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不可跳過的人物,少帥張學良可謂是人盡皆知。張學良是一位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同時,發生在他身上的許多事件也讓他本人争議性十足。

作為東三省軍事總司令,他所下達的“一槍不發”政策讓許多愛國的仁人志士們憎恨不已,而作為後來的愛國将領,他的“逼蔣抗日”行為可謂是意義重大,不僅讓國内群眾重新認識了他,同時也對中國革命提供了重大的貢獻。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張學良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聯合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至此,國共終于暫時放下偏見,重新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愛國合作,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

而作為“西安事變”主謀的張學良可沒那麼好運,1938年,張學良被蔣介石囚禁在貴州,之後的54年間,張學良被蔣介石帶到全國各地,遭受到了各種不同程度的軟禁。這位曾經無限風光的少帥,雖然沒有徹底地淪為蔣介石的階下囚,但生活的時時刻刻都被人所監視。直到1990年,蔣家王朝落幕,張學良才得以被釋放。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蔣介石

昔日的少帥,彼時已經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1995年,對國民黨政府大失所望的張學良選擇了離開台灣,移居美國夏威夷。在那裡,面對各種不同來路的記者,張學良并未拒絕,反而熱情地接待了每一個人。

當記者問到:“現在你自由了,最想見到的一個人是誰呢?”

“孫銘九。”張學良思索良久,終于說出了一個人的名字。

那麼,讓少帥張學良如此挂念的孫銘九到底是誰呢?他和少帥張學良之間又有着怎樣的故事呢?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晚年的張學良

得少帥賞識,願鞍前馬後

孫銘九出生于遼甯新民的一個普通的家庭,雖然家境貧苦,但出生于亂世的孫銘九心中始終燃燒着一團熾熱的火焰,好像随時随地都能迸發出異于常人的活力,但奈何時局動蕩,幼年的孫銘九能做的也隻有發奮讀書,争取長大後創造屬于自己的輝煌事業。

1927年,年過二十的孫銘九終于得到了機會,他加入了由奉系軍閥張作霖所統率的東北軍。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孫銘九

在東北,東北軍的名号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中華民國時期唯一一支海、陸、空編制齊全的軍隊,不隻是在東北,即使放在全國範圍内,東北軍也是有着很高的名望。加入東北軍的孫銘九十分興奮,努力地在軍隊中表現自己。

1928年,在軍隊中表現出色的孫銘九被軍隊選中,旋即被派往日本入陸軍士官學校進行學習。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早期東北軍

結束了時間不算長的在日學習生涯,歸國後的孫銘九被委派到了天津,在那裡,他被任命去張學銘的手下當教官。張學銘是張學良的弟弟,當張學銘第一眼看到孫銘九,便發現他有着異于常人的膽識和拼勁,更何況孫銘九和張學銘兩人還是同學,自然是免不了一番重用。

1931年,年少有為的張學良成功上任國民黨海陸空軍副總司令,新官上任三把火,這邊剛剛上任便收到了指令,需要張學良奔赴北平,收到消息的張學良不敢怠慢,立馬收拾好東西準備出發。

作為張學良的弟弟,張學銘則對哥哥張學良的生命安全十分重視,得知張學良要路過天津,便決定委派一批士兵對張學良進行護送與保護。可是該派誰去呢,這個人既得忠誠,又得勇敢,思來想去,張學銘想到了老同學孫銘九。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張學銘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在護送張學良去北平的過程中,孫銘九表現得異常出色,而慧眼識珠的張學良很快也注意到了這個名為孫銘九的年輕人,他對孫銘九極為賞識,不僅對他大加贊賞,還把一塊表面印着自己頭像的瑞士名表送給了他。

經過一番打聽,少帥張學良進一步了解了孫銘九的為人,他與弟弟張學銘商量了一番,終于把這員良将納入到自己麾下。

得到少帥張學良的賞識,孫銘九自然是大為興奮,在之後的日子裡,隻要遇到機會,他就竭盡全力地表現自己,多次為少帥張學良完成重要任務。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東北軍部隊

終于,孫銘九用自己的表現吸引到了張學良,張學良命孫銘九擔任自己的機要随從參謀、衛隊營營長等重要職務,并讓孫銘九成為了自己的心腹嫡系之一。

1936年7月,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滿意的張學良開始察覺到國内形勢的變化,面對愈發緊張的中日關系,這位出生在東北的少帥瞞着蔣介石成立了一個秘密政治組織“抗日同志會”,并招攬了一批年輕軍官,孫銘九也在其中,并擔任主要職務。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張學良的部隊

赴湯蹈火,“捉蔣英雄”孫銘九

1936年,看清國際形勢的少帥張學良終于意識到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九一八事變時,他的父親張大帥張作霖沒有保護好東三省,沒有保護好整個中國,但是這一次,他必須要承擔起這個責任了!

