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十大科技關鍵詞

2021年十大科技關鍵詞

圖:圖蟲

來源:21tech

作者:楊清清,陶力,倪雨晴,白楊,駱轶琪

編輯:李清宇

2021年是數字經濟深刻變革的一年,也是網際網路産業深度調整的一年。

曾經的巨頭黯然失色,比如阿裡、薇娅迎來天價罰單、滴滴全面整改。但在另一面,元宇宙概念勃然而興、一飛沖天,第三代半導體受到明星投資人的追捧,成為承載大國崛起的希望寄托。

回顧2021年,這一年發生的每一件事對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意義,但将會深刻改變或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卻是相同的,無論現在,還是未來。基于此,我們選取了和這一年密切相關的十大科技關鍵詞,為這個令人難忘的一年畫上句号。

1.強監管:阿裡、騰訊、美團相繼被罰

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國家相關部門開始加大對網際網路平台經濟的監管力度。反壟斷、反不正當競争、資料安全成為最關鍵的糾察點。

過去多年,反壟斷的利劍高懸但并未真正落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網際網路領域共有85件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被處罰案例。2021年2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印發的《關于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開始初露鋒芒,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釋出通報,認定阿裡巴巴在中國境内網絡零售平台服務市場具有支配地位,且自2015年以來濫用該市場支配地位推行“二選一”。根據反壟斷法,決定對阿裡巴巴處以其2019年銷售額4%計182.28億元罰款。

此外,另一巨頭騰訊也遭遇處罰。2021年7月10日,由騰訊主導的虎牙與鬥魚合并被叫停,成為國内網際網路領域首例禁止集中案件。這對規範網際網路行業的投資并購、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禁止虎牙與鬥魚合并交易給騰訊帶來了共計23.62億美元的損失,折合人民币約152.83億元。

時隔兩周之後的7月24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騰訊作出責令解除網絡音樂獨家版權等處罰。此次處罰的核心措施主要包括:三十日内解除獨家音樂版權、停止高額預付金等版權費用支付方式、無正當理由不得要求上遊版權方給予其優于競争對手的條件等。

監管政策的變化,也必然會改變音樂平台的盈利模式。利用獨家版權擷取收益,同時限制對手發展的路徑,以後将無法成立。而紛紛擾擾的外賣平台“二選一”遭遇多年诟病後,也收到了巨額罰單。2021年10月8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美團在中國境内網絡餐飲外賣平台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作出行政處罰,責令美團停止違法行為,全額退還獨家合作保證金12.89億元,并處以其2020年中國境内銷售額1147.48億元3%的罰款,合計34.42億元。

以上種種懲罰對于平台的懲戒作用顯而易見,自此,明目張膽的“二選一”行為在電商和外賣平台,将得以遏制。平台競争也由此走向理性,不正當的競争行為難以立足。

11月1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挂牌國家反壟斷局,設定反壟斷執法一司、反壟斷執法二司和競争政策協調司三個司局。這意味着,中國反壟斷執法體系的強化和完善,反壟斷執法不再隻是“狼來了”式的猜想。11月20日,在國家反壟斷局成立後的第三天,公布了43起網際網路領域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案行政處罰,其中13起涉及阿裡、13起涉及騰訊,百度、京東、美團、58集團各3起,蘇甯易購、滴滴各2起,位元組跳動、新浪、百世各一起。

與此同時,資料安全與隐私保護在過去一年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行平台滴滴出行在2021年6月29日在美國上市,僅僅兩天後,國家網信辦就以“國家資料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為由,宣布對“滴滴出行”進行網絡安全審查,暫停新使用者注冊。這也是《網絡安全審查辦法》生效以來,網信辦首次公開實施的安全審查。 這并非孤例,網信辦擴大的審查對象還包括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等平台。截至目前,這批遭遇審查的App仍然未能開啟新的使用者注冊。

眼下,各個層面的執法,呈現向前追溯與事前審查并重的趨勢,對平台企業而言,應更謹慎對待投資并購行為,研判風險,及時申報。

對于網際網路行業來說,2020年末開啟的監管力度前所未有地嚴格,也令各大巨頭不得不将行業規範、企業限制、社會責任等放在業務增速之前。“甯可走得慢一點,但一定要健康發展。”成為行業的基本共識。

