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陈一寻偏好传统器型,作品常以小画和轻快小语点缀,圈内人常评价颇有东坡之风。因此我本好奇,一位青年手艺人的创作风格为何如此“老派”?也笃定他会就此侃侃而谈。

未曾想话题刚抛出,他就结束了讨论,说道:“我现在还处于形成自我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复杂,还需要时间沉淀。”而后话锋一转,他更自豪于与书画名家的合作及这一路的收获和成长。

当时未料此人竟如此诚恳坦然,直至后来才知他本就如此——性情与待人处事同样“老派”,有着这个时代正在稀缺的踏实,而他今日的一切也正由“踏实”所得。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陈一寻

1987年 江苏句容人 现居宜兴

紫砂手艺人

“八尺一寻”工作室创始人

01

“有着陶土般的质朴纯良心性”

与陈一寻相识极偶然。去年我正帮人撰稿出书,向好友利维咨询出版事宜,他便推荐了一寻,称他才是专业。

随后一寻耐心向我“科普”出版需要的每一流程,也说明了各项细节。那时我们相隔800多公里,但文字传达了他的真诚与善意。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后来才知陈一寻现今主要身份实则是紫砂手艺人。十余年前他当出版人之时,负责的多是紫砂艺术相关书刊。长期浸淫其中,终究抵抗不住这巧工与人文相结合的魅力。

于是业余拜师学艺,有幸得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导胡建君老师指引;陶刻技艺师从大家厉上清先生;也因师父结识天消法师,无形中影响了他的信仰与作品风格……

这步履积累,只等师父说“你可以放心了,饿不死”,“八尺一寻”工作室应运而生。

陈一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这瓜熟蒂落的自然结果。就像去年8月下旬见到此人,发现无论性情还是外在形象,他都能给人沉稳之感,日常处事也极为重承诺。

彼时他的女儿珊瑚正因身体不适留院观察,如此奔波几日,原本答应他人要交付的作品眼看就要延误,他便见缝插针地抽时间创作。旁人问何必这么赶,解释一下对方也能理解,他边刻边应:“说好的就不能再迟了。”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无怪乎利维提起这位“陈年”老友,瞬间想到的是:“一寻就是个很踏实、可靠的人。我们身边的朋友来来去去,他是一直在的那个。碰到什么事,看到一寻来了,这事就能解决了。”

大抵也是因为这份踏实认真,令其年纪虽轻却备受知名书画家青睐,并合作出品诸多优秀作品。

如胡建君老师评价其“有着陶土般的质朴纯良心性”,何曦先生亦曾说:“一寻为人低调蕴藉,勤恳踏实,言出必行,这是他无往不胜的法门。”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胡建君老师与陈一寻一家

02

“刻壶半小时,读画需三日”

和陈一寻聊与书画名家的合作,他重复多次的也是“认真”。

众所周知,书画家参与紫砂创作在清时期形成风潮,而后日渐成为传统。也许很多人认为在这样的合作中,紫砂匠人只需依样画葫芦即可,但在陈一寻看来,握刀之人要懂书画才能刻好书画,如他常说:“刻壶半小时,读画需三日。”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陈一寻记得他与名家合作的契机最早在2011年埋下伏笔,那时因缘际会下,他由胡建君老师推荐有幸结识著名篆刻家陆康先生。

即便如今十年过去,先生在他心中依然如高山般存在,“所以面对人家那么好的作品你不能怠慢,要把浮躁的心情收拾一下,去理解书画。”

也是在此时,陈一寻的过往积累为他带来优势。十余年专业学习,令其不仅深知紫砂特性,掌握接近笔墨画意的“乱刀刻法”,他还能书会画,少时颇有书画天赋,自痴迷紫砂,更从头开始进入系统学习。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陆康先生手持与陈一寻合作的作品

因此一副字画在手,他会静心品读作品中笔墨上下层关系,关节处理,墨色堆积,包括线条之间的起承转合等等,“这些都要仔细去看,要把这些东西都感受出来,才能去刻。”

这也让我想起何曦先生评价他的后半句:“更重要的是,他能书画,懂得用笔和画意,所以走刀如笔,能得精髓。而且肯下功夫,有钻研精神,前途无量。”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与何曦先生合作作品

若有机会,陈一寻也极为珍惜与画家们相处的时刻。

聊到刻画家何曦先生的作品,他提起曾有幸在现场看先生作画,如此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先生的用笔、用墨方式。感叹他从不打稿,且在工笔和写意间切换自如,甚至打破了山水与花鸟的界限。这一身功夫常令他觉得望尘莫及,但也不妨碍他努力“踮脚”。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何曦先生与陈一寻

结果也证明着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份踏实认真自然成就了陈一寻高人一等的成果。

在他与书画家合作的作品中,细微处更见功夫。也许常人只用一刀展现的线条,他会用几层表达,也是这份细微让原本僵硬的线条瞬间有了灵动之感。

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就在“态度”之别,在这毫厘之间。

03

“过自己心里这一关”