現國家危亡,大面積國土已經慘遭淪陷,但蔣介石卻忙于内戰,對日本侵華一事不提不問,還美其名曰“攘外必先安内。”,少帥張學良對此十分不滿,多次向蔣介石提出抗日,但蔣介石卻毫不理會張學良的建議,他把自己大部分兵力都用到了“剿滅”共産黨的軍事活動上。

多次向蔣介石進言無果後,張學良便決心用自己的力量為瀕危的國家做出貢獻,他聯系到和他有相同想法的楊虎城将軍,打算對蔣介石實行“兵谏”。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蔣介石、張學良與楊虎城

得知了張學良的想法,對張學良忠心耿耿的孫銘九主動請纓,要求參與該事件,盡自己所能地幫助少帥張學良完成該次軍事活動。12月10日,作為東北少壯派“三劍客”之一的孫銘九與張學良會面,他提出了自己想要幫助張學良的想法。張學良大受感動,但任務馬上就要展開,一時不知給孫銘九配置設定什麼工作。

孫銘九長期跟随張學良,自然能看出張學良心中在想什麼,他向張學良提出,自己可以參與去華清池扣押蔣介石的任務。聽到此話的張學良大喜過望,他深知孫銘九為人的英勇果斷,同時也對自己忠誠無比,是以幾乎沒怎麼猶豫,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孫銘九。

計劃已經制定完成,現在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張學良和楊虎城

1936年12月12日,天還未亮,西安城内仍在黑夜的籠罩之下,可不難發現,彼時的西安城中,正彌漫着一股緊張嚴肅的肅殺氛圍。

這邊,少帥張學良和楊虎城将軍的“兵谏”計劃已經悄無聲息地展開,在行動前,張學良再三囑咐:“此次擒拿蔣介石,是力圖勸說他參與到抗日戰争,是為了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并非謀反,蔣介石雖不得人心,但仍是我們的上級,是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刻,切勿不可傷害到他本人。”

而那邊,蔣介石也剛剛得到消息,意識到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的“兵變”行為,但是時間已經十分緊急,睡夢中的蔣介石來不及換衣服,穿着睡衣就開始逃跑了。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作為擒拿蔣介石活動的急先鋒,在一批東北軍的掩護下,孫銘九帶領着另外一批東北軍沖到了蔣介石的住所華清池内,解決掉一些守衛士兵後,孫銘九來不得休息片刻,徑直地朝着蔣介石的住所奔去,同時也展開了對蔣介石府邸的搜查活動。

但當孫銘九一行人找到蔣介石的房間後,發現蔣介石已然逃走。

“看來計劃要失敗了。”

孫銘九明白,這是一次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行動。如果行動失敗,待逃跑的蔣介石回到南京,重新整頓後一定會卷土重來,到時候,不僅是他,連他的少帥張學良也難以逃脫責任,輕則被押上蔣介石的軍事法庭,重則直接被當場擊斃。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雖然彼時的情況已經開始不太樂觀,但心細的孫銘九在經過對現場進行一系列勘察後發現,蔣介石的被窩還是熱的,這說明蔣介石剛剛才逃走,此時人應該還未走遠!

剛剛還不太好的形勢一下子又豁然開朗!

