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小天使“起跑”有些慢,“作業治療”幫他們重返正軌

作者:阿克蘇市零距離

極目新聞記者 李曼英

通訊員 溫紅蕾黃潔瑩

“這個是聖女果,說對了,真棒,給你!”“哇,你投的籃球進球框了,你越來越厲害了!”“來,我們今天用右手抓積木,搭一個火車好不好?”……1月12日,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康複醫學科内,從業人員正在教患兒們完成特殊的“作業治療”。

“作業治療”是什麼?與校園裡學生們的作業又有何差別?連日來,極目新聞記者從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康複醫學科了解到,“作業治療”主要是通過輕松有趣的遊戲,有針對性地幫助有需要的兒童進行康複訓練,它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肌肉骨骼關節障礙、外傷、認知心理障礙、發育障礙等疾病的患兒,最終目的是幫助患兒們生活自理、重返社會。每一年,都有不少患兒通過這種治療方式,讓身體和心理功能得到改善。

每天“作業”治療,偏癱男童右手功能好轉

2歲的童童(化名)家住武昌,半歲的時候,父母發現他右手沒有左手靈活。一開始,他們以為童童是個“左撇子”,還調侃習慣用左手的孩子聰明,沒有特别在意。

這些小天使“起跑”有些慢,“作業治療”幫他們重返正軌

讓童童父母沒有想到的是,随着時間慢慢推移,這種趨勢變得越來越明顯,童童的右手越來越僵硬。生活裡,童童很少主動使用右手,即使偶爾使用右手抓握東西,也顯得異常吃力,就連面部表情也會顯得扭曲。去年,父母帶着童童前往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康複醫學科就診。接診醫生詳細問詢并安排檢查後判斷,童童是因出生缺氧導緻的右側偏癱。

“那不就是個殘障人士,我兒子以後的生活怎麼辦啊?”童童母親一下子慌了神。康複醫生告訴童童父母,通過“作業治療”可以盡量提升童童的肢體能力。

進行“作業治療”時,康複醫生讓童童握竹筒、堆積木,訓練他的右手抓握能力。有了一定進展後,又指導他捏珠子,讓他的右手手指能夠完成更精細的動作。童童媽媽全程陪同,在醫院裡跟着醫生學,回家了帶童童繼續練習。日複一日,如今童童的右手已經可以輕松握住積木,用小手指捏珠子也不再困難。

下一步,醫生們将結合童童的實際情況為他設計“新遊戲”,讓他能盡快趕上同齡孩子的進度,以适應幼稚園的學習生活。

寓教于樂,這些個性化的“作業”兼具趣味

1月12日,極目新聞記者在該院兒童康複醫學科看到,有不少來接受“作業治療”的患兒。他們在康複醫生指導下,投籃、堆積木、看圖識物……據介紹,就算是玩同一個項目,不同患兒的針對性也不同。比如堆積木,有的患兒是練習抓握能力,有的則要改善對立體空間的感覺能力。

“孩子天性愛玩,了解能力和耐心也有限,要讓他們完成訓練,必須做到寓教于樂,讓這個過程有趣起來,他們才容易接受。”兒童康複醫學科主管技師羅娜介紹。醫生們會根據每個患兒不同的病情、個性,為他們選擇不同的“作業治療”方案,把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能和操作變成一個個遊戲,并且将這些“小作業”分發給患兒和家長,醫院、家庭一起努力,幫助患兒們回歸正常生活。

據了解,“作業治療”的最終目的是讓患兒能夠生活自理、重返社會。先通過提高他們的肢體能力,讓他們能夠自理生活,比如更衣、洗漱、書寫等。借助遊戲、集體活動的方式,也能更好地促進他們融入集體,保持相對穩定的情緒。

“再有趣的遊戲,要反反複複地做,也是不容易的。是以我們非常需要家長們的配合,能夠不打折扣地完成每項‘小作業’。”羅娜表示,有不少家長,一看到孩子哭鬧就很心疼,立馬停止訓練或者減弱訓練強度,“作業一打折,最終導緻的結果就是治療效果打折,更糟的是很可能錯過患兒的最佳訓練調整時機,留下終身遺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