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論何時,都不要和一個人走得太近,包括夫妻

無論何時,都不要和一個人走得太近,包括夫妻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和你的另一半無限制地拉近彼此的關系嗎?

這個問題是對于那些緣分已盡的夫妻提出的問題,我想,大多數人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會毫不猶豫回答說“不會”,因為經曆過的人都會知道,夫妻之間如果失去了距離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哪怕不是夫妻,就算是現實生活中朋友,也會因為距離太近而變得産生嫌隙。

因為距離的失控會伴随着沒有分寸感,而沒有分寸感就意味着沖突會滋生。

是以,不管和誰在一起,也不管和誰相處我們都需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所有可以走到最後的愛情,都離不開一個詞,那就是距離。

心理學研究表明,無論何時,都不要和一個人走得太近,包括夫妻。

無論何時,都不要和一個人走得太近,包括夫妻

刺猬效應:距離太近會刺傷彼此

兩隻刺猬互相依偎在一起取暖,距離太遠使得它們無法抵禦嚴寒,于是他們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卻又被對方身上的刺紮傷。

這就是心理學當中的刺猬效應,它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在相處的時候需要把控一個合适的“心理空間距離”,太遠了覺得疏離,太近了又會覺得壓抑,唯有不遠不近才最适宜。

在兩性關系中,夫妻之間的相處尤為重要,距離把控也必不可少,太近了會覺得互相之間如同左右手一樣,沒有任何吸引力,而當兩個人保持一定的距離的時候,由于不會侵犯自己的空間,是以相處的時候也會讓彼此感覺到舒服。

《情商》的作者丹尼爾.戈爾曼說:“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你所能抵達的高度。有時我們無法判斷距離近點還是遠點,搞得雙方都很僵,出現這種情況,說明我們的心理邊界不夠清晰。”

當我們的心理邊界清晰了,我們才不會滋生很多不必要的沖突。

無論何時,都不要和一個人走得太近,包括夫妻

留白效應:适當的留白有利于婚姻一直走下去

中國的水墨畫不像油畫那樣,通過大量的顔色填充來達到一種視覺上的沖擊,相反,它隻有水墨丹青,隻有一種顔料,通過水來控制顔色的深淺,并且還會留下大面積的空白。

然而,這種表現手法不會讓觀賞者覺得太空了,反而以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方式來激發了欣賞者的無限遐想。

這就是心理學當中的留白效應,通過“留白”來激發一個人的想象力,由此産生更多的沒感。

無論何時,都不要和一個人走得太近,包括夫妻

在婚姻當中,如果夫妻之間長期處于一種親密狀态,那麼時間長了,他們就會對這種親密狀态感到厭倦,就會逐漸進入一個瓶頸期,然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大多數人會因為無法接受冷清而導緻婚姻瀕臨崩潰。

德國經濟學家戈森曾說過:“如果總是享受同一種快樂,那麼快樂就會随之減少。”

經常接觸會讓一件事情失去它的吸引力進而顯得單調,唯有增加新鮮感,或者是減少次數,那麼一件事情所帶來的吸引力才不會降低。

在兩性關系中,每個人都需要獨立的空間去消化愛情,哪怕是夫妻關系也應該留白,因為長時間粘在一起隻會讓愛情停滞不前,隻會讓婚姻變得黏膩膠着,唯有留白的婚姻,唯有保持距離的婚姻,才能夠使得這段感情真正走的長久。

無論何時,都不要和一個人走得太近,包括夫妻

再親密的關系都需要距離來保持尊重

我們在面對婚姻的時候總會有這樣一個誤區,那就是覺得另一半和自己确定了夫妻關系之後,就預設為對方是自己的所有物,于是盲目地拉近彼此的距離,強迫對方尊重自己的喜好,把對方當作情緒垃圾桶,卻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

我們都習慣了把對方當做醫生,卻忘記了對方很有可能也是病人。

約翰·葛特曼在其書《幸福的婚姻》中寫過一句話:“婚姻成功的秘訣根本不在解決沖突上,而在于平時的相處和魔鬼般的細節中。”

過度熱情從來不會成就一段感情,相反,适當的“冷漠”反而能夠成就我們想要的溫暖。

無論何時,都不要和一個人走得太近,包括夫妻

是以,我們在和另一半相處的時候,就要明白距離把控的重要性,不要因為自己不喜歡而去貶低對方喜歡的東西,不要因為自己喜歡什麼,而去強迫對方也一起喜歡。

夫妻結緣的最大意義不是吃飯、睡覺,而是彼此在一起去共同提高生命的檔次,去不斷地深化感情,而不是胡亂地經營愛情。如此一來,婚姻才會在好的氛圍之下,具備旺盛的生命力走得更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