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關系實作正常化,為何說齊奧塞斯庫幫忙了?

上世紀自從中蘇關系出現問題後,一直到蘇聯快要解體前,戈爾巴喬夫才訪華,标志中蘇關系正常化,随後中蘇關系得到改善,也為後來中俄關系奠定了基礎。而中蘇關系實作正常化,并不是偶然實作,也是在諸多事務中找到了機會,據史料記載,裡面還有一些故事。

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關系實作正常化,為何說齊奧塞斯庫幫忙了?

契機

上世紀五十年,赫魯曉夫執政時,把蘇聯專家從我國撤走,終止援助我國行動。對于蘇聯終止援助,并沒有阻止我國前進的步伐。赫魯曉夫下台後,我國本想與蘇聯改善關系。而繼任者勃列日涅夫并沒有此迹象,于是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我國與蘇聯關系依舊,還發生珍寶島戰役。

兩國從業人員一直為了兩國實作友好,不斷運作,進入八十年代後,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蘇關系有所緩和,但還沒達到正常交往的情況。但1982年到1985年,蘇聯突然出現重大變化。

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關系實作正常化,為何說齊奧塞斯庫幫忙了?

蘇聯這一大變化就是接連三任上司人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先後去世,而為三位上司人舉行葬禮時,我國都派副總理級别作為特使,到莫斯科吊唁,蘇聯方面對我國來的上司人,都給予高規格的友好接待。這些外交動作,被稱為“葬禮外交”。

正是蘇聯接二連三舉行國葬,我國利用這一機會,與蘇聯方面有所接觸,為以後改善關系打下基礎。

戈爾巴喬夫于1985年3月上台後,我國便通過不同場合向蘇聯傳遞與其對話及改善關系的話,也希望與蘇聯進行進階别的對話,以此改善關系。

蘇聯對我國希望改善關系也給予了積極響應,我國認為中蘇兩國可以進行進階别來往了。但還要找一個中間人在兩國之間穿插,而這一中間人必須可靠,于是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成為最佳人選。

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關系實作正常化,為何說齊奧塞斯庫幫忙了?

引線

羅馬尼亞這個國家當時是一個很奇特的國家,該國既是華沙條約成員,也是東歐經互會成員,但羅馬尼亞卻并不害怕蘇聯,而且齊奧塞斯庫在位時,羅巴尼亞外交很獨立,與美國、與蘇聯及我國關系都很好,有人說此時的羅馬尼亞玩轉東西方。

齊奧塞斯庫雖然不怕蘇聯,但戈爾巴喬夫上台後,他與戈爾巴喬夫關系很好。正是因為這層關系,齊奧塞斯庫才成為中蘇關系正常化可靠而最合适的中間人。

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關系實作正常化,為何說齊奧塞斯庫幫忙了?

據資料記載,1985年10月9日,齊奧塞斯庫到我國通路,我國給予他高規格的歡迎。我國上司人與齊奧塞斯庫會見後,并進行了友好會議,其中就談到如何改善中蘇兩國的關系。當我國問齊奧塞斯庫能否見到戈爾巴喬夫?據資料記載,齊奧塞斯庫當時就答應我國上司人,為蘇聯捎個口信。但我國讓齊奧塞斯庫捎話時,是有條件的,前提是蘇聯讓越南從高棉撤軍,據說當時是我國首個要解決的問題。

效果

齊奧塞斯庫帶着我國上司人口信,利用華約國家的政治協商會議之機,他把此話帶給了戈爾巴喬夫。不久,1986年7月28日,戈爾巴喬夫在海參崴發表重要講話,他稱蘇聯在任何時候和任何級别,都與中國進行讨論和建立關系。

從當時的資料記載,戈爾巴喬夫當時對稱:蘇聯願意以黑龍江主航道為界與中國解決邊界問題。戈爾巴喬夫還承諾從蒙古撤軍,并在年内從阿富汗撤軍6個團,等等。

1987年1月,蘇聯方面履行了戈爾巴喬夫的話,把駐紮在蒙古蘇軍撤走,這在消除中蘇之間的障礙上,又前進了一步,從此中蘇關系開始解凍,向好的方向發展。

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關系實作正常化,為何說齊奧塞斯庫幫忙了?

1989年5月16日,戈爾巴喬夫訪華,我國上司人還專門談到齊奧塞斯庫捎口信一事。戈爾巴喬夫認為這一切都做得很及時。

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關系實作正常化,為何說齊奧塞斯庫幫忙了?

結語

戈爾巴喬夫訪華後半年,齊奧塞斯庫便因羅馬尼亞動亂而被捕,最後被快速判處死刑。但無論羅馬尼亞人怎麼評價齊奧塞斯庫,以及東歐國家如何評價他,但不得不說,齊奧塞斯庫在中蘇關系實作正常化方面,他發揮了積極作用。

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關系實作正常化,為何說齊奧塞斯庫幫忙了?

從齊奧塞斯庫的履曆來看及其他資料來看,他執政時并沒有與我國交惡。齊奧塞斯庫後來成為東歐劇變後第一個被槍決的元首,而且網上有很多醜化他的文章。從不幹涉别國内政來說,齊奧塞斯庫好與壞與我們沒什麼關系,我們沒必要根據那些真假難辨的資料去貶低此人。不過後來也證明了,齊奧塞斯庫國外并沒有任何存款。

雖然中蘇實作關系正常化後兩年,蘇聯就解體了。但俄羅斯作為繼承蘇聯的國家,此後我國與俄羅斯關系一直保持友好往來,這裡面除了中蘇兩國努力之外,應該也有齊奧塞斯庫所做的工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