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講爛的“安全感”到底是個啥?搞明白這個概念,才能養出健康娃

作者:37度暖爸
被講爛的“安全感”到底是個啥?搞明白這個概念,才能養出健康娃

文/37度暖爸

安全感這個詞,都要被講爛了!即便如此,我相信很少有父母能說明白安全感到底是什麼。讓@37度暖爸化身“磚家叫獸”,掰開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看明白這篇文章,再遇到别人給你提安全感三個字,你也可以侃侃而談!

講清楚安全感,還得把馬斯洛搬出來

漂亮國的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來需求層次理論,他認為:每個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實作,五種需求。

被講爛的“安全感”到底是個啥?搞明白這個概念,才能養出健康娃

我認為,這五種需求,是根據社會環境以及個人環境變化而遞增的,隻有基礎需求被滿足,才會不斷衍生出更高層級的需求。舉個例子:如果生活在戰亂時期,人們隻有吃飽、穿暖活下去的需求,也就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現代國内環境穩定,以經濟發展為主要方向,人們在滿足了生理、安全需求之後就會衍生出來社交、尊重、自我實作等高層級的需求。孩子和成人一樣,也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接下來咱們聊聊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到底是個啥?

安全感,是一個很泛化的概念,包含的方面有很多。先不說孩子的安全感,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成人的安全感。

買了房子國家承認,發了工資或是做生意掙了錢能安心地消費,這是财産的安全感;伴侶對你濃情蜜意,忠貞不二,這是情感的安全感;工作簽訂勞動合同,用人機關不得随意辭退,這是工作的安全感;和朋友、同僚、親人相處,不用擔心他們會“坑”你,這是社交的安全感。
被講爛的“安全感”到底是個啥?搞明白這個概念,才能養出健康娃

我想你大概明白了:安全感就是人類對于基礎生理需求是否能滿足;人身财産安全是否有保證;情感社交需求是否被認可等一系列需求的确定性,是渴望安全、穩定的精神需求,表現為掌控感和确定感。

孩子的安全感也和成人類似,包括了:父母是否能讓我吃飽穿暖;是否能陪我玩耍;是否能看見我的喜怒哀樂等。套用馬斯洛的理論如下圖:

被講爛的“安全感”到底是個啥?搞明白這個概念,才能養出健康娃

安全感不僅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影響身體健康

安全感是人類的精神需求,但是精神和身體也是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的。簡單來說:心理狀态被壓抑、抑郁、憤怒、焦慮等負性情緒侵襲,首先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而後免疫力降低,各種身體症狀會随之而來。

被講爛的“安全感”到底是個啥?搞明白這個概念,才能養出健康娃

這麼說,可能有些抽象,我舉幾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Eg1:孩子上幼稚園,三天兩頭生病,不是咳嗽,就是感冒發燒。如果孩子入園半年了還是經常生病,就要考慮精神因素的影響了。

Eg2: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河南商丘一個9歲男孩一上學就發燒近40度,後來被診斷為輕度抑郁。那麼,上學這件事,肯定有令孩子恐懼的原因,而且不是一天兩天,就讓孩子變成了這樣。

被講爛的“安全感”到底是個啥?搞明白這個概念,才能養出健康娃

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影響身體健康的同時,心理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因為在家中無法獲得安全感,是以,在與外部世界(各種人際交往)互動時,會下意識的索求,以獲得缺失的那種确定性與掌控感。

例如,我們常在網絡上或者是聽身邊的人提起:某某某在感情中很作……其實,這種“作”的狀态,就是在索求确定性,确認是否安全。那麼,在這段關系中,被“作”的一方,可能無法承載長時間的索求,最終導緻關系破裂、結束。因為沒有人能在一段關系中,不求回報隻談付出。

孩子的安全感主要集中在父母的接納度

我想能拿着手機看我文章的人,一定也解決了溫飽問題,是以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已經被滿足,更多的是高層次的需求,在家庭中更多的表現為父母的接納度。

父母是不是願意陪我玩?--社交需求;父母是不是會聽聽我的意見、我的感受?--尊重需求;我自己“創作”的各種作品父母是否認可?--自我實作。

如果父母的接納度夠高,孩子在家就是安全的。例如:孩子考試成績不好,但也願意和父母讨論。這是因為孩子很清楚:即使考不好,也不會受到父母的責罵甚至是挨打,是以他敢于面對父母說出來。

被講爛的“安全感”到底是個啥?搞明白這個概念,才能養出健康娃

靈魂拷問:你有沒有不願/不敢和父母提起的事情?原因是什麼?是不是因為不能接納,是以你不願/不敢說?

當然,接納也是有界限的,接納不是無限度全盤照收。接納,更多是指接納孩子的情緒、意見、自我感受,而不是過分的、違背大衆認知的行為。

舉個例子:孩子因為某種原因很生氣,一腳把電視踢碎了。孩子生氣、憤怒的情緒感受可以被接受,但這種行為不能被接受和鼓勵。

被講爛的“安全感”到底是個啥?搞明白這個概念,才能養出健康娃

漂亮國的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做過一個玩偶實驗:當毆打玩偶的成人沒有受到懲罰時,孩子們也開始效仿成人的行為。在孩子看來,沒有受到懲罰的行為,就是默許、變相的鼓勵。是以,在接納這件事兒上,還需要父母進行區分和甄别。

好了,今天安全感這個話題,咱們先聊到這兒~~~

你有什麼想知道的,可以留言或私信給我,或許會變成我為你寫的專題文章!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