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車險漲價?車企欲搶生意?看看特斯拉踩過的那些坑!

新能源車險漲價?車企欲搶生意?看看特斯拉踩過的那些坑!

從2021年12月27日首批新能源專屬車險正式上線開賣,到以特斯拉為首的部分高端車型保費漲價引發争議,再到消費者回歸理性,對新能源專屬車險定價和保障内容認知提升,已經過去了小半個月。

盡管消費者已經普遍了解,投保新能源專屬車險後漲價隻是“因人而異”、“因車而異”,但保險機構對部分新能源車型的“高敏感”,仍引起了相關車企的高度重視,畢竟在車企看來,使用者體驗度的優良直接影響着自家汽車未來的銷量,而保險便是決定使用者體驗度高低的關鍵因素之一。

前不久,蔚來就曾特意表态,“正在評估設立蔚來專屬保險産品的可能性”。而早在新能源專屬車險上線之前,已有部分車企與保險公司探索研發車險産品,躍躍欲試想進軍車險市場。

“凡事不打無準備之仗”,車企想要在新能源車險領域分得一杯羹,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大洋彼岸,特斯拉保險的試水效果如何,有哪些值得借鑒,又踩過哪些坑。

新能源車險上漲?

不能一概而論!

近期,新能源專屬車險上線後,“特斯拉保費一夜暴漲80%”的話題引發熱議。此外,據多位網友反映,不止特斯拉,蔚來、小鵬汽車等多家“新勢力”車型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保費上漲。

“說好的80%車主會受益呢?”面對保費上漲,很多車主感到疑惑。

對于消費者的熱烈讨論,相關媒體調查發現,“特斯拉保費一夜暴漲80%”隻是個例,不能代表市面上所有品牌和車型。

随後,部分車企也釋出關于車險調整的通知。特斯拉方面回應,不同險企、不同地區、不同車型漲幅略有差異。從最新統計來看,特斯拉車險全國平均漲幅在10%左右,比較受關注的高性能版車型保費上漲20%以内。

蔚來汽車也表示整體保費的變化與使用者所在地區、違章記錄、過往出險情況等因素有關,整體而言保費調整幅度不大。小鵬汽車則表示全線車型平均漲幅在2.9%至18.2%不等。

對于部分新能源車險漲幅較為明顯的情況,有專家分析稱,影響車險保費定價的三大要素是:基礎保費、出險系數和自主系數,這當中前兩者是行業通用的,而險企自主系數則是較為關鍵的決定因素。

事實上,按照新能源專屬車險定價遵循車險綜改“提質增保”的原則,根據中國精算師協會下發的《關于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産品基準純風險保費表測算調整說明》,新能源車三者險和車損險的基準保費會整體下降約0.8%,特别是25萬元以下新能源汽車投保車損險不漲費。這也是在新能源專屬車險開賣前,行業普遍預測80%的車主将享受降費優惠的原因所在。

不過,基礎保費下降并不代表最終的保費下降,車險定價還取決于所屬車型,近一年的出險情況、違章次數,以及險企對所屬車型的自主定價系數。而針對特斯拉等維修成本較高、售價較高的車型,險企多會選擇增加自主定價系數,這進而就拉升了保費。

進軍車險市場搶蛋糕?

車企躍躍欲試!

衆所周知,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使用者的體驗度通常備受車企重視。這也是為何在市場傳出新能源車險上線,保費上漲後,諸多車企趕忙給出調研回報的原因所在。

不可否認的是,在目前新能源汽車各主機廠産品性能和駕駛操作差别較大的情況下,保險機構确實會在自主定價方面更為敏感。

近期,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就建議,應鼓勵整車企業建立自身的保險品種,拓展整車企業的保險業務,建立自己有資料支援的低保費保險體系。國家相關部門也應對新能源車在保險中的一些問題給予有效支援,防止由于專屬車險價格偏高導緻新能源車“買得起卻用不起”的情況出現。

此外,針對最新出台的新能源車險條款,蔚來汽車也曾表示,正在評估設立蔚來汽車專屬保險産品的可能性。

此前,宣布造車的小米,其公司副總裁林世偉也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小米還将布局汽車金融産業,包括汽車金融、汽車保險、汽車供應鍊金融、車内支付等場景,這将是未來集團中一個很大的業務闆塊”。這也被市場廣為猜測,小米在造車的同時,或還将有望布局新能源車險。

從特斯拉試水

看自研車險的那些“坑”!