2. 直播震蕩:薇娅被查

近年來,文娛領域的稅務問題屢屢引發輿論熱潮,與明星一臂之隔的網紅、主播等文娛領域新興職業也成為了稅務監管關注的重點。

2021年主播查稅的案例接二連三。9月26日,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釋出加強文娛領域從業人員稅收管理的通知,該《通知》提出,進一步加強文娛領域從業人員日常稅收管理,對明星藝人、網絡主播成立的個人工作室和企業,要輔導其依法依規建賬建制,并采用查賬征收方式申報納稅。

同月,國家稅務總局曝光的一批典型案例中,有兩名主要從事電商和直播帶貨的網絡主播涉嫌通過隐匿個人收入、改變收入性質等方式偷逃稅款,涉稅金額較大。10月,鄭州金水區稅務局追征一網紅600多萬元稅款。

緊接着,11月22日,浙江省杭州市稅務部門公布對朱宸慧(昵稱雪梨)、林珊珊偷逃稅案件進行處理的結果。杭州市稅務局稽查局對“雪梨”追繳稅款、加收滞納金并拟處1倍罰款共計6555.31萬元,對林珊珊追繳稅款、加收滞納金并拟處1倍罰款共計2767.25萬元。

時隔不到一個月,12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稅務部門公布了對網絡主播黃薇(網名:薇娅)偷逃稅案件的處理情況。經查,薇娅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通過隐匿個人收入、虛構業務轉換收入性質虛假申報等方式偷逃稅款6.43億元,其他少繳稅款0.6億元。杭州市稅務局稽查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薇娅追繳稅款、加收滞納金并處罰款,共計13.4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多起案件多是在稅務部門“雙随機、一公開”抽查中,通過稅收大資料分析發現。這也意味着對于文娛領域的稅務問題,監管部門已能通過大資料手段做到在常态化檢查中發現問題。“大資料”已成為新興業态稅收征管的重要手段。

總體而言,帶貨主播的收入涉及到品牌方,平台方和機構等多方,并且交易都發生在電商和直播平台上,資料雖不對外公開,但涉及多方,相對透明。

直播行業興起不過短短幾年,交易規模已超萬億元。查稅風波也使得整個直播帶貨行業從野蠻成長轉向理性規範。自從去年9月中旬,國家稅務總局釋出加強文娛從業者稅收管理的通知以來,已有上千人主動自查補繳稅款。

與此同時,頻繁産生的風波正在倒逼直播行業進行改變。主播因稅務事件受到處罰,賬号關停,這對于合作的商家而言,又增加了不确定性。甚至有商家因直播翻車形成巨虧,幾乎令其處于破産邊緣。

此前“雙十一”,李佳琦和薇娅二人的帶貨能力曾令市場震驚。自10月20日下午兩點半開始累計直播的12個半小時内,李佳琦、薇娅二人的累計成交額分别達到107億元和83億元。

如此誇張的資料背後折射的是行業資源的高度集中,中小主播及長尾主播能獲得的空間被壓縮,過去頭部主播幾乎是壟斷式的地位對行業的發展反而不利。

未來,中小主播和店播或将得到更多發展機會,品牌方或也有望降低營銷成本,進而推動直播生态的平衡和優化。

3. 晶片缺貨:台積電5天3連漲背後

連續兩年,在公曆新年尚未開年的當口,迎接電子産業的最先是來自上遊産業鍊的漲價函。就連多年不曾宣布漲價的台積電,也終于開始了漲價動作。

引起缺芯的原因多元,起始與全球形勢的變化有關。貿易摩擦導緻國内通信巨頭加大了對于晶片的儲備規模,并逐漸帶動其他頭部終端廠商也開始進行相關準備。與此同時,另一個晶片“大戶”汽車整車廠長期以來并沒有提前儲備晶片的慣例,這也是導緻一旦缺芯潮爆發,汽車是受影響最大的産業原因所在。

不止如此,新冠肺炎疫情導緻市場對電子産品的消費需求突然大漲。不僅對于手機的換機訴求增加,對包括平闆電腦、筆記本等個人終端,以及企業級市場的伺服器和資料中心等都有不少新增需求。

這些電子産品的背後,通用元器件如MCU(微控制單元)、PMIC(電源管理晶片)和模拟晶片是普遍性的需求所在,也是很長一段時間内“長短料”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

