說明,在品名舉例方面删除了“醫用冷敷貼、醫用冷敷頭帶、醫用冷敷眼罩、冷敷凝膠”。這意味着,第一類醫療器械中不再存在“醫用冷敷貼”這一産品。

這些改變都會影響相關企業未來在宣傳和産品介紹方面的合規性。對于國内醫美企業是否會面臨宣傳方面的困境。張文波向記者表示,“醫美宣傳困境面臨的原因是規範化引發的重新生态定位和營銷思考。後續企業在中國合規基礎上會重新再造合規性新模式宣傳,當然也會強化雙美模式(生活美容+醫療美容),進行公域流量轉化為私域流量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