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軍一兵團司令被俘,為何不直接送去改造,還在建國後擔任要職?

1948年11月,曆時52天的遼沈戰役結束,解放軍不僅殲滅了數十萬的敵軍部隊,還抓獲了廖耀湘、盧浚泉、周福成和鄭洞國四位敵軍的兵團司令官。不過,這四位司令官中有一個人不但沒有被送去改造,還在建國後擔任中央要職。

他是誰?又因何有如此待遇呢?

國軍一兵團司令被俘,為何不直接送去改造,還在建國後擔任要職?

鄭洞國,1903年出生于湖南石門的一個農民家庭,年少時,曾在私塾中學習四書五經。

五四運動爆發後,遠在鄉下的鄭洞國深受革命風暴的感召,與同學們一起走向街頭進行愛國宣傳。

他深深痛感國事日非,從此立下了從軍之志,希望能以武力振興國家。

1924年,黃埔軍校正式招收第一期學員,鄭洞國頂用别人的姓名,通過考試後順利的進入一期學員班學習。

國軍一兵團司令被俘,為何不直接送去改造,還在建國後擔任要職?

畢業後,鄭洞國成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的一個營長,随軍東征。

在面對孫傳芳的部隊時,鄭洞國英勇善戰,身先士卒,斬獲頗豐,後因功升任團長,那一年他才24歲。

1933年,日軍繼侵占我國東北之後,又對長城沿線虎視眈眈。厭倦内戰的鄭洞國奉命前往長城抗日,他也成為了最早參加抗戰的國軍将領之一。

國軍一兵團司令被俘,為何不直接送去改造,還在建國後擔任要職?

同年4月,日軍在古北口集結大量兵力企圖一舉消滅防守的中央軍。時任旅長的鄭洞國奉命堅守南天門一線陣地,與敵軍進行了八天八夜的血戰,成功守住陣地。

當他的部隊撤下去休整的時候,聽說劉戡的68師陣地被日軍攻破,鄭洞國心急如焚,不顧部隊減員嚴重和體力消耗,急速馳援前線。

在緊要關頭,鄭洞國為表示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他脫掉軍裝,身穿白色襯衣,親自端着槍向敵軍沖鋒,将士無不備受鼓舞,英勇殺敵,硬是将陣地保住 了。

國軍一兵團司令被俘,為何不直接送去改造,還在建國後擔任要職?

後來,由于當局的腐敗,長城抗戰以失敗結束,但是鄭洞國卻殺了赫赫威名。

日軍全面侵華後,鄭洞國率部轉戰全國各地,先後參加了徐州會戰、昆侖關戰役、長沙會戰等著名戰鬥,每次都是浴血奮戰,身先士卒,立下許多戰功,而他上司的部隊成為了一支有名的抗日勁旅。

1945年,鄭洞國因功被擢升為中将軍銜。

國軍一兵團司令被俘,為何不直接送去改造,還在建國後擔任要職?

随着解放戰争的爆發,鄭洞國對國内局勢和當局倍感失望,雖然極力排斥打内戰,但是他是軍人,深知“軍人以服從指令為天職”的他被迫前往東北地區,擔任兵團司令官。

1948年,我軍相繼攻占多座東北重鎮,而鄭洞國坐陣的長春被解放軍團團圍住。雖然多次率部突圍,但是遭到了我軍的頑強阻擊,被迫龜縮城内。

同年10月,錦州失守,整個東北的敵軍全部被堵在了關外,成為俎上魚肉。

國軍一兵團司令被俘,為何不直接送去改造,還在建國後擔任要職?

10月16日,曾澤生率領60軍宣布起義。撤退無路,無兵可用的鄭洞國心灰意冷,決心以死明志,就當他準備拔槍自盡的時候,他的部下攔住了他,原來他們早已經以鄭洞國的名義和我軍和談,宣布了投誠起義,長春獲得解放。

建國後,鄭洞國受到了總理的接見,并且全家搬到了北京。而他也先後曆任水利部參事、國防委員、政協委員等國家要職。

1991年,一代抗日名将鄭洞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