同時,對于晶片産業鍊來說,從商業邏輯出發,選擇大量生産高利潤還是低利潤器件的答案很大程度都會是前者,這也是造成在缺芯潮的後期,利潤偏低的4G晶片比5G晶片更為匮乏的原因所在。一些晶片設計公司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缺芯後的政策,是盡量優先保證對于汽車類客戶方面不會出現斷供現象。

再往上遊追溯,“短料”需要的主要是基于8英寸晶圓生産的産品。“傳統制程大多數都是集中在8英寸晶圓上,但這部分非常緊缺,是因為過去很多年間8英寸産能過剩,導緻價格跌跌不休。谷底時期有很多工廠,尤其是日本一些相關企業已經關閉了8英寸産線。”Gartner研究副總裁盛陵海向記者指出,同時,5G手機對PMIC、模拟電路需求量有較大增加。尤其PMIC的制程集中在180/150nm,主要需要8英寸和少部分12英寸晶圓支援,這導緻了相關器件的嚴重缺貨。

目前,已經有不少晶圓廠在針對性擴充或者新增産能,待到真正能夠轉化成可商用的階段大約要在2022-2023年間。是以,行業觀點認為,屆時缺芯狀況将整體得到緩解,随後半導體行業也可能進入下一個階段性供過于求的時期,不過這是行業的周期性特性所緻。

缺芯的另一面,是促進了産業環節之間的深度互融。尤其表現在晶片設計廠商對于晶圓廠的戰略合作甚至入股,也進一步促進了國内産業生态之間更緊密地聯結。

舉例來說,2021年5月有消息顯示,8家晶片客戶以新的合作模式,拿下了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聯電在一處廠區的未來6年擴充産能,在新模式之下,多方将共同支援相關擴建工作。這8家客戶包括聯發科、三星、高通、聯詠、瑞昱、群聯等。

2021年7月,聞泰科技公告稱,旗下安世半導體與一家英國晶圓廠簽署有關收購協定,若最終達成,聞泰将間接全資持有這家晶圓公司的權益。

也有國内晶片設計廠商管理者告訴記者,在2021年有對國内的晶圓廠進行入股動作,其目的就與缺芯環境、希望保證新品研發和産能有關。

有行業人士認為,此輪缺芯潮下引發的産業環節之間新的合作模式,也将有望成為未來半導體行業的新發展方向——走向産業間深度耦合、定制化合作。

由此帶來的變化還在于國内手機廠商的造芯布局。回歸到缺芯的源頭之一,此前華為一度是台積電的重要客戶,目前其空缺出的先進制程晶片産能,很大程度上被蘋果自研晶片所承接。要說安卓系沒有蠢蠢欲動恐怕不大可能。

2021年也是國産手機巨頭争相宣布推出可商用自研晶片的關鍵一年,雖然OPPO和vivo都沒有公開宣布有對于SoC的研發計劃,但OPPO此番推出的6nm自研NPU晶片已經屬于高制程晶片,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台積電承接其流片需求。不排除其未來有向更深入晶片研發能力進軍的可能。

由此來看,此輪連續兩年的缺芯浪潮,很大程度上也為整個電子産業鍊帶來發展機遇。不僅深化了他們對于産業鍊的統籌管理和規劃能力,也在深化國産電子産業廠商走向更深度的研發能力和垂直整合能力。

4. 元宇宙:Facebook更名Meta引發熱潮

雖然對走向“元宇宙”到底需要哪些元素,一千個人有一千個解讀,但這個話題着實從2021年開頭的二級市場,逐漸火到了一級市場和消費者心智中。尤其在年中,因為Facebook正式更名Meta(其全稱Metaverse即元宇宙),給這把火再添了一把柴。

又一次,一部電影成為人們對未來技術趨勢的新希冀。但與此前掀起的AI浪潮不同,硬體行業對于元宇宙的具體載體和呈現形式尚沒有完整的藍圖。

不過不可否認,作為下一代計算浪潮公認的基礎設施之一,VR/AR正首先走到台前。這被認為是繼PC電腦、智能手機之後的下一代消費級計算機科技産品。

2021年的确成為了“VR元年”。随着Meta旗下Quest 2突破千萬台銷售大關,沉寂多年的VR這次終于證明了自己。分析認為,VR已經走出泡沫破滅低谷期,處在穩步爬升複蘇期。