其实即便所费功夫一时无人见,陈一寻也不会惜力。因为这世上总有人做事并不以他人为标准,更多时候是要“过自己心里这一关”。他的心里就有这根“金线”,那是他自小接受的“传统”。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与画家毕立伟先生合作作品

陈一寻常笑称自己是山里人。他出身茅山,爷爷是铁匠,父亲是技术工,即便职业算不上高雅,但他们也在自己的行业中做到顶尖,就像他家里现在还用着爷爷近四十年前制作的菜刀,如今依旧锋利。

令他印象更深的是,年少时他看着爷爷帮人打钉,那时爷爷对他说:“用圆的钢筋打出一个方的钉,你不要觉得很简单,这需要很深厚的功力。”如今家里存着的一株精美铁树,似乎就彰显着爷爷这一身的功夫。

他也记得爷爷只有小学文化,毛笔字虽写得一般,但还是每年坚持写春联,这可能是他对毛笔最初的情感。爷爷也极为重承诺,当年他们去东北谋生,老乡让他带笔钱回来,他就把这笔钱放在最贴身的内衣里,说:“放心,人在钱在。”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陈一寻觉得长辈对晚辈的影响很神奇,许多言行当年不甚在意,等长大后才猛然惊觉这些早已种在心里,并生根发芽成为塑造成他的一部分,影响着他的价值观与为人处事的态度。后来多年从艺之路,身边亦常有榜样提醒着他。

比如在胡建君老师身上,他觉得认真就是她的习惯。她写文章可讲究到每一个标点符号,日常如邀请朋友到家做客,往往提前一天就安排妥当,细致到每位朋友进门之后落座的位置,“她把认真融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给人‘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的感觉,真的很敬佩。”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由此他想起与陆康先生相处的两件小事。有次陆康先生在上海做展览,他与太太一同前去观展。先生身边人来人往,他们只等要离开时才过去打招呼合影,没想到先生看到他们就问:“你们两个现在怎么都不来上海了?”

这让他感到相当意外和感动,想先生身边那么多人,却不仅记得他们,还记得他们已许久未去上海。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还有次他与胡建君老师一同前往先生家里玩。进门之后,先生便指着客厅收纳柜中间的位置笑说:“你看,你上次给我的壶,我还放在那。”

直至今日再提起,陈一寻还是不由感叹道:“这种感觉真的很好。他声望那么高,却还这么认真地对待我们这些学生,我觉得他真的很了不起。”

04

“我真的很幸福”

“珠玉在侧,觉我形秽”身边榜样如此,陈一寻自然不敢自满懈怠。他会自谦自己的作品还没到火候,即便与名师合作也觉得功夫亟待提高。

因此这一路他从未停歇,在加深陶刻技艺之外,仍在书画上费心力。聊起近日作业,他笑说在练楷、隶、草书,临宋画,“多向古人学习,希望从中提取灵感,成就属于自己的作品语言。”

他自然也知道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于是读书、逛博物馆、参悟日常,日日积累,不亦乐乎。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这样的日子时常令陈一寻觉得很幸运,想自己何其有幸遇到紫砂,拥有一项热爱的事可安放这漫长岁月,就像总结现在的生活状态,他会由衷赞叹一句:“我很幸福。”

这一路除遇到诸多良师,他更得北京、上海一批大哥支持。他们不管他原生家庭条件如何,背后是否有人脉资源,总时不时捧他一下。就在去年五一,北京的山夆先生来宜兴作客,他也表达着感谢,“感谢这些年有你们这些人。”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令陈一寻更感激的是,他们对他并没有多少期望,而是真正把他当朋友,“他们会说,无论你东西好或不好,我们都会把你当朋友。如果你好了,我们替你高兴。如果有困难,也可以和我们讲。”

在这样的关系里,他无需委屈自己迎合别人,只要真正的做自己,“我都觉得自己要是不努力,就对不起这些人。”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日常里,他身边还有着一大批这样的挚友。他记得“闲本纪”二爷跟他说过:“如果哪天你没饭吃了,我吃什么你就吃什么。”

亦提起古筝艺术家袁展强曾鼓励他:“一寻君的真诚始终贯彻在他的作品中,无关雅俗,总能让人感动。” 包括他的太太王文澄,知书达理,支持他的理想,从不说“看看别人家的老公。”

在紫砂世界里,踏实才是他的制胜法门。|致朴

犹记得去年八月下旬的那个傍晚,他提起生命中这每一位重要的人与事时,宠物狗爱玛正跳到他的腿上。当时他摸着爱玛的脑袋又感慨道:“我真的很幸福,感觉大家对我太好了。”

那一刻我觉得他也很了不起,因为他好像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就是他用踏实真诚换来的。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未特别说明作品图均为陈一寻个人作品

——END——

致朴

用朴实有趣的文字

记录有态度的生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