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陳一尋偏好傳統器型,作品常以小畫和輕快小語點綴,圈内人常評價頗有東坡之風。是以我本好奇,一位青年手藝人的創作風格為何如此“老派”?也笃定他會就此侃侃而談。

未曾想話題剛抛出,他就結束了讨論,說道:“我現在還處于形成自我體系的過程,這個過程很複雜,還需要時間沉澱。”而後話鋒一轉,他更自豪于與書畫名家的合作及這一路的收獲和成長。

當時未料此人竟如此誠懇坦然,直至後來才知他本就如此——性情與待人處事同樣“老派”,有着這個時代正在稀缺的踏實,而他今日的一切也正由“踏實”所得。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陳一尋

1987年 江蘇句容人 現居宜興

紫砂手藝人

“八尺一尋”工作室創始人

01

“有着陶土般的質樸純良心性”

與陳一尋相識極偶然。去年我正幫人撰稿出書,向好友利維咨詢出版事宜,他便推薦了一尋,稱他才是專業。

随後一尋耐心向我“科普”出版需要的每一流程,也說明了各項細節。那時我們相隔800多公裡,但文字傳達了他的真誠與善意。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後來才知陳一尋現今主要身份實則是紫砂手藝人。十餘年前他當出版人之時,負責的多是紫砂藝術相關書刊。長期浸淫其中,終究抵抗不住這巧工與人文相結合的魅力。

于是業餘拜師學藝,有幸得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博導胡建君老師指引;陶刻技藝師從大家厲上清先生;也因師父結識天消法師,無形中影響了他的信仰與作品風格……

這步履積累,隻等師父說“你可以放心了,餓不死”,“八尺一尋”工作室應運而生。

陳一尋有足夠的耐心等待這瓜熟蒂落的自然結果。就像去年8月下旬見到此人,發現無論性情還是外在形象,他都能給人沉穩之感,日常處事也極為重承諾。

彼時他的女兒珊瑚正因身體不适留院觀察,如此奔波幾日,原本答應他人要傳遞的作品眼看就要延誤,他便見縫插針地抽時間創作。旁人問何必這麼趕,解釋一下對方也能了解,他邊刻邊應:“說好的就不能再遲了。”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無怪乎利維提起這位“陳年”老友,瞬間想到的是:“一尋就是個很踏實、可靠的人。我們身邊的朋友來來去去,他是一直在的那個。碰到什麼事,看到一尋來了,這事就能解決了。”

大抵也是因為這份踏實認真,令其年紀雖輕卻備受知名書畫家青睐,并合作出品諸多優秀作品。

如胡建君老師評價其“有着陶土般的質樸純良心性”,何曦先生亦曾說:“一尋為人低調蘊藉,勤懇踏實,言出必行,這是他無往不勝的法門。”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胡建君老師與陳一尋一家

02

“刻壺半小時,讀畫需三日”

和陳一尋聊與書畫名家的合作,他重複多次的也是“認真”。

衆所周知,書畫家參與紫砂創作在清時期形成風潮,而後日漸成為傳統。也許很多人認為在這樣的合作中,紫砂匠人隻需依樣畫葫蘆即可,但在陳一尋看來,握刀之人要懂書畫才能刻好書畫,如他常說:“刻壺半小時,讀畫需三日。”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陳一尋記得他與名家合作的契機最早在2011年埋下伏筆,那時因緣際會下,他由胡建君老師推薦有幸結識著名篆刻家陸康先生。

即便如今十年過去,先生在他心中依然如高山般存在,“是以面對人家那麼好的作品你不能怠慢,要把浮躁的心情收拾一下,去了解書畫。”

也是在此時,陳一尋的過往積累為他帶來優勢。十餘年專業學習,令其不僅深知紫砂特性,掌握接近筆墨畫意的“亂刀刻法”,他還能書會畫,少時頗有書畫天賦,自癡迷紫砂,更從頭開始進入系統學習。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陸康先生手持與陳一尋合作的作品

是以一副字畫在手,他會靜心品讀作品中筆墨上下層關系,關節處理,墨色堆積,包括線條之間的起承轉合等等,“這些都要仔細去看,要把這些東西都感受出來,才能去刻。”

這也讓我想起何曦先生評價他的後半句:“更重要的是,他能書畫,懂得用筆和畫意,是以走刀如筆,能得精髓。而且肯下功夫,有鑽研精神,前途無量。”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與何曦先生合作作品

若有機會,陳一尋也極為珍惜與畫家們相處的時刻。

聊到刻畫家何曦先生的作品,他提起曾有幸在現場看先生作畫,如此也更直覺深刻地了解先生的用筆、用墨方式。感歎他從不打稿,且在工筆和寫意間切換自如,甚至打破了山水與花鳥的界限。這一身功夫常令他覺得望塵莫及,但也不妨礙他努力“踮腳”。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何曦先生與陳一尋

結果也證明着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份踏實認真自然成就了陳一尋高人一等的成果。

在他與書畫家合作的作品中,細微處更見功夫。也許常人隻用一刀展現的線條,他會用幾層表達,也是這份細微讓原本僵硬的線條瞬間有了靈動之感。

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也就在“态度”之别,在這毫厘之間。

03

“過自己心裡這一關”

