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很乖,是不是适合控制型的男友?”

讀者來信

叨叨昕,您好:

你和鹿姐姐最近看《小敏家》了嗎?可以談一談裡面的徐正這個人物嗎?我發現我有點磕這種病嬌人設怎麼辦?當然他到後面囚禁小婕、動刀子紮自己,這樣做肯定是不對的,遇到這種情況我肯定會堅決分手的!

但是如果我能做到不和異性交往呢?如果我乖乖的,不惹他疑心,那兩個人是不是就能好好的了?因為我本來也不愛社交,沒什麼異性朋友,我也很宅,穿衣服也挺保守的,我感覺這些要求不是很難做到啊就。

我覺得有一個人這樣執着地深愛自己,本身也挺難得的……至少這樣的男友不會出軌,一心一意愛我,那麼我為他犧牲社交有何不可呢?

讀者你好~

我沒看過這部劇,看到你的提問之後,就和鹿老師一起去觀看了一下相關的劇情,并且浏覽了一些讨論這段劇情的文章。

簡單介紹一下,看過劇的同學可以略過這一段:

徐正是一個年輕的高帥富,對比自己年長且離異的小婕一見鐘情。起初他深情、浪漫、執着,溫柔中透露着霸道,但是到後面逐漸顯露出極強的控制欲,禁止她穿“清涼”的衣服,禁止她和男性朋友交往,乃至開車撞“情敵”, 還吃小婕親外甥的醋,甚至不許身為編輯的小婕在工作中接觸男性作者,但小婕認為這都是徐正太愛自己、太在乎自己的表現。再到後來徐正将她囚禁在家中,沒收了電腦手機,并且在争吵中揮刀紮傷自己,最終小婕被家人朋友解救。至此小婕終于醒悟,提出了離婚。徐正哭求原諒,小婕拒絕。

(以下内容隻分析徐正這個角色,不上升演員,他的粉絲請不要誤會哈)

雖然說大部分觀衆都認為,遇到徐正這樣的控制型男友應該趕緊跑。但看完各路評論之後,我發現你開頭的這個疑問,其實還挺有代表性的。确實也有一些觀衆,和你的想法是一樣的。

在你和這部分觀衆的想法裡,包含了幾個誤區。我覺得我應該給你們剖析剖析,以便大家在遇到這種人的時候,能夠識别出危險信号。

(剖析這些不是為了指責這些觀衆,而是我擔心有些同學比較單純,不了解可能的後果進而踩坑。是以我覺得有必要科普一下,算是一個風險提示)

誤區一:我不喜歡和異性接觸,我很适合控制型男友

持有這種想法的人挺多的:

“我很乖,是不是适合控制型的男友?”

說這種想法是誤區,因為:

1、他挑選的是獵物,而不是“适合”的伴侶

看你的描述,你覺得:“我本來就不愛社交,沒有異性朋友,也不愛穿短裙,那我很‘适合’他。”

然而,控制型人格的人不是一般的有點占有欲而已,而是他隻能從控制中獲得快感。他追求的是一種“控制感”,而不是控制的“結果”本身。

一種可能性,他并不一定喜歡那些沒有經過他的控制就已經很“乖”的對象,因為那不能給他帶來征服的快感——他反而容易喜歡上像小婕這樣頗有異性緣的女孩。(這裡不是在指責女孩“乖”或“不乖”才會成為受害對象,而是在分析控制狂的心理,以便同學們避坑)

當然了,另一種很大的可能性,就是他根本駕馭不了“不乖”的女孩,于是轉而選擇很“乖”的你。但即便你再乖,他也一定能雞蛋裡挑骨頭地找出其他“你不乖”的“證據”來審判你、控制你。到那時,你“乖不乖”的解釋權恐怕就不歸你所有了……因為讓他感到快樂的,就是把鮮活的獵物玩弄在鼓掌中,逐漸抽去生命力的那個過程。如果是這樣,你還覺得你的“乖”和他的“病嬌”是“适合”的嗎?

2、“我愛穿長裙”和“他不讓我穿短裙”有本質的不同

這一觀點是鹿老師貢獻的:

姐妹們,我可以宅、可以社交恐懼、可以不喜歡和異性交往、可以喜歡穿長裙,但是這和他不讓我出門,不讓我社交,不讓我和異性接觸,不讓我穿短裙,雖然看似結果相同,可在性質上卻有着根本的不同啊。

這一點在心理學中被稱為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ing),根據SDT的理論,每個人都有自主感的需求,也就是說這件事如果是我自己想幹的,那很好,可以滿足我的自主需求。但如果同樣的這件事,是你硬逼着我幹的,那麼對不起,即使我之前很喜歡這件事兒,我可能也不願意繼續做了。

