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蜀漢和東吳滅亡後,劉禅和孫皓在晉朝的待遇為何相差這麼大?

三國後期,公元263年,魏國分三路大軍攻蜀,鄧艾出奇兵越過姜維據守的天險劍閣後,直取無兵可守的成都,後主劉禅無奈出城投降,蜀漢政權滅亡。

279年,西晉武帝司馬炎派出六路大軍攻吳,次年,幾路晉軍在東吳的都城建業(今江蘇南京市)會師,已成甕中之鼈的吳末帝孫皓也隻得率領群臣投降了西晉。

至此,英雄輩出、精彩紛呈的三國時代落下帷幕,三國大勢皆歸于西晉王朝,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

令後代曆史學家感興趣的是,劉禅和孫皓都作為亡國之君,他們被俘後在曹魏及晉朝裡受到的待遇卻完全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蜀漢和東吳滅亡後,劉禅和孫皓在晉朝的待遇為何相差這麼大?

晉武帝司馬炎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帝王,他繼其父親司馬昭滅亡蜀漢政權後,又消滅了割據于江南的東吳,實作了一統天下的偉業。

并且,司馬炎還是一個比較厚道的帝王,他沒有對蜀漢和東吳的兩個亡國之君趕盡殺絕,讓他們都善終而亡,隻不過是對他們的待遇有所差別而已。

劉禅作為最早的亡國之君被押送至魏國都城洛陽時,當時還是名義上的皇帝曹奂對劉禅相當的好,權臣司馬昭對劉禅也不錯,不僅封劉禅為安樂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還有許多其他的賞賜。

而且,劉備的後人的待遇也不錯,在晉王朝裡,有很多人劉備的後人被封侯,一個戰勝國能對戰敗國的宗室還這麼優待,實在是難得。

蜀漢和東吳滅亡後,劉禅和孫皓在晉朝的待遇為何相差這麼大?

劉禅死後,晉朝官方也以高規格地稱“公泰始七年薨(hōng)于洛陽”。要知道,在古代社會裡,人死後的叫法是有嚴格規定的,天子、皇帝死亡叫做“崩”,其他諸侯或有爵位的王公死稱為“薨”,一般官員死亡隻能叫“卒”,至于普通老百姓就是簡單一個“死”字了。

當孫皓被俘至洛陽後,他受到的待遇和劉禅相比之下就差多了,司馬炎下的诏書隻是簡單地說了一句:“孫皓窮迫歸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猶愍之,其賜号為歸命侯”。

司馬炎的意思很簡單:孫皓隻是窮途無路才前來歸降,隻是因為前次诏書答允他予以不死,現在他垂手前來,我對他仍然十分憐憫,賜他歸命侯的稱号。

司馬炎封孫皓為“歸命侯”,這擺明了是侮辱孫皓的,因為,同樣窮途未路的劉禅還獲封一個“安樂公”,這是一個正式的爵位,而“歸命侯”是幹什麼的?專門用來給亡國之君用的。

蜀漢和東吳滅亡後,劉禅和孫皓在晉朝的待遇為何相差這麼大?

并且,在經濟上,孫皓也是隻得到了“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與上面劉禅的待遇對比,孫皓相差的不是一般的大啊。

同時,東吳孫氏的宗室待遇也遠遠不如蜀漢的劉氏宗室,他們隻有孫皓的太子孫瑾拜中郎,其他諸子為王者,隻給了個小小的郎中虛銜。

孫皓死後,《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隻是不帶任何感情地寫了一句:“(太康)五年,皓死于洛陽。”

晉朝官方對待蜀漢和東吳的兩個亡國之君為何有這麼大的差别呢?

蜀漢和東吳滅亡後,劉禅和孫皓在晉朝的待遇為何相差這麼大?

其實也很簡單,因為,劉禅當了四十年的蜀漢皇帝,但他極少殺人,完全是一位仁君,在這一點上,比孫皓仁慈多了。

而孫皓,不僅是三國時代的暴君,也堪稱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暴君,他和後來的南朝宋、北齊那些殘暴異常的暴君有得一拼。他在位的十六年,簡直就是一部蔚然壯觀的殺人史,不論是政敵、宗室、忠心耿耿的大臣,隻要他看誰不順眼,就毫不猶豫地殺掉。

是以,比較厚道的晉武帝司馬炎在感情上就偏向了那位“樂不思蜀”的劉禅,對孫皓自然就是冷淡對待,若不是為了安撫東吳的降臣,也許司馬炎是直接把孫皓殺掉了事。

本文參考自:《三國原來是這樣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