其實即便所費功夫一時無人見,陳一尋也不會惜力。因為這世上總有人做事并不以他人為标準,更多時候是要“過自己心裡這一關”。他的心裡就有這根“金線”,那是他自小接受的“傳統”。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與畫家畢立偉先生合作作品

陳一尋常笑稱自己是山裡人。他出身茅山,爺爺是鐵匠,父親是技術工,即便職業算不上高雅,但他們也在自己的行業中做到頂尖,就像他家裡現在還用着爺爺近四十年前制作的菜刀,如今依舊鋒利。

令他印象更深的是,年少時他看着爺爺幫人打釘,那時爺爺對他說:“用圓的鋼筋打出一個方的釘,你不要覺得很簡單,這需要很深厚的功力。”如今家裡存着的一株精美鐵樹,似乎就彰顯着爺爺這一身的功夫。

他也記得爺爺隻有國小文化,毛筆字雖寫得一般,但還是每年堅持寫春聯,這可能是他對毛筆最初的情感。爺爺也極為重承諾,當年他們去東北謀生,老鄉讓他帶筆錢回來,他就把這筆錢放在最貼身的内衣裡,說:“放心,人在錢在。”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陳一尋覺得長輩對晚輩的影響很神奇,許多言行當年不甚在意,等長大後才猛然驚覺這些早已種在心裡,并生根發芽成為塑造成他的一部分,影響着他的價值觀與為人處事的态度。後來多年從藝之路,身邊亦常有榜樣提醒着他。

比如在胡建君老師身上,他覺得認真就是她的習慣。她寫文章可講究到每一個标點符号,日常如邀請朋友到家做客,往往提前一天就安排妥當,細緻到每位朋友進門之後落座的位置,“她把認真融入在生活的點點滴滴裡,給人‘涓涓細流,彙成江海’的感覺,真的很敬佩。”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由此他想起與陸康先生相處的兩件小事。有次陸康先生在上海做展覽,他與太太一同前去觀展。先生身邊人來人往,他們隻等要離開時才過去打招呼合影,沒想到先生看到他們就問:“你們兩個現在怎麼都不來上海了?”

這讓他感到相當意外和感動,想先生身邊那麼多人,卻不僅記得他們,還記得他們已許久未去上海。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還有次他與胡建君老師一同前往先生家裡玩。進門之後,先生便指着客廳收納櫃中間的位置笑說:“你看,你上次給我的壺,我還放在那。”

直至今日再提起,陳一尋還是不由感歎道:“這種感覺真的很好。他聲望那麼高,卻還這麼認真地對待我們這些學生,我覺得他真的很了不起。”

04

“我真的很幸福”

“珠玉在側,覺我形穢”身邊榜樣如此,陳一尋自然不敢自滿懈怠。他會自謙自己的作品還沒到火候,即便與名師合作也覺得功夫亟待提高。

是以這一路他從未停歇,在加深陶刻技藝之外,仍在書畫上費心力。聊起近日作業,他笑說在練楷、隸、草書,臨宋畫,“多向古人學習,希望從中提取靈感,成就屬于自己的作品語言。”

他自然也知道文化素養的重要性,于是讀書、逛博物館、參悟日常,日日積累,不亦樂乎。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這樣的日子時常令陳一尋覺得很幸運,想自己何其有幸遇到紫砂,擁有一項熱愛的事可安放這漫長歲月,就像總結現在的生活狀态,他會由衷贊歎一句:“我很幸福。”

這一路除遇到諸多良師,他更得北京、上海一批大哥支援。他們不管他原生家庭條件如何,背後是否有人脈資源,總時不時捧他一下。就在去年五一,北京的山夆先生來宜興作客,他也表達着感謝,“感謝這些年有你們這些人。”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令陳一尋更感激的是,他們對他并沒有多少期望,而是真正把他當朋友,“他們會說,無論你東西好或不好,我們都會把你當朋友。如果你好了,我們替你高興。如果有困難,也可以和我們講。”

在這樣的關系裡,他無需委屈自己迎合别人,隻要真正的做自己,“我都覺得自己要是不努力,就對不起這些人。”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日常裡,他身邊還有着一大批這樣的摯友。他記得“閑本紀”二爺跟他說過:“如果哪天你沒飯吃了,我吃什麼你就吃什麼。”

亦提起古筝藝術家袁展強曾鼓勵他:“一尋君的真誠始終貫徹在他的作品中,無關雅俗,總能讓人感動。” 包括他的太太王文澄,知書達理,支援他的理想,從不說“看看别人家的老公。”

在紫砂世界裡,踏實才是他的制勝法門。|緻樸

猶記得去年八月下旬的那個傍晚,他提起生命中這每一位重要的人與事時,寵物狗愛瑪正跳到他的腿上。當時他摸着愛瑪的腦袋又感慨道:“我真的很幸福,感覺大家對我太好了。”

那一刻我覺得他也很了不起,因為他好像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切就是他用踏實真誠換來的。

本文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未特别說明作品圖均為陳一尋個人作品

——END——

緻樸

用樸實有趣的文字

記錄有态度的生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