但這還隻算是一個階段性中局,畢竟VR的内容和應用依然缺乏,被認為是目前發展面臨的主要瓶頸。相比之下AR比VR有更多尚未完全攻克的技術難題,但這也是被認為更成熟、生命力可以延伸到更長遠的另一種計算平台。

在硬體大廠看來,“元宇宙”更多強調的是電子世界對于實體世界的投射,并進行互動和操控。對于其可商用的呈現形式,OPPO每年都展出了不同形式的産品,2021年則是提供了一款單目式輔助類AR眼鏡。聯想的解決方案包括ThinkReality軟體和雲平台,以及ThinkReality A3增強現實眼鏡。

因為太過火熱,“元宇宙”也引發了不少擔憂,認為這可能會愈發讓人們脫離現實場景生活。這的确需要警醒,但更多人士傾向于認為,真正的“元宇宙”式互動還相對遙遠,目前隻是點狀技術的成熟而已。

聯想集團IDG商用AR/VR團隊負責人Nathan Pettyjohn指出,元宇宙是裝置、應用、交易和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未來形态,它正處在持續演變中。“元宇宙的演變趨勢描述了技術的未來,這些關于人類握持、觸摸、使用和連接配接的技術,也會帶來人類行為的變化。從本質上講,我們正在談論科技行業的未來和對未來人類行為的期望。”

5. 第三代半導體:新能源助力仍在爆發初期

2022年1月12日,碳化矽襯底第一股天嶽先登陸科創闆,背後的股東陣容耀眼,包括華為哈勃、甯德時代、小鵬汽車等,上市過程備受關注。近兩年來,資本市場上的第三代半導體的身影正在增加,第三代半導體的概念熱度也居高不下,尤其是相對成熟的碳化矽(SiC)和氮化镓(GaN),受到資本熱捧。

由于碳化矽和氮化镓都有助于節能減排,在2021年國内“雙碳”、新能源政策的助推下,更是進展迅猛。商業化十多年的碳化矽加速進入新能源汽車産業鍊,新興的氮化镓在快充上找到規模化商用的場景并往工業端拓展。衆所周知,國内的新能源汽車和消費電子領域,以及5G、資料中心等垂直市場,均有不小的增長空間。

從全球市場來看,第三代半導體呈現三大趨勢,首先,第三代半導體主要是歐洲、美國、日本等海外公司主導且領先,從材料到器件已經實作了從研發到規模性量産的過程,并進入快速産業化的過程中,國内還在加速産業鍊布局階段。國内市場上湧入的企業也越來越多,比如,以三安光電、華燦光電為代表的國内的LED産業叢集;聞泰科技、華潤微、士蘭微等半導體公司;也有天嶽先進、天科合達、英諾賽科等純第三代半導體企業。

其次,業内人士認為市場潛力巨大,未來5年将是第三代半導體産業的發展關鍵期,新能源汽車、5G通信、軌道交通、光伏、手機快充等領域将帶來爆發式的需求,比如集邦咨詢預測全球的SiC功率市場規模将從2020年的6.8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33.9億美元;氮化镓市場規模将會從2020年的4800萬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13.2億美元。

同時,全球各區域的投資都在持續,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2019年美國共出台了23項第三代半導體相關政策,日本也斥資上千萬美元來部署第三代半導體研發,中國已經将第三代半導體寫入“十四五”規劃當中,各區域也加碼了投入。

另一方面,在近年的科技博弈中,國内對半導體産業關注空前,第三代半導體也被視為彎道超車的一個方向。

在國内外差距方面,北京大學教授、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主任沈波表示,碳化矽功率電子晶片國際上已經完成了多次疊代,但是6英寸已經是主流技術,二極管已經發展到了第五代,三極管也發展到了第三代,IGBT也已進入産業導入前期。另外,車規級的碳化矽MOSFET子產品在意法半導體率先通過以後,包括羅姆、英飛淩、科銳等國際巨頭也已認證認證,國際上車規級的碳化矽晶片正逐漸走向規模化生産和應用。反觀國内,目前真正量産的主要還是碳化矽二極管,工業級MOSFET子產品估計到明年才能實作規模量産,車規級碳化矽子產品要等待更長時間才能量産。