孫銘九連忙帶人開始在周圍排查,經過一番精密的搜尋與偵察,終于在不遠處的後山發現了還身着睡衣的蔣介石!任務差點就失敗了,看着眼前狼狽不堪的蔣介石,孫銘九理智地壓下去了自己沖動的想法,他時刻記得少帥張學良的囑咐:“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絕對不可以傷蔣介石一分一毫。”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孫銘九傷害不得蔣介石,但又害怕老奸巨猾的蔣介石趁機逃走,是以便把蔣介石背在了自己的身上,一路護送蔣介石到了之前張學良所安排的地方。

在張學良對該次“擒蔣行動”的具體細節有所了解之後,對孫銘九大加贊賞,誇他有勇有謀,不僅升了孫銘九的官,還命手下給孫銘九送去了九大堆銀元,以此表彰這位“捉蔣英雄”的英勇行為。

至此,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落下帷幕,以少帥張學良和楊虎城将軍的成功宣告暫時結束。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西安事變

蔣介石出爾反爾,昔日英雄淪為漢奸

西安事變最終得到了和平解決,在少帥張學良和楊虎城将軍的雷霆手段下,蔣介石最終答應了參與到抗日戰争,國共雙方開始了第二次合作。

這次事件中,除了少帥張學良和楊虎城将軍的明辨是非外,身為急先鋒的孫銘九也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看到蔣介石終于松口,少帥張學良和楊虎城将軍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事後,少帥張學良打算把蔣介石送回南京,共商抗日大計。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張學良與蔣介石

可是,張學良沒有想到,此番奔赴南京,便開始了蔣介石對他長達五十年的軟禁。

蔣介石出爾反爾,飛機在南京一落地,就馬上指令自己的部隊扣押了張學良。

消息一經散出,舉國震驚,更為過分的是,蔣介石不僅扣留了少帥張學良和楊虎城将軍,還要逮捕所有參與該次行動的人。

孫銘九很快得到了消息,作為張學良的嫡系之一,他自然是不願意向蔣介石屈服的。不僅如此,他在外大肆宣傳,力圖鼓動張學良昔日的部隊東北軍去對少帥張學良進行武力解救。但東北軍少壯派内部之間也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部分是以孫銘九為首的主戰派,另一部分則是主張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問題的和解派。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為了讓自己的聲音成為大多數人的想法,為了去解救少帥張學良,孫銘九甚至殺死了主張和平解決的東北軍将軍王以哲。孫銘九本以為殺死王以哲便可以說服東北軍去武力解救少帥張學良了,可他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王以哲是東北軍中德高望重的重要人物,此人威望極高,影響力極大,他一死,東北軍開始變得軍心渙散,甚至出現了一部分人,要求活捉孫銘九,為王以哲将軍償命。

待孫銘九幡然醒悟之時,才意識到自己犯下了多麼嚴重的錯誤,自己錯把魯莽當作忠誠,他本人十分懊悔。他意識到自己在東北軍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于是便開始了自己的逃亡。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王以哲

還在西安處理事務的周總理聽說了此事,思索良久,最終決定頂住壓力,将已經無處可去的孫銘九送往了紅區。孫銘九這才逃過一劫。

但由于各種原因,紅軍方面終究沒有辦法将他久留,一段時間後,孫銘九不得不離開蘇區,再次開始了自己的流亡之路。

紅區待不了,國民黨那邊他也指定是不能去的,東北軍那邊也正派人全力搜捕他。這位曾經的“捉蔣英雄”,一時間竟淪落到了無處可去的地步。

為了生存,心灰意冷的孫銘九隻能選擇投靠汪精衛政府,當起了人人唾罵的漢奸。

抗日戰争勝利後,孫銘九再次投奔國民黨,後在解放戰争中于哈爾濱被我軍俘獲。

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對孫銘九所做的一切進行了慎重考慮,政府重新給他下了結論:“抗日戰争爆發後,特殊曆史條件下迫于生計走過了一段彎路。”後來,孫銘九在上海市擔任一系列職務,于2000年4月8日淩晨病逝上海。

孫銘九是誰?當1990年少帥張學良被釋放,為何最想見到的人是

晚年的孫銘九

雖然張學良人生的後半段大都在被軟禁,但他通過得到的一些外界消息,始終惦記着這位曾經的忠心将領,直到他被釋放,當記者問起他最想見到誰時,他回答到:“孫銘九。”

而彼時,年邁的孫銘九坐在電視機前,看到這段張學良的采訪,淚水也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回顧孫銘九的人生軌迹,我們很難去對他本人做出一個準确的定義,在曆史車輪的推動下,每一個選擇都充滿了不确定性,是以我們不能片面地看待他,正如毛主席所說的:“我們應辯證地看待一個人,辯證地評價一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