當你在思考“我可以做到他規定的這些要求,我可以做一個讓他滿意的合格女友”時,說明你的自主感是比較低的,這時你就已經通過了PUA的第一步——服從性測試了。

我覺得我們接受的教育,應該更多地教會女孩子擁有主體意識:要明确認識到自己是個公民,而不是一個臣民;是一個有自由意志和獨立地位的主體,而不是一個需要迎合他人要求、由他人決定一切的客體。我出不出門,社交與否,穿什麼衣服,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賦予我這個公民的基本權利,隻要法律和公序良俗允許,别人就沒有權利“不許”。

當你發現你很享受宅在家裡不用社交的時光,當你享受長裙拂過小腿的力量時,不用想“天呐,我好适合徐正這樣的控制型男友啊,他一定喜歡我這樣的”,而可以想“我管他喜歡什麼”。

誤區二:我隻要不刺激他,他就不會那麼偏激了

“我很乖,是不是适合控制型的男友?”

這也是一類認知誤區,以為“隻要我都按照他要求的去做,不觸發他的‘雷區’,他就不會發作,我倆就能幸福美滿了”。

這樣想太過理想化。因為,他的控制會逐漸更新,你可能永遠無法“不刺激他”。

假設你可以“為愛犧牲”,做到不和異性接觸,不出門工作,不穿短裙,那你們是不是就能相安無事了呢?并不。

因為當你逐漸變得“可控”之後,他就得不到快感了。

我們知道,控制感它是一種感覺,既然是感覺,就會有門檻值(對最微小變化的感覺的靈敏度)。由同一個人、同一個行為造成的某種感覺的門檻值會不斷提高,是以一個人為了持續獲得某種感覺,他隻能不斷更新某種行為(這一點和毒品成瘾的原理幾乎一緻)。

怎麼了解門檻值的提高呢?通俗講,比如你一開始和情侶牽牽手就會臉紅心跳,但後來你們牽手就如同左手摸右手,就需要擁抱,再後來是接吻……等等,這就表明喚起你臉紅心跳的門檻值提高了,需要将親密的行為不斷更新……

而控制狂對伴侶的控制也是如此,當你重複以同一種行為滿足了他的控制感之後,他的控制感門檻值就會提高,原行為也就無法再滿足他的控制欲,于是他就會不斷更新他的控制行為:

比如一開始隻是不許你穿短裙,後來就會不許你化妝、不許你買新衣服,再後來就會不許你花錢,控制你的經濟;

比如一開始是勸你不要上班,再後來就會不許你用手機iPad聯系别人,再後來連門也不許出;

比如一開始隻是不讓你和男性朋友發消息,後來就是連哥哥弟弟也不能接觸,再後來是女性朋友也不能過從甚密,再後來連家人也要斷絕關系……

“我很乖,是不是适合控制型的男友?”

看完這些受害者的遭遇,你還會覺得“隻要不刺激他”“不惹他疑心”就沒事了嗎?

還記得把女友PUA到自殺的牟某嗎?他從要求女友為他紋身,到要求女友故意懷一個他的孩子再堕胎,再到要求女友為他絕育、為他切除輸卵管……一開始他可能隻是要求你發誓愛他,但後來他會要求你用一再自殘來“自證清白”……他對你的控制和傷害行為會一再更新,否則他便難以感受到“愛”(控制的快感)。

當你連不出門也成為了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之後,當他連囚禁你也無法獲得控制的快感時,你用你此刻的想象力,可能想象不到他會出什麼奇招讓你證明你對他的“愛”,而你真的很難做到“不刺激他的發病點”。

誤區三:他控制我是因為太愛我/這麼愛我的人不會出軌

“我很乖,是不是适合控制型的男友?”

上面已經講過,他愛的是控制的感覺,他甚至都不愛他控制出來的這個結果,是以也就更不愛他控制的這個人了。

像“健康的愛是要治愈對方、尊重對方、愛護對方,讓對方變得越來越接納自己、欣賞自己、愛自己,而不是嘴上說着愛你實際卻做着傷害你的行為”這樣的大道理我就先不說了,我就來說說最淺顯的:“會不會出軌”。

這種人這麼瘋狂地“愛”對方,是以就一定不會出軌嗎?不一定。

上面說過了,控制感是有門檻值的。他什麼時候出軌,主要取決于他現有的控制感門檻值什麼時候到達頂峰,以及他的海王手段。

一種情況是,他在現任這裡的控制感門檻值達到頂峰,那麼他就出去尋找新的獵物去體驗新鮮的控制帶來的快感——會出軌。

第二種情況是,他在現任這裡的控制感門檻值達到頂峰,但是他也沒能在外面找到獵物——不出軌,于是隻能進一步對現任控制更新,甚至暴力更新。

“我很乖,是不是适合控制型的男友?”