沈波還提到了三方面的挑戰,其一是國際風雲變換,逆全球化趨勢明顯,我國面臨技術和産品禁運的高技術領域正被不斷擴大,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卡脖子”問題亟待解決,相關産業鍊安全存在風險;其二是在國際上已經進入産業化快速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我國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材料、晶片和裝備的産業化能力亟待加強和突破;其三是我國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人才,特别是上遊材料、晶片領域的高端人才非常緊缺,市場上搶人大戰愈演愈烈,急需國家采取措施盡快培養。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第三代半導體實際指的是材料、器件層面的更新,它與第一代、第二代半導體并非替代關系,而是形成互補,适用于不同的應用需求。并且産業仍處在爆發的初級階段,整體規模較小,目前半導體市場90%還是使用矽材料為主,第三代半導體僅占據10%左右的市場佔有率,随着衆多企業湧入,更要關注實際的市場需求,對于蓬勃發展的第三代半導體産業也需要理智對待,避免盲目投資,避免重複建設和低水準擴張。

6. 折疊屏:争議中迎來拐點

折疊屏手機無疑是2021年消費電子的焦點,從手機廠商的釋出節奏看,折疊的熱潮還将一直延續到2022年。近日随着榮耀加入折疊屏陣列,頭部的安卓派系都已上了牌桌,華為、三星已經進行了多個代際的更疊,聯想此前同樣已推出Moto Razr刀鋒5G折疊屏手機,小米、OPPO也迅速跟進,隻待蘋果入場。

在業内看來,折疊屏手機是目前存量市場上所渴求的增長點,盡管伴随着“為何折疊”、體驗不夠完美的争議,折疊的概念在普及、手機的出貨量也快速增長,2022年,有望成為折疊屏手機的拐點時期,逐漸從小衆走向大衆。

僅僅面世三年,折疊屏手機已經開始發生行業性的變化。首先,在終端可謂百家齊放,和供應鍊廠商一同力推新品類。華為的Mate和P折疊系列、三星的Flip系列、聯想Moto Razr刀鋒系列、小米的MIX FOLD、OPPO的Find N、榮耀的Magic V……2022年手機廠商們還将陸續更新,各自主打的方向也各有千秋。華為Mate系和榮耀Magic V折疊屏手機偏商務風;P系則和三星的Flip為競品,豎向折疊更像是時尚産品,頗受女性使用者青睐,而作為豎向折疊的最早玩家,Moto Razr以其實用外觀與細節收獲了一批使用者;OPPO新機更加小巧,7000價位段為普及降低了行業門檻。

其次,随着一系列手機的釋出,不少評論認為,折疊手機正在從“嘗鮮”進入到“常用”的階段。榮耀CEO趙明直接表示,接下來,折疊屏手機将進入主力機應用時代。

若折疊屏手機能夠作為主力機、或者第二台手機進行使用,那就不再局限于細分領域。從商業邏輯來看,折疊屏手機并沒有産生颠覆性的商業模式,依然是智能手機的分類,但是近兩年的翻倍增長,讓大家看到了新品類的潛力。

DSCC預計,2021年第四季度折疊屏手機銷量将攀升至380萬台,同比增長480%,環比增長215%;2022年折疊屏手機出貨量有望增長至1750萬台。這意味着,折疊屏手機将很快突破一年千萬台銷量,盡管在手機市場上占比仍很小,但是在終端産品中,一千萬也是一道普及的關鍵門檻,且曲線還在上揚。據群智咨詢預計,2025年全球折疊手機出貨量将達到6700萬台,折疊賽道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機構對于增長的預測,也基于國内供應鍊的崛起、産線的成熟、成本的下降。折疊屏産業鍊中的螢幕、鉸鍊、UTG玻璃、轉軸的MIM結構件等核心器件都在加速本地化産線的建設,這将推動國産供應鍊的成熟。比如,京東方、華星、維信諾、天馬等廠商都在近兩年釋放更多OLED産能,折疊屏手機成為重要的面闆輸出口。

随着折疊屏手機上量,也将助推上遊廠商們提升良率、改進工藝。而供應鍊的逐漸爬坡和綜合成熟度的上升,也将使得折疊屏手機的價格進一步下探,若手機價格從7000元到5000元,乃至3000元,折疊屏的普及将會更加猛烈。

隻是目前從消費者端看,需求動力仍不足。購買者中,一部分使用者看重的是折疊屏手機帶來的效率提升,更大的操作界面、多視窗任務、更大的算力空間,和平闆産品形成一定的競争性,尤其是線上辦公的需求越來越大,便攜的移動混合辦公工具也迎來新市場。

