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宦官,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無論在什麼朝代作為題材的古裝劇當中,都有宦官的出現。可以說,宦官制度和體系完全是因皇帝制度所出現的衍生物和附庸。最早,在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的時候,擔任宦官的男性并不全都是淨身過後的男子,但是在秦漢這段時期内,宦官與宮女私通的亂象頻發,皇帝被戴綠帽子戴煩了,于是下令擔任宦官的必須全部淨身。
從那個時期開始,皇帝身邊的宦官就都是閹人了。

怎麼會有男人自願抛棄自己身為男人的象征呢?在皇權至上的年代,答案當然是有了。但既然宦官已經淨身,為什麼又會出現宦官娶妻的現象呢?在我國古代,宦官娶妻基本上有3種情況。
第一種:宦官家族之間政治聯姻
這還得說回剛才的問題,為什麼在古代有男子願意進宮當太監?其實原因很好了解,就是為了“近水樓台先得月”,既然進宮當了太監,就是皇帝的人了,四舍五入離尊貴的社會地位和無盡的财富又近了一步
雖然自隋唐以來,宦官是徹底沒有辦法給皇帝“戴綠帽子”了,但宦官擅政的現象又一度變得十分猖獗。從唐朝開始,手握大權的大太監就層出不窮,更有甚者直接能夠代替皇帝發号施令,這在古代社會的封建體制當中,可以說是不得了的“翻身”。
比起能夠在朝廷呼風喚雨,丢了半條小命又算什麼?這大概就是當時大部分宦官的心中所想了吧。隻不過,進宮當了太監隻是第一步,畢竟深宮水深是真,許多的勢力互相勾結又敵對,如果站不穩腳跟,很容易就被埋沒在各方勢力的浪潮之中。
是以,一些家中同樣出了宦官的家庭,會通過把女兒互相嫁給宦官的形式進行“聯手”,既然這婚一結,兩家在皇宮的勢力當中也算是打成一派了。這便是宦官“站穩腳跟”的主要途徑之一,而皇帝通常對淨身之後的宦官娶妻不會有什麼意見,要娶便娶就是,反正你的身份擺在那裡,娶誰都是一樣的。
第二種:宦官與權臣之女聯姻
除了同為宦官家族的人之外,在宦官擅政猖獗的朝代,也會出現許多将軍大臣把女兒許配給大太監的情況。
要問為什麼,道理其實還是一樣的,誰不是看中了皇帝身邊紅人的巨大權力呢?比如說著名的大太監李輔國,當朝皇帝甚至親自為他物色大家閨秀。這就是權力越大、可能越大的最明顯表現。
和權臣之女聯姻的宦官,多半是“被倒貼”的一方,有時候因為宦官手中的權力太大,難免有些權臣會想要巴結宦官勢力,而想要巴結勢力龐大的宦官,自然隻有犧牲自家女兒了。
對于宦官來說,能夠娶到大戶人家的閨女,也是一件美哉事。畢竟身在朝廷的時候,宦官需要伺候皇帝。但宦官回到自己家中的時候,也是需要女人來伺候的。既然這樁婚事已成,就再也不用擔心後半生的幸福了。
第三種:民女嫁給宦官
宦官婚姻的最後一種常見情況是,民女主動要求嫁給宦官。同樣也是在宦官擅政、手握大權的前提下,但不同的是,民女通常都是迫不得已——因為家境貧寒,實在是處于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凄苦境況中,隻有嫁給手握權勢的宦官,才能為家中分擔一部分壓力。
在古代,很多普通家庭雖然貧寒,但唯有長得漂亮的女兒能給家中帶來翻身的可能性了。于是很多家庭為了糊口,隻好把女兒打扮打扮、請媒人介紹給當朝的大太監。
要知道,太監雖然是閹人,但手握權力的太監無論硬性條件如何,都是有很多人想要巴結的。而普通百姓家的女兒若是被當朝大太監相中,那便屬于高興都來不及的事情。女兒一旦嫁出去,家裡至少不用愁吃穿了。
說來說去,古代宦官婚姻的出現,除了是一種皇權統治下畸形的政治聯姻的表現,更是古代女性地位低下、遭受物化的末路。對太監來說無所謂,但被嫁給太監的女子,隻能在無奈與痛苦之中度過後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