千萬不要以為他用拔刀自殘的方式挽留你是愛慘了你,暴力往往是從試探開始的,對自己都能下狠手的人對别人下手會更狠。

誤區四:他這麼變态,是不是受過前女友的傷害?

“我很乖,是不是适合控制型的男友?”

有人覺得,這隻是一種推測而已,怎麼也是誤區呢?

像徐正這種有明顯精神障礙和人格障礙的人,導緻他問題的因素可以說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天生的生理因素,也可能是環境因素(可能是原生家庭的因素,也可能是他曾經的經曆),影響很多,不一定和他的前女友有什麼關系。

你可能會問,那也不一定和前女友就沒有關系啊!而且就算是生理因素、父母因素導緻的,他也很可憐啊。

對,這就是我要說的了——抱着“他這麼渣一定是受過什麼傷害吧”這種想法的人,自己往往容易成為待宰的羔羊。

因為一旦将對方的反常行為合理化成“受過傷害”的結果,人就容易将自己放在一個拯救者的位置——“我和他的前任不一樣,我不渣啊,我可以救贖他”。有了這種救世主心态,就會以為自己能給對方的結局帶來什麼不同,但結果往往是被對方一起拖着下地獄。

“我很乖,是不是适合控制型的男友?”

受過傷害需要治愈的人有很多,咱就不能選一個自己力所能及的嗎……“他這麼變态一定是受過什麼傷害”這種想法,真的是天真又危險,屬于容易被PUA的高風險人群了。

拯救他的事情交給精神科醫生,教育他的事情交給警察。咱們如果沒有這個專業能力,最好是别把自己搭進去。

如何識别:初期的甜蜜細節中隐藏着危險信号?

可能有些同學會問了,遇到徐正這樣的人,要怎麼才能識别呢?雖然到後面囚禁小婕時,絕大部分人都能認清他的真面目了。可是一開始,他又有顔值,又有錢,又溫柔,又深情款款,這樣拿着偶像劇男主劇本的人對你展開猛烈追求,有幾個人能抵擋得住啊?

其實從起初的一些“甜蜜細節”中,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比如他大熱天非要小婕裹嚴實了“不能讓别人看”,比如他删掉小婕手機中的男性好友,不讓小婕和親外甥太親密,比如他表忠心說“如果父母不接受小婕離過婚,那我就和父母斷絕關系”。

有些人可能會說,他讓小婕不要穿得那麼暴露,也是怕女孩不安全啊,小婕和男閨蜜聯系得那麼熱絡,本來就不對啊,外甥都18歲了,就是應該避嫌啊,站在小婕這邊和父母抗争,不比媽寶男好嗎?

确實,不同的人對與衣着自由的接受程度不同,對于和異性交往的分寸感不同,和父母之間的沖突也是老話題了,情侶之間因為這些問題吵架的,分手的,都不奇怪。

但是:

1、類似的上述種種行為,單獨一種列出來,可能還不足以說明他是控制狂。可是種種行為疊加在一起綜合評估,他不是控制狂的可能性其實就已經很低了。(這就類似于統計中的聯合機率,你通過單一條件來判斷,虛報率還是蠻高的,但是如果多個條件共同判斷,其虛報率則會大大降低。)

2、吵架正常,過激行為就不正常了。徐正開車撞情敵、揚言和父母斷絕關系,這些行為早期還讓小婕覺得他是“太愛”自己了。但其實這些細節恰恰說明了他在遇到沖突沖突時,解決方式就隻有“走極端”這一種,不管是對“敵人”,還是對親人。

3、吵架、分手的過程,就是為了離開和自己價值觀不同的伴侶,找尋到和自己價值觀一緻的伴侶的過程。明明有了不可調和的沖突卻不分手也不磨合,還非要強迫對方就範、控制對方,這時的你心裡就該犯嘀咕了。

是以啊,你若喜歡“病嬌”人設,就在二次元幻想一下就得了。如果是在現實中遇到徐正這樣的男友,最好是不要想着自己多麼适合他,或者自己可以不刺激到他,還是他受過什麼傷害,還是自己可以改變他……我個人的建議就是:跑啊!趕緊跑!扛着火車跑!

(之是以苦口婆心這麼多,是因為一旦和徐正這樣的人卷入了深度的親密關系,不經曆身心重創恐怕挺難脫身的,而且現實中可能并不會有一個錢鋒來救你,是以能盡早抽身,就盡早抽身。

當然,如果看完我的叨叨,你還是覺得自己适合這樣的男友,或者你就喜歡這樣的病嬌,或者你覺得你可以改變他,或者你覺得我說的話不可信,那也是一個成年人的自由選擇,我完全尊重!不要杠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