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新軍團長叛變,班長拒絕逃跑:沒教導員的指令,誰也不能走

作者:SOUL迪爾

1939年12月晉西事變前夕,山西軍閥閻錫山暗中挑撥山西新軍若幹個團長發動叛亂,陰謀肢解新軍各縱隊,四縱隊第33團叛亂事件就是其中一起負面影響比較大的事件。在二縱隊4團2營營長郭慶祥(1956年少将)的幫助和全團進步指戰員的努力下,第33團最終還是成功保留下一個營的兵力。

山西新軍團長叛變,班長拒絕逃跑:沒教導員的指令,誰也不能走

【訓練中的決死縱隊】

獨立第7旅33團由原四縱隊第10總隊改編,總隊長原為頑固派舊軍官武玉山。因為此人對日作戰不甚積極,有故意“磨洋工”的嫌疑,而遭到全團官兵的投訴,不得已,最後被閻錫山罷免。接任總隊長一職的是原隊附魯應祿。魯應祿因為在罷免武玉山的活動中非常積極,而得到了縱隊政委雷任民的信任,後者也就同意了閻錫山的這一任命。

山西新軍團長叛變,班長拒絕逃跑:沒教導員的指令,誰也不能走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魯應祿其實是個化名的内奸。此人真名魯英麟,字銳峰,1894年出生于山西垣曲,畢業于保定軍校五期,早在二十年代初就混入閻錫山的部隊,從一個小連長一直做到騎兵副司令,參與了軍閥混戰、北伐戰争和中原大戰等曆次戰争,并屢立戰功,被稱為閻錫山手下“十三太保”之一,同時也是閻錫山手下混入山西新軍職務最高的軍官。

1939年3月秋林會議後,閻錫山動了分割肢解山西新軍的念頭,他先是下令把四縱隊拆分成獨7旅和第203旅兩個旅,又指令第33團單獨在晉西南打遊擊,而四縱隊的其他五個團仍在晉西北活動,對此魯英麟都不折不扣執行了閻錫山的指令。33團政治處主任王玉波曾提出,應立即帶着第33團立即投奔同在晉西南的決死二縱隊,但遭到了上級的拒絕。

山西新軍團長叛變,班長拒絕逃跑:沒教導員的指令,誰也不能走

【魯英麟】

上級的考慮在于,讓王玉波帶着第33團單獨去投奔決死二縱隊,既對于合作抗日局面的負面影響甚大,也會讓閻錫山找到借口進行同等還擊。但結果,上級還是高估了閻錫山的下限,1939年11月末,閻錫山決定率先動手,他暗中給魯英麟發來密信,要他盡可能地把第33團拉走,誰敢阻攔就格殺勿論!

拉走33團,對于魯英麟來說沒什麼難處,該團團附楊發亮和三個營長李春發、趙懷晉、楊振海均系頑固派舊軍官,一旦發生叛亂,簡直可以說是輕而易舉。是以在11月29日下午,在向1、3營長和團附口頭下達了叛變脫隊的指令後,狡猾的魯英麟就帶着團屬特務排先去投奔了晉綏軍第33軍,2營長由于不在團部附近,而由2營6連長曹銀秀進行口頭傳達。

由于1營長李春發和3營長楊振海行動迅速,這兩個營内的政工幹部們都還未來得及作出反應,部隊就已經帶上武器跟着營長出發了。3營教導員曾鑒修意識到情況不妙,隻能單獨跑出部隊,跟他一起跑出來的還有3營8連指導員陳憲詩、3營7連班長謝映才及幹事王兆嵩、汪永亮等人,其他指導員和幹部甚至都還沒來得及跑出來。

山西新軍團長叛變,班長拒絕逃跑:沒教導員的指令,誰也不能走

【及時跑出來的3營教導員曾鑒修】

1營的情況稍好,1營2連3排班長張仕祿、戰士馮建升等人識破了營長的陰謀,團結了50餘名戰士一起跑了出來,3連指導員李钊之通過喊話,也拉回了20多人。王玉波得到這些戰士的報信,馬上派人聯系駐紮在附近的決死二縱隊,請他們協助攔下了尚沒有離開多遠的第33團團部,團附楊發亮被逮捕後馬上被就地處決。

而2營之是以沒被拉走,得益于二縱隊4團2營營長郭慶祥的幫助,4團2營的駐地就在33團2營附近幾公裡的地方,郭慶祥知道33團2營的險惡處境,曾提前把33團2營的三個指導員找去,秘密商量應付突發事變的方案,沒想到這一未雨綢缪的方案很快就派上了用處。

29日晚,33團政治處的通信員,趕在2營營長趙懷晉下指令之前及時通知了2營4、5連的指導員王兆瑞、張樹森,二人得到消息,決定立即采取行動。巧的是,4、5連的兩個連長祁維越、沈士英都正好住在營部,王兆瑞首先動手,下令将連隊裡不可靠的班排長逮捕,随後帶着全連安全轉移。

山西新軍團長叛變,班長拒絕逃跑:沒教導員的指令,誰也不能走

【決死四縱隊二周年紀念合影】

張樹森也趕在連長沈士英回來前,帶走了全連大部分人。5連有個班在山頭上放哨,因為距離太遠沒來得及通知,正好被着急趕回部隊的沈士英給撞上。沈士英沖這個班喊道:“緊急情況,指導員叛變了,你們要是信得過我就快跟我走!”這個班的戰士都知道沈士英是頑固派舊軍官,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隻有2個落後戰士跑下山跟着連長走了。

6連的情況就有點複雜了,連指導員當時不在部隊,部隊駐地就在營部附近。當趙懷晉企圖把6連帶走時,孫漪等3個班長立即站出來,公開頂撞營長,聲稱沒有教導員和指導員的指令,誰也不能走。由于孫漪等素來十分仗義,在6連裡很有威信,團結了一大批進步戰士在身邊,趙懷晉見對方人多勢衆不好對付,最後隻好帶着營部少數人灰溜溜地跑了。

就這樣,除了33團1、3營跑出來的80多名指戰員外,由于2營基層指戰員的警惕,該營基本沒受什麼損失,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事後王玉波帶着這批人馬經四天急行軍趕到孝義縣樊家沿,與駐紮在此的二縱隊遊擊3團會合,并被改編為3團2營。1940年冬,遊擊3團又被整體并入二縱隊5團,至此四縱隊33團的曆史也宣告結束。

山西新軍團長叛變,班長拒絕逃跑:沒教導員的指令,誰也不能走

【1940年晉西北反掃蕩中的決死四縱隊】

事後,第33團政治處王玉波由于沒及時挫敗魯英麟的陰謀,而受到一定處分,從此基本告别軍隊工作。1946年,王玉波随八路軍先遣部隊抵達東北,因為他是本溪本地人,是以之後便一直擔任本溪市市長。及時跑出來的3營教導員、複旦大學高材生曾鑒修則還好,一直留在軍隊工作,1964年晉升少将軍銜。

山西新軍團長叛變,班長拒絕逃跑:沒教導員的指令,誰也不能走

魯英麟叛變後,被任命為晉綏軍暫編第40師師長,他後來又跑到了結拜兄弟、保定軍校同學傅作義那裡,從此替傅作義沖鋒陷陣,傅作義也非常信任他,甚至把自己的嫡系主力、晉綏軍王牌軍第35軍都交給了他。在1948年涞水戰役中,第35軍遭華北野戰軍重創,心高氣傲的魯英麟羞愧難當,當即用手槍自盡。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