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學雕塑20年 他的作品沒觀賞門檻

自學雕塑20年 他的作品沒觀賞門檻
自學雕塑20年 他的作品沒觀賞門檻
自學雕塑20年 他的作品沒觀賞門檻

“土味”雕塑家 餘德蛟

女子想從手機中掙脫卻被背後的手緊緊扼住,男子被吊脖子了卻還低頭玩着手機,螢幕前方是美腿誘惑後方卻藏着高舉的匕首……“時代與文明”——餘德蛟雕塑展中這組以《手機誘惑》命名的雕塑,不少觀衆看了之後都會會心一笑,感歎“太形象了,這些都是網際網路生活上經常遇到的事情”。

正如《手機誘惑》這組作品,接地氣、貼熱點,沒有觀賞門檻是餘德蛟作品最突出的風格。出身于北方泥瓦匠家庭,沒上過一天美術學院。告别老家河南到廣州當保安,開啟了他的藝術大門。自學雕塑20多年,他帶着作品登上了央視。2022年1月,“時代與文明”——餘德蛟雕塑展在廣州天河開展,展出他120餘件優秀原創作品。

玩泥巴時埋下了藝術種子

餘德蛟來自于道地的北方泥瓦匠家庭,父母都是勤勞樸實的農村人。餘德蛟幼時,父親由于燒窯時得一直守在窯邊,隻好一邊燒窯、一邊看書,借此消磨時間。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幼年的餘德蛟愛上看書,“楊家将”“嶽飛”等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成了他心中的英雄。

十一歲時,餘德蛟按照連環畫中的人物形象,用泥巴捏了一個嶽飛像,父親看了非常高興,連說了三聲“好好好!”父親的贊許鼓勵讓餘德蛟很有成就感,他越發喜歡玩泥巴了。于是,農村田間地頭随處可見的泥土,成為了餘德蛟連接配接現實世界和心中英雄的紐帶。泥水交融間,餘德蛟的手裡煥發出不同的光彩。

小小的餘德蛟竟然能用普普通通的泥巴捏出這麼多栩栩如生的造型,村裡的人們看到後無一不稱贊誇獎。多年後回憶起這些往事時,餘德蛟說正是家人和鄉親們樸素而真誠的鼓勵支援,才讓幼小的自己有動力和勇氣堅持雕塑。在與傳統文化和鄉間泥土漫長的相處過程中,餘德蛟接收到來自這片土地和文明數不盡的滋養與愛護。在餘德蛟後來走向成熟的雕塑藝術創作過程中,這些都成為了他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重要養分。

在廣州開啟雕塑藝術大門

不到20歲,餘德蛟在家中哥哥的帶領下,南下廣東開始闖蕩。來到廣州後,濃厚的藝術氛圍使餘德蛟倍感欣喜。他自小在心中種下的雕塑種子,又開始萌動起來。

當年春節,餘德蛟回到老家跟家人說了想學雕塑手藝的想法。幸運的是,他的想法得到了父親的支援。父親告訴他,他可以花十年時間打工自學,其間無需往家裡寄錢。父親的開明讓餘德蛟非常感動。“要知道,那個年代農村孩子基本上都是出去大城市打工賺錢,回老家蓋房結婚生子。父親這麼做,對我來說是最大的幫助。”餘德蛟說。

年後回到廣州,為了能夠有時間進行雕塑創作,餘德蛟把原來的工作辭掉了,在廣州芳村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雖然工資不及上一份工作,但勝在空閑時間多。下班後,餘德蛟便會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閱讀和雕塑上。

邊打工,邊自學,餘德蛟除了基本的日常開銷外,剩餘的工資都花在了雕塑創作和理論知識的學習上。在公司安排的小小宿舍中,餘德蛟從小的雕塑夢想一步一步醞釀成熟。

2008年,在來到廣州的第十個年頭,餘德蛟在公司的支援下,借用公司場地,開辦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雕塑展覽,吸引了各界人士關注。從孩童時僅憑興趣給泥土造型造像,到如今正式面向大衆展出自己的作品,餘德蛟從家鄉到廣州走了幾千公裡的路,從默默無聞到面向社會花了20餘年的時間。此後,餘德蛟便辭去了保安工作,一心從事雕塑創作。

閉關三年潛心從事雕塑創作

辭去工作的餘德蛟選擇在花都區的一隅開設自己的工作室。他認為,藝術創作既需要一個安靜投入的環境,但也不能離開真實的世界和熱鬧的人群,否則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是會脫離現實和群衆的。花都正是這樣一個鬧中取靜的地方。

開設工作室是餘德蛟向職業雕塑家轉型的關鍵一步。他先後在2009年和2011年在廣州辦展,并且接受主流媒體采訪報道。展覽和報道讓餘德蛟漸漸有了名氣,合作需求緊接而來。廣場雕塑、企業雕塑、專題雕塑等成為餘德蛟之後一段時間的主要産品。

然而,餘德蛟心裡清楚地知道,這些商業作品與自己的藝術追求似乎漸行漸遠。是以,2018年,餘德蛟決定閉關3年,減少社交,全心學習,多創作一些和時代相契合的作品。“雕塑是我内心的快樂,而不是我謀生的工具。我更想用雕塑表達我對人生的思考,對世界的看法。”

“羅丹是羅丹時代的羅丹,梵高是梵高時代的梵高,而我們這個時代有什麼?”餘德蛟提出了藝術創作的時代之問,而他也在用自己的藝術實踐回答這個問題。如今,餘德蛟有原創作品600多件。去年6月,央視《匠人·匠心》節目組專題報道了餘德蛟雕塑藝術創作。

“草根老百姓都能看懂”

“時代與文明”是餘德蛟最新的雕塑作品展,這次展覽從他原創的600多件作品中選出了120餘件作品進行展出。

“我内心有一種使命感,就是想用我的作品去啟發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思考,召喚人們心中的真善美,是以我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創作中了。”餘德蛟介紹說,展品細分為五個主題:生命的代言、精神與文明、思想與道理、時代與道德、民族之魂。這些作品展現出他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的精神養料和靈感,對道家文化的诠釋,強調藝術創作直面生活,生動地刻畫人與周圍世界的關系。“這是一場奉獻給人民的藝術盛宴。”天河區文聯主席王芹說道。這次展出的120餘件雕塑作品老少鹹宜,是草根百姓都能看懂的作品。

從捏泥人到做雕塑,每天與泥土打交道,聞着泥土的芳香,餘德蛟說總感覺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媒體也稱他為“土味”雕塑家。剛剛步入壯年的餘德蛟,正值藝術家創作的關鍵時期,他對自己未來的創作充滿期待。談到接下來的創作計劃,餘德蛟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地從時代脈搏中感受社會變遷和人民生活。

時代與文明——餘德蛟雕塑展

展期:2022年1月6日至1月15日

(9:00—17:00,逢周一閉館)

地點:廣州文藝市民天河空間

(天河藝苑)

(天河區中山大道西天河公園小北門入)采寫/攝影:

南都記者 夏嘉雯 實習生 肖怡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