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军一兵团司令被俘,为何不直接送去改造,还在建国后担任要职?

1948年11月,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结束,解放军不仅歼灭了数十万的敌军部队,还抓获了廖耀湘、卢浚泉、周福成和郑洞国四位敌军的兵团司令官。不过,这四位司令官中有一个人不但没有被送去改造,还在建国后担任中央要职。

他是谁?又因何有如此待遇呢?

国军一兵团司令被俘,为何不直接送去改造,还在建国后担任要职?

郑洞国,1903年出生于湖南石门的一个农民家庭,年少时,曾在私塾中学习四书五经。

五四运动爆发后,远在乡下的郑洞国深受革命风暴的感召,与同学们一起走向街头进行爱国宣传。

他深深痛感国事日非,从此立下了从军之志,希望能以武力振兴国家。

1924年,黄埔军校正式招收第一期学员,郑洞国顶用别人的姓名,通过考试后顺利的进入一期学员班学习。

国军一兵团司令被俘,为何不直接送去改造,还在建国后担任要职?

毕业后,郑洞国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一个营长,随军东征。

在面对孙传芳的部队时,郑洞国英勇善战,身先士卒,斩获颇丰,后因功升任团长,那一年他才24岁。

1933年,日军继侵占我国东北之后,又对长城沿线虎视眈眈。厌倦内战的郑洞国奉命前往长城抗日,他也成为了最早参加抗战的国军将领之一。

国军一兵团司令被俘,为何不直接送去改造,还在建国后担任要职?

同年4月,日军在古北口集结大量兵力企图一举消灭防守的中央军。时任旅长的郑洞国奉命坚守南天门一线阵地,与敌军进行了八天八夜的血战,成功守住阵地。

当他的部队撤下去休整的时候,听说刘戡的68师阵地被日军攻破,郑洞国心急如焚,不顾部队减员严重和体力消耗,急速驰援前线。

在紧要关头,郑洞国为表示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他脱掉军装,身穿白色衬衣,亲自端着枪向敌军冲锋,将士无不备受鼓舞,英勇杀敌,硬是将阵地保住 了。

国军一兵团司令被俘,为何不直接送去改造,还在建国后担任要职?

后来,由于当局的腐败,长城抗战以失败结束,但是郑洞国却杀了赫赫威名。

日军全面侵华后,郑洞国率部转战全国各地,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昆仑关战役、长沙会战等著名战斗,每次都是浴血奋战,身先士卒,立下许多战功,而他领导的部队成为了一支有名的抗日劲旅。

1945年,郑洞国因功被擢升为中将军衔。

国军一兵团司令被俘,为何不直接送去改造,还在建国后担任要职?

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郑洞国对国内局势和当局倍感失望,虽然极力排斥打内战,但是他是军人,深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他被迫前往东北地区,担任兵团司令官。

1948年,我军相继攻占多座东北重镇,而郑洞国坐阵的长春被解放军团团围住。虽然多次率部突围,但是遭到了我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龟缩城内。

同年10月,锦州失守,整个东北的敌军全部被堵在了关外,成为俎上鱼肉。

国军一兵团司令被俘,为何不直接送去改造,还在建国后担任要职?

10月16日,曾泽生率领60军宣布起义。撤退无路,无兵可用的郑洞国心灰意冷,决心以死明志,就当他准备拔枪自尽的时候,他的部下拦住了他,原来他们早已经以郑洞国的名义和我军和谈,宣布了投诚起义,长春获得解放。

建国后,郑洞国受到了总理的接见,并且全家搬到了北京。而他也先后历任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政协委员等国家要职。

1991年,一代抗日名将郑洞国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