也有一部分使用者是出于社交需要,或出于新奇的嘗試,但是大衆都會有分享的欲望、都有通信消費社交需求,現在折疊屏手機可能更多是潮流、時尚的存在。但如果未來,折疊屏手機成為了某一種标志符号,讓使用者有“成功感”等體驗,或者出現新的應用,比如視訊領域有了新玩法,成為了爆點,那麼普及的腳步将加速。

當然,目前折疊屏使用者閱聽人還是少數,也被評論為“僞需求”。确實在體驗層面也有待提升,比如折痕印子、重量偏重、續航問題等等,但是一旦出貨量增加,不少技術疊代将會在上量中解決,當年iPhone被诟病的信号問題,也是多年後才得到解決。

整體來看,一方面折疊屏手機還在成長之中,品牌們正不遺餘力地投入其中,樹立高端化品牌形象。現在全球市場上,三星占據了折疊屏手機的主要份額,但是國内市場上三星品牌一直處于微妙的狀态,國内的手機廠商們有機會在新品類中争奪C位,畢竟現在還沒有出現折疊屏手機界的“扛把子”,折疊屏的卡位戰将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折疊、柔性一直是業内看好的趨勢,不光光是折疊,未來還會出現更多異形螢幕産品,也不僅僅是手機,電腦、平闆也将有折疊形态的嘗試,接下來新型硬體還将襲來,而在不斷升溫的“元宇宙”中,作為連接配接新入口,折疊屏或許也有機會呢?

7. 中概股風暴:滴滴轉闆

中概股回歸與退市是2021年的一個明顯趨勢,其中又以滴滴來得最為猛烈。

12月3日,滴滴出行釋出消息稱,經認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啟動在紐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啟動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此時距離滴滴6月30日上市僅約5個月時間。這也意味着,滴滴或将成為在美股“存活”時間最短的中概股公司。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獲悉的可靠消息,滴滴将于近期啟動香港上市工作,最快于2022年一季度後期上市。同時啟動美股退市工作,而退市摘牌将晚于香港挂牌,以做好美股投資者的無縫銜接。

滴滴2021年的命運可謂忐忑。2021年6月11日,滴滴出行遞交IPO招股書,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個月裡,滴滴全球年活躍使用者為4.93億,全球年活躍司機1500萬。6月29日,滴滴将IPO發行價确定為14美元/ADS,預計募資40.3億美元,并于6月30日成功登陸美股。

不過,7月2日,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宣布,依法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為配合網絡安全審查工作,防範風險擴大,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使用者注冊。7月4日和7月9日,滴滴出行、滴滴企業版等25款APP分别遭遇下架處理。直至12月,滴滴官宣啟動在紐交所退市的工作,由此正式宣告其美股退市。

除了滴滴之外,還有許多中概股同樣在2021年宣告結束或正式結束了其在美股上市的命運。2021年3月,于2000年登陸納斯達克的新浪正式宣布完成私有化,結束了自己在美股20餘年的上市征程。新浪董事長曹國偉釋出内部信稱,新浪私有化不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而是用一個新的架構更好地去開拓未來。

“網紅第一股”如涵控股則在4月21日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相較于2019年4月3日上市,兩年内如涵控股市值已縮水七成。業界觀點分析認為,過度依賴頭部網紅張大奕,而後者又爆出負面事件,且錯過直播電商風口,是如涵控股市值縮水、最終出走資本市場的重要原因。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梳理,2021年自美股退市的企業名單還有很長: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如涵控股、新浪、前程無憂等。除了退市之外,還有更多的企業選擇了回歸港股二次上市。2021年3月,汽車之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為年内首個二次上市的中概股,緊随其後的是百度、攜程、小鵬、理想。而在此之前,包括阿裡巴巴、京東、網易已經分别完成赴港二次上市。

之是以2021年中概股回歸勢頭洶湧,很大程度上源自中美博弈下的監管規則。

2020年12月,美國國會衆議院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其實施細則要求對包括中概股在内的外國公司所聘審計機構的審計底稿進行檢查,如連續三年無法滿足監管要求則将禁止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交易。

中方同樣對海外上市企業有所要求。日前,國家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等十三部門聯合修訂釋出《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其中明确掌握超過100萬使用者個人資訊的網絡平台營運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随着未來監管進一步趨嚴,相關中概股回歸潮或仍将持續。

