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翼王”石達開受淩遲之刑,三千刀下一聲不吭,幼子聽聞卻笑開懷

要說起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肯定是一個讓人不能忽視的存在。他年僅十六歲就參加太平天國,屢立奇功。其實石達開,從小命運坎坷,幼年失祜,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小小年紀便成了家裡的頂梁柱。

家中貧窮,他隻能自己花費點小心思去做點生意以補貼家用,他心思活絡,日漸在生意往來上越發熟練,自己也越來越成熟,也懂得了不少人情世故,要知道,那時候他才不過十四歲。

“翼王”石達開受淩遲之刑,三千刀下一聲不吭,幼子聽聞卻笑開懷

後來,生意越來越做的活躍,他走南闖北,到處漂泊。積攢見識,拓寬朋友圈子。洪秀全便是其中一位。洪秀全讓他一起共事,推翻清王朝。他從小也受到封建王朝的殘酷壓迫,聽到洪秀全如此提議,立馬答應,且将自己的全部家産用來招兵買馬。

由于他的豪邁豪爽氣魄,讓洪秀全也很看重他,直接封他為翼王。他當時隻有十六歲,他的心思靈活,才華出衆,三年後便成了統帥八方的首領,可謂是年少有為。

“翼王”石達開受淩遲之刑,三千刀下一聲不吭,幼子聽聞卻笑開懷

在太平天國建立後,許多人都陷入“飄飄然”的狀态,隻有石達開,他不忘初心,不驕不躁,善待戰士,以一種平和之心來看待成功。

據說,他在二十幾歲時,幾次與曾國藩交手,總是能将曾國藩制服的服服帖帖,曾國藩屢次成為他的手下敗将。他屢次三番創造的豐功偉績,不僅讓他在軍隊的名聲大噪,就連後來的人忍不住歎一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就是這樣一個年輕有為的少年,最後的結局卻讓人唏噓。

“翼王”石達開受淩遲之刑,三千刀下一聲不吭,幼子聽聞卻笑開懷

到太平天國發展到後期,幾位上司者便按耐不住追名逐利,彼此之間互為不滿。終于在1856年,發生了天京事變。東王楊秀清因為為人嚣張跋扈,想要做名副其實的天國上司人,平時無辜怪罪下屬,日積月累,終于和天王北王燕王之間的沖突越發尖銳。内亂開始,後來東王燕王北王最終落敗喪命。

石達開這時候有些亂了陣腳,想要帶領自己的隊伍尋找一個落腳點,可苦尋無果。最後輾轉反側,來到成都準備落腳。等到安穩之後,再行後續之事。可沒想到在去成都的路上,危險正悄然而至。

“翼王”石達開受淩遲之刑,三千刀下一聲不吭,幼子聽聞卻笑開懷

到了大渡河,天降大雨,大渡河發起大水,直接擋去了石達開一行人的前進道路。可偏偏這時候,清軍正埋伏于此,準備突襲。石達開此時便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将士們本想着一起進行殊死拼搏,說不定有一線生機,可石達開知道,這樣隻是以卵擊石,做無用掙紮,于是幹脆投降。

投降前,他隻有一個要求,那便是希望清軍首領駱秉章能讓自己的命來換将士們安全。駱秉章雖然佩服他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但是怎麼會真的放虎歸山,隻有假意答應讓石達開先行投降。而後,在石達開放下兵刃投降後,駱秉章立即命下屬暗自将石達開帶領隊伍全部殺害,一個不留。可謂是毫無信用可言。

而石達開還依舊相信駱秉章會遵守承諾會自己手下将士一條生路,是以他一直未反抗。而駱秉章更加殘酷無情 ,不僅将言而無信将石達開手下殺害,還對石達開實行了最嚴酷的刑法—淩遲。

“翼王”石達開受淩遲之刑,三千刀下一聲不吭,幼子聽聞卻笑開懷

石達開一臉正氣,活生生承受了3000多刀,直到最後徹底失去意識,也未曾吭過一聲。他死時年僅三十二歲。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鐵骨铮铮的男子漢,完全能在石達開身上顯現。

可你以為駱秉章的殘酷之處就止步于此?他為了能将野草燒盡,随即叫人捉來石達開五歲的兒子石定忠。作為“叛徒”之子,五歲孩童的下場該是如何?為什麼會在聽到自己父親已經上路不哭反笑?

“翼王”石達開受淩遲之刑,三千刀下一聲不吭,幼子聽聞卻笑開懷

五歲孩童哪懂什麼生死,隻知道,将他關押起來不見自己父親而害怕。按照大清律法,叛徒之子未到十歲不能将其殺害,隻能暫時将其閹割,等到十歲在照例處置。而駱秉章也便按照律法等到石定忠成年後再行淩遲之刑。

據說,石定忠每天都在問自己什麼時候能再見到自己的父親,在聽到自己父親已經“上路”時,自己也能不久後跟着一起上路,他便開心的大笑了起來。

“翼王”石達開受淩遲之刑,三千刀下一聲不吭,幼子聽聞卻笑開懷

結語:五歲孩童不懂“上路”,許是認為自己能見到自己的父親而露出純真自然的笑聲。也有人說,他聽到自己父親已上路,不悲反笑。是因為他作為石達開的兒子骨子裡有一種常人非有的傲氣,他也要像父親一樣鐵骨铮铮一身正氣。

世道如此,五歲孩童何其無辜。最後并不知道石定忠如何去世,民間各有說辭。隻是這樣的孩童生于那個年代讓人不僅憐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