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千七百多年前,遼陽市出現過一次天文現象,影響了戰争的走勢

本期的三國戰争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六回,發生在襄平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别為司馬懿和公孫淵。故事梗概如下:

一千七百多年前,遼陽市出現過一次天文現象,影響了戰争的走勢

司馬懿圍攻襄平不久,天降大雨,并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令戰事陷入僵局。得知這一消息,部分大臣提出建議,希望魏明帝曹睿下诏讓司馬懿罷兵休戰。不過,曹睿建議認為,司馬懿善于用兵,臨危制變,多有良謀,一定能殲滅公孫淵。

一千七百多年前,遼陽市出現過一次天文現象,影響了戰争的走勢

沒過幾天,天氣逐漸轉晴,司馬懿下令全軍向襄平城發動猛攻。經過連日激戰,城内糧草告罄,将士們怨聲載道,不願再戰,有人甚至想殺掉公孫淵,向司馬懿投降。公孫淵見狀,非常驚慌,派出相國王建和禦史大夫柳甫來到司馬懿軍營,提出隻要司馬懿退軍二十裡便投降的條件。司馬懿大怒,将二人斬首示衆。

一千七百多年前,遼陽市出現過一次天文現象,影響了戰争的走勢

此後,公孫淵又派侍中衛演來到司馬懿營中,提出了公孫淵的建立議。公孫淵提出,讓自己的兒子公孫修前往司馬懿軍中作為人質,之後自己再率部出城投降。司馬懿表示,公孫淵此舉并非真心投降,隻是想拖延時間,再度拒絕了公孫淵的條件。

一千七百多年前,遼陽市出現過一次天文現象,影響了戰争的走勢

衛演回到襄平城後,将司馬懿的表态告訴了公孫淵。公孫淵大驚,與兒子公孫修商量對策,最後決定父子二人率領一千兵馬連夜離開襄平城。誰知兩人出城不到十裡,聽到一聲炮響,司馬懿伏兵殺出,将公孫淵團團包圍。公孫淵見走投無路,隻得下馬投降。結果被司馬懿所殺。此後,襄平守軍開城投降,司馬懿下令誅殺公孫淵三族,并用府庫中的财物犒勞全軍将士,之後全軍班師傳回洛陽。

一千七百多年前,遼陽市出現過一次天文現象,影響了戰争的走勢

小說中提到的此次襄平之戰,在曆史上的确發生過,過程也與小說的描述大體相似。當持續一個多月的大雨停止後,司馬懿開始發動進攻。面對司馬懿的猛烈攻勢,公孫淵疲于應付,不僅出現重大傷亡,城内糧食也消耗一空。城内軍民的士氣日益低落。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公孫淵手下大将楊祚又投降了司馬懿,令襄平城的守備力量更加薄弱。

一千七百多年前,遼陽市出現過一次天文現象,影響了戰争的走勢

至于小說中提到的公孫淵派遣相國王建和禦史大夫柳甫來到司馬懿營中要求解除圍困之事,也是曆史的真實。此舉的目的很明确,隻是一個緩兵之計,自然瞞不過司馬懿的眼睛。司馬懿将王建、柳甫斬首。

一千七百多年前,遼陽市出現過一次天文現象,影響了戰争的走勢

此後,公孫淵故伎重施,又派衛演來到司馬懿軍營提條件,再度遭到司馬懿的拒絕。最終,司馬懿向襄平發動猛攻,公孫淵及兒子公孫修率領七百名騎兵從城中突圍而出,結果在梁水一帶被司馬懿斬殺。

一千七百多年前,遼陽市出現過一次天文現象,影響了戰争的走勢

與小說中司馬懿僅僅将公孫淵三族誅殺相比,曆史上司馬懿在進入襄平後的舉動非常殘忍。據《三國志》及《晉書》相關傳記記載,城破之後,司馬懿不但下令誅殺了公孫淵三族,同時下令将城中超過十五歲的超過七千男子全部處死,此外又誅殺了兩千人,并将這些人的屍體封土築成高冢,名為“京觀”。

一千七百多年前,遼陽市出現過一次天文現象,影響了戰争的走勢

在這場戰争中,還出現了一次較為罕見的天文現象《三國志?公孫度傳》載:“八月丙寅夜,大流星長數十丈,從首山東北墜襄平城東南。”《晉書?宣帝紀》亦稱:“時有長星,色白,有芒鬣,自襄平城西南流于東北,墜于梁水,城中震懾。”這一現象在如今被稱為流星雨,而在當時卻不被人們都了解,被認為是不祥之兆。公孫淵就是看到這場流星雨後驚慌失措,以為繼續留在襄平城隻有死路一條。是以,他作出了棄城而逃的決定。這一決定也影響了戰争的走勢。

一千七百多年前,遼陽市出現過一次天文現象,影響了戰争的走勢

最後再說一句,這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八十二年的襄平之戰,主戰場襄平又是如今的哪個地方呢?從地理沿革來看,此地就是如今的遼甯省遼陽市。該市也是東北地區最早出現的城市,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曆史。在漢末三國時期,該市名為襄平,是幽州遼東郡的郡治。參考書籍:《三國志》、《晉書》、《三國演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