提到車企進軍車險市場,就不得不說正在“吃螃蟹”的特斯拉。從特斯拉布局車險業務的初衷看,也是苦于“車主抱怨保費太貴”。

近期,一位行業專家的專題研究報告中就寫到,根據美國某網站資料顯示,在美國一輛2021年款的Model 3平均每年車險保費為2257美元(假設投保全部險種),折合人民币近1.44萬元,大約比所有類型車輛的平均保費高出20%。

特斯拉于2019年8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正式推出“特斯拉保險”。研究報告指出“特斯拉保險”的産品條款除卻傳統的保障,還提供了以下幾個基于特斯拉車輛特性的特色保障:

自動駕駛保障:車輛在自動駕駛模式下對第三方造成傷害的責任保障。

壁挂式充電連接配接器财産保障:提供最高3000美元的保障,損失原因排除産品品質問題和人為過失造成的損失。

網絡個人資訊洩露保障:作為網聯車輛,如果客戶的資訊通過網絡竊取并導緻損失,提供最高30000美元的保障。

其中,“自動駕駛保障”這個條款提供了車輛在自動駕駛模式下發生事故造成的第三者人身财産損失的責任保障。從研究報告來看,該保障對于所有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風險管理,都具有較強的示範作用。中國市場剛剛落地實施的新能源車行業示範條款,尚未明确考慮自動駕駛功能帶來的對傳統車險條款的影響和困擾。

在定價方面,特斯拉官網曾介紹,“特斯拉保險是一款價格極具競争力的保險産品,旨在為特斯拉車主提供高達20%的優惠費率,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低至30%”。

基于加州試水的經驗,2021年10月,特斯拉再下一城,特斯拉保險産品拓展到了得克薩斯州。

從研究報告來看,得州的特斯拉保險從條款來說幾乎與加州的産品一緻,兩者重要的差別在于定價方式。特斯拉在官網上指出與保費相關的因素僅包括:車型、險種、區域、行駛裡程、駕駛評分(Safety Score)和多車折扣(12%)。同時,特斯拉明确表示定價不考慮信用評分、年齡、性别、婚姻狀态、曆史出險、交通違章等傳統車險産品使用的重要風險因子。

值得一提的是,保費相關因素中,安全駕駛評分使用了特斯拉車輛自動駕駛相關功能産生的資料,且得州版本的特斯拉保險從技術角度來說是一種UBI産品,但研究報告認為,與其他美國市場上現有的UBI産品相比,特斯拉保險的定價方式仍具有颠覆性意義。

不過,據研究報告從北美某知名網際網路社群網站提取的關于特斯拉的共計600餘條讨論中發現,正在摸索中的特斯拉保險,也仍有諸多負面回報情況。

研究報告指出,這些對于特斯拉保險的讨論和評論大部分偏負面,主要集中在FSD(自動駕駛軟體包)體驗過程中FCW(前向碰撞預警)的錯誤預警(約30%)、駕駛樂趣降低(15%)、資料隐私問題(15%)、駕駛安全性(25%)、保險價格(約15%)等5個方面。

以FCW的錯誤預警為例,有車主反映,FCW錯誤識别前方物品,将其認為是車輛,進而發出錯誤的前向碰撞預警,使得安全評分下降,保費增加。道路的頂點、懸垂的大樹、飄揚的葉子都可能會被錯誤識别為前方車輛并發出警報;當在高峰擁堵時段行駛或将車輛停放在空曠的停車場裡,也有可能觸發傳感器,發出錯誤警報。

此外,有網友表示,一些場景下FCW未被觸發,但是依然展現在了安全駕駛評分中。一些網友對安全駕駛評分使用FCW的合理性提出質疑。目前的FCW系統與環境危險的相關性并不那麼好,開車過程中突然被中斷也會引起駕駛員不滿。當在盲點時,自動駕駛未反應過來,人為緊急刹車也會導緻分數降低。很多會使安全評分下降的事件不是駕駛員造成的,可能是來源于周圍的環境和車輛,使得安全評分顯得有些不公平。

盡管特斯拉保險運作尚未成熟,但研究報告指出,從更加廣闊的視角來看,特斯拉希望通過特斯拉保險來進一步平衡消費者購車、保險和維修的成本結構,優化特斯拉車輛整個生命周期的使用者價值。

結 語

在新能源車險已奔湧而來的大背景下,總體而言,未來以實時駕駛行為定價為代表的UBI車險,有望在新能源車險領域大放異彩。不過,車企想要借車險提升使用者體驗,增加使用者黏性,也難免需要“摸石頭過河”,特别是在智能預警、資料隐私等方面不斷作出完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