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学雕塑20年 他的作品没观赏门槛

自学雕塑20年 他的作品没观赏门槛
自学雕塑20年 他的作品没观赏门槛
自学雕塑20年 他的作品没观赏门槛

“土味”雕塑家 余德蛟

女子想从手机中挣脱却被背后的手紧紧扼住,男子被吊脖子了却还低头玩着手机,屏幕前方是美腿诱惑后方却藏着高举的匕首……“时代与文明”——余德蛟雕塑展中这组以《手机诱惑》命名的雕塑,不少观众看了之后都会会心一笑,感叹“太形象了,这些都是互联网生活上经常遇到的事情”。

正如《手机诱惑》这组作品,接地气、贴热点,没有观赏门槛是余德蛟作品最突出的风格。出身于北方泥瓦匠家庭,没上过一天美术学院。告别老家河南到广州当保安,开启了他的艺术大门。自学雕塑20多年,他带着作品登上了央视。2022年1月,“时代与文明”——余德蛟雕塑展在广州天河开展,展出他120余件优秀原创作品。

玩泥巴时埋下了艺术种子

余德蛟来自于地道的北方泥瓦匠家庭,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村人。余德蛟幼时,父亲由于烧窑时得一直守在窑边,只好一边烧窑、一边看书,借此消磨时间。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幼年的余德蛟爱上看书,“杨家将”“岳飞”等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成了他心中的英雄。

十一岁时,余德蛟按照连环画中的人物形象,用泥巴捏了一个岳飞像,父亲看了非常高兴,连说了三声“好好好!”父亲的赞许鼓励让余德蛟很有成就感,他越发喜欢玩泥巴了。于是,农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泥土,成为了余德蛟连接现实世界和心中英雄的纽带。泥水交融间,余德蛟的手里焕发出不同的光彩。

小小的余德蛟竟然能用普普通通的泥巴捏出这么多栩栩如生的造型,村里的人们看到后无一不称赞夸奖。多年后回忆起这些往事时,余德蛟说正是家人和乡亲们朴素而真诚的鼓励支持,才让幼小的自己有动力和勇气坚持雕塑。在与传统文化和乡间泥土漫长的相处过程中,余德蛟接收到来自这片土地和文明数不尽的滋养与爱护。在余德蛟后来走向成熟的雕塑艺术创作过程中,这些都成为了他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重要养分。

在广州开启雕塑艺术大门

不到20岁,余德蛟在家中哥哥的带领下,南下广东开始闯荡。来到广州后,浓厚的艺术氛围使余德蛟倍感欣喜。他自小在心中种下的雕塑种子,又开始萌动起来。

当年春节,余德蛟回到老家跟家人说了想学雕塑手艺的想法。幸运的是,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父亲告诉他,他可以花十年时间打工自学,其间无需往家里寄钱。父亲的开明让余德蛟非常感动。“要知道,那个年代农村孩子基本上都是出去大城市打工赚钱,回老家盖房结婚生子。父亲这么做,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帮助。”余德蛟说。

年后回到广州,为了能够有时间进行雕塑创作,余德蛟把原来的工作辞掉了,在广州芳村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虽然工资不及上一份工作,但胜在空闲时间多。下班后,余德蛟便会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阅读和雕塑上。

边打工,边自学,余德蛟除了基本的日常开销外,剩余的工资都花在了雕塑创作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在公司安排的小小宿舍中,余德蛟从小的雕塑梦想一步一步酝酿成熟。

2008年,在来到广州的第十个年头,余德蛟在公司的支持下,借用公司场地,开办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雕塑展览,吸引了各界人士关注。从孩童时仅凭兴趣给泥土造型造像,到如今正式面向大众展出自己的作品,余德蛟从家乡到广州走了几千公里的路,从默默无闻到面向社会花了20余年的时间。此后,余德蛟便辞去了保安工作,一心从事雕塑创作。

闭关三年潜心从事雕塑创作

辞去工作的余德蛟选择在花都区的一隅开设自己的工作室。他认为,艺术创作既需要一个安静投入的环境,但也不能离开真实的世界和热闹的人群,否则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是会脱离现实和群众的。花都正是这样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

开设工作室是余德蛟向职业雕塑家转型的关键一步。他先后在2009年和2011年在广州办展,并且接受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展览和报道让余德蛟渐渐有了名气,合作需求紧接而来。广场雕塑、企业雕塑、专题雕塑等成为余德蛟之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产品。

然而,余德蛟心里清楚地知道,这些商业作品与自己的艺术追求似乎渐行渐远。因此,2018年,余德蛟决定闭关3年,减少社交,全心学习,多创作一些和时代相契合的作品。“雕塑是我内心的快乐,而不是我谋生的工具。我更想用雕塑表达我对人生的思考,对世界的看法。”

“罗丹是罗丹时代的罗丹,梵高是梵高时代的梵高,而我们这个时代有什么?”余德蛟提出了艺术创作的时代之问,而他也在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回答这个问题。如今,余德蛟有原创作品600多件。去年6月,央视《匠人·匠心》节目组专题报道了余德蛟雕塑艺术创作。

“草根老百姓都能看懂”

“时代与文明”是余德蛟最新的雕塑作品展,这次展览从他原创的600多件作品中选出了120余件作品进行展出。

“我内心有一种使命感,就是想用我的作品去启发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召唤人们心中的真善美,所以我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创作中了。”余德蛟介绍说,展品细分为五个主题:生命的代言、精神与文明、思想与道理、时代与道德、民族之魂。这些作品展现出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的精神养料和灵感,对道家文化的诠释,强调艺术创作直面生活,生动地刻画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是一场奉献给人民的艺术盛宴。”天河区文联主席王芹说道。这次展出的120余件雕塑作品老少咸宜,是草根百姓都能看懂的作品。

从捏泥人到做雕塑,每天与泥土打交道,闻着泥土的芳香,余德蛟说总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媒体也称他为“土味”雕塑家。刚刚步入壮年的余德蛟,正值艺术家创作的关键时期,他对自己未来的创作充满期待。谈到接下来的创作计划,余德蛟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地从时代脉搏中感受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

时代与文明——余德蛟雕塑展

展期:2022年1月6日至1月15日

(9:00—17:00,逢周一闭馆)

地点:广州文艺市民天河空间

(天河艺苑)

(天河区中山大道西天河公园小北门入)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 夏嘉雯 实习生 肖怡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