8. 新IT崛起:瞄準數字經濟藍海

作為硬核科技創新企業的代表,為了應對數字經濟浪潮,聯想集團于2021年完成了兩次内部組織架構大調整。

2021年4月,聯想集團正式對外公布全新組織架構,成立全新的方案服務業務集團(SSG)。此外,聯想集團資料中心業務集團(DCG)也更新為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ISG)。同年9月,聯想集團還将現有IT組織和方案服務業務集團進行整合。組織架構調整後,聯想核心業務由專注智能物聯網的IDG智能裝置業務集團、專注智能基礎設施的IS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以及專注行業智能與服務的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組成。

聯想集團的此次組織架構調整,指向了“新IT”時代的三大趨勢,即智能物聯網、智能基礎架構和行業智能。

其中,ISG瞄準了包括5G、大資料、雲計算等在内的“新IT”技術基座,SSG則緻力于推動行業智能解決方案、裝置服務、運維服務和包括裝置即服務(DaaS)與Truscale在内的“一切即服務”系列業務的增長,打造公司轉型的核心驅動力。

這背後,是各行各業應用“新IT”、提速行業智能化變革的時代大背景。所謂“新IT”中的IT,并非傳統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技術),而是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智能轉型),即基于“端(智能物聯網終端)-邊(邊緣計算)-雲(雲計算)-網(5G)-智(行業智能)”技術架構,賦能各行各業,實作智能化變革所需的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

在2021年,包括聯想、百度、阿裡、海康威視在内的多家企業,已認證“新IT”技術向實體經濟賦能,并取得了顯著成果,進而加快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

例如,通過“物聯網﹢AR”,聯想助力上海電力在全國最大的1000kV特高壓變電站建設了“練塘新視界物聯網平台”。該平台使用AR、紅外熱像儀和機器人等裝置實作了監控裝置以及服務和資料的統一管理,友善現場值班人員使用,在提升各個環節資訊化程度的同時,大幅提高了巡檢效率,減小失誤率,增強了管理的有效性。資料顯示,聯想助力上海電力減少了60%以上的人工巡檢工作。

同樣作為智能制造的代表企業,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也表示,比亞迪和聯想一樣,正在加速制造業的資訊化、智能化轉型,将資訊化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他希望國内更多的企業踏上智能化變革之路,發揮“新IT”的力量,為中國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打造新引擎。

而這也将繼續成為2022年的發展趨勢。近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十四五”期間,數字經濟将轉向到深化應用、規範發展、普惠共享的新發展階段。該階段,要初步完成資料要素市場建設,提升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水準。到 2025 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達到 10%,并進入全面擴張期。

這也就意味着,“十四五”時期随着“新IT”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數字産業化水準持續提升,包括5G、內建電路、人工智能、工業網際網路等重點行業的供應鍊完整程度進一步提高,産業數字化也将繼續面臨巨大機會,制造業、農業、商務、物流、金融和能源等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将走向新的快車道。

9. 跨界造車:巨頭前赴後繼

2021年,“造車”浪潮洶湧澎湃。前有蔚來、小鵬、理想進入比量階段,後有百度、小米、華為下場造車,如果說2014年前後,“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的成立,拉開了汽車行業電動化的序幕,那麼2021年,更多科技公司的跨界入局,則将推動汽車行業進入智能化階段。

2021年年初,百度打響了“跨界造車”的第一槍,通過與吉利聯手,“集度汽車”橫空出世;緊接着,3月底,小米汽車也正式官宣,雷軍親自挂帥,小米計劃投入100億美元全資造車。

态度相對模糊的是華為,盡管近兩年,華為高管多次強調華為隻做汽車部件、不造車,但是,2021年底在華為新品釋出會上亮相的AITO問界M5,卻讓外界似乎看到了“華為汽車”的身影。

除此之外,360、大疆、小牛電動以及索尼等公司也紛紛入局。

為何2021年會突然掀起一輪造車熱,那是因為無論天時,還是地利,2021年都是新手入場的最佳時機。

從天時來看,過去五年,第一輪造車新勢力從電動化切入,經過多年的苦熬,已經完成了中國新能源車企最初的積累。2021年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量滲透率達到20.62%,首次突破20%。

國金證券的研究認為,20%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名額,它一方面代表新能源汽車市場教育普及工作基本完成,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供應鍊開始趨于穩定。

