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害死關羽的叛徒糜芳,投降東吳後,結局如何?

有些事想不通,糜芳身為徐州富豪排行榜第一人,光是家裡的仆人與食客,就近萬人,這一萬人一天的衣食住行,光花銷就得多少啊!

害死關羽的叛徒糜芳,投降東吳後,結局如何?

這樣的富豪,就是放在今天,能比得上其豪勢的也不多。他不僅是富甲一方的大财主,還有德有才有威望,深得一方百姓擁戴。任人為賢的當朝丞相曹操也很賞識他,多次表薦為彭城相,可他像吃了迷魂湯,偏不幹。不僅不幹,還在徐州牧陶謙死後,率領徐州的百姓迎來劉備當徐州的上司人,還把親妹妹許配給了劉備。

糜芳看中劉備的是什麼?是人品?是才氣?還是看中他有帝王之氣,将來能成霸王之業?反正沒人看得懂、說得通。人的行為動機,是世界上最難解的謎!

糜芳依附劉備之後,鞍前馬後,不離不棄,南征北戰。雖然劉備多次慘敗到不可收拾、無人看好的地步了,麋芳還是死心踏地,心甘情願随他出生入死。可以說,糜芳是除歇業與諸葛亮之外的劉備最為忠誠最為得力的部将。

害死關羽的叛徒糜芳,投降東吳後,結局如何?

他勇猛而有謀略,敢作敢為,一切都為劉備着想,是一代忠臣良将的範兒。但世事難料難測,益州平定,麋芳當了南郡太守,卻與荊州守将關羽不和。

而關羽為人傲慢,一向看不起富豪出身的糜芳,總想找他的茬,治他的錯。麋芳與大将傅士仁飲酒失火,關羽怒責,聲言要治他們的罪。不久又發生未完成供給軍資任務的大錯,更被關羽嚴厲責罵,放話出征回師便要找他們算帳。

想想以前結下的梁子,兩人無不擔心關羽借機報複,後來傅士仁先投降孫權,他便接着也城門洞開,一降了之。這一降不打緊,最終導緻關羽兵敗被殺,與蜀漢結下深海大仇。此後他又擔任将軍,為吳征伐,屢立戰功,更是結仇于蜀漢。

害死關羽的叛徒糜芳,投降東吳後,結局如何?

糜芳可謂晚節不保,自污其名,令人不齒。那麼,叛降後的糜芳最後結局又是如何呢?曆來叛國投敵者最後都沒好下場。

一是直接導緻其兄之死。關羽大敗被擒身死後,兄長糜竺得知弟弟投降東吳并是緻關羽死地之禍首,羞愧自責,焦心如焚,寝食難安,惶惶不可終日。

雖然劉備多次慰撫,卻終是難以解脫,不久積郁成疾,憂憤病亡。其兄,真忠義之士也,其亡,糜芳當難辭其咎。

二是自讨其辱。投降東吳後,雖然位列将軍,但降将的原罪,讓其尊嚴蕩然無存。乘船外出,虞翻部下擋道,還譏諷他是背主失忠之人,何顔侍奉新主公。糜芳羞慚難當,隻能自己悄然讓道,如飽受胯下之辱。

虞翻車過糜芳軍營指桑罵槐:“該開的門你非給關上,不該開的門你倒是痛痛快快打開。”明顯是指糜芳大開城門獻降的醜事。糜芳隻能忍氣吞聲挨罵。

由此可見,叛國投敵,保命得官,卻顔面丢盡,任人羞辱,是受活罪。

三是其結局悲慘。這悲慘是指在《三國演義》裡後又叛降老東家蜀漢,結果被劉備活剮,成了關羽的祭品。而正史對其最後的結局,卻無記載。想來即使善終,也定是在愧疚自譴的痛苦中度過餘生,晚年衆叛親離,當是難耐的凄涼。

四是曆史有關評價幾乎都是差評。嗚呼!一代忠臣名将,因畏死偷生而投降叛國,飽受世人譏嘲羞辱,衆叛親離而凄慘終生,真不值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