從地利的角度,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制造已經開始趨向标準化,造車門檻正不斷降低,随着汽車開發從傳統的“硬體定義”轉變成“軟體定義”,汽車的智能化能力将成為車廠比拼的關鍵因素,而這,也是很多科技公司更擅長的領域。

尤其是小米和華為,它們之是以備受行業關注,是因為過去在智能手機領域,它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軟硬體內建能力。

雖然不能将造車簡單的等同于造手機,但是中金公司的研究認為,智能汽車有望呈現與智能手機相似的疊代路徑,如未來十年,智能汽車的疊代周期縮短,軟硬體更新頻繁;造車新勢力将對競争格局帶來重要影響;汽車将成為承載多感官互動功能的移動智能終端等。

此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造車力量是蘋果。雖然目前蘋果尚未正式官宣造車,但結合早前的CarPlay車載系統和“TiTan”計劃,以及近幾年在自動駕駛上的投入和寶馬 “i系列之父” 的加盟,種種迹象來看,蘋果造車已基本闆上釘釘。作為智能手機時代的開創者,蘋果的軟硬體一體化能力毋庸置疑,未來的“蘋果汽車”也同樣值得期待。

是以,在占據天時和地利之後,大批玩家在2021年湧入造車陣營,便變得不足為奇。然而,每一個産業浪潮之下,都存在一些“裸泳”者。對于跨界造車的玩家來說,要補的課還有很多,最終誰能笑到最後,依靠的還是人和。

10. 互聯互通:不僅是巨頭“握手”

過去二十年,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程序波瀾壯闊,随之一同成長的網際網路企業也收獲了時代的紅利。然而,伴随着網際網路商業競争的加劇,各個平台企業之間也建立起一道道無形的“牆”。

2021年,針對平台經濟的反壟斷監管如火如荼,資本的無序擴張得到抑制,與此同時,拆掉平台企業之間的“牆”,也成為2021年中國網際網路的一個關鍵詞。

2021年9月,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資訊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表示,互聯互通是網際網路行業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讓使用者暢通安全地使用網際網路,也是網際網路行業正在努力的方向。

據趙志國介紹,自2021年7月起,工信部啟動了為期半年的網際網路行業專項整治行動,而屏蔽網址連結,正是這次重點整治的問題之一。

針對網址連結的屏蔽問題,騰訊率先展開了行動。2021年9月17日,微信調整了外部連結内容管理規範,宣布使用者可以在一對一聊天場景中通路外部連結。

時隔兩個月,2021年11月29日,微信對外鍊的管理進一步放開,宣布使用者在點對點聊天場景中可直接通路外部連結,同時,在群聊場景下試行開放電商類外部連結直接通路功能。

除此之外,在支付領域,互聯互通也在有序推進。目前,微信與支付寶均将銀聯雲閃付作為互聯互通的試點,比如微信支付已與銀聯雲閃付App實作線下條碼的互認互掃,而支付寶也向銀聯雲閃付開放了線上場景。

無論是外部連結的開放,還是支付的互通,對于使用者而言,無疑會大大增加其使用的便利性。

不過,當我們談論互聯互通問題時,也不應該隻将目光聚焦在騰訊、阿裡等公司。事實上,網際網路生态并非隻有微信、淘寶,互聯互通也不可能隻靠個别公司的開放而實作。

DCCI網際網路資料研究中心創始人胡延平便表示,叫停網址連結屏蔽并不是單獨針對阿裡、騰訊等個别大平台大企業,而是要求網際網路全行業所有相關企業都要停止網址連結屏蔽行為。

胡延平還提出,解除網址連結屏蔽隻是解決互聯互通問題邁出的第一步,後面的路還很長,在即時通訊以外,還有電商購物、生活服務、線上視訊等主要網際網路垂直領域在内的諸多應用服務,其評論區、留言闆、論壇、使用者資訊、賬戶簡介等存在連結屏蔽或不允許使用者添加連結資訊、添加通訊方式的情況,一樣需要解決互聯互通問題。

相信接下來,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平台開始實作互聯互通。比如2021年12月底,快手與美團便達成互聯互通戰略合作,美團将在快手開放平台上線美團小程式。

對中國網際網路而言,政策引導互聯互通是對市場失靈的正确幹預,但是,如何讓平台之間獲得的激勵達到平衡,才是未來能否讓整個行業真正實作互聯互通的關鍵。

編輯:盧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