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索】一筆虎、面塑虎、竹刻虎……上海非遺中竟藏着這麼多“虎”

虎文化内容豐富多彩,從文字、語言、詩歌到更為廣泛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兒歌民謠等,虎的形象無所不在,早已深入人心。随着壬寅虎年的到來,上海衆多非遺傳承人、愛好者們也創作了許多“虎元素”的作品,虎年剪紙、萌虎香囊、面塑虎、竹刻虎……一起來大飽眼福

木版水印制作技藝

虎年藏書票

【探索】一筆虎、面塑虎、竹刻虎……上海非遺中竟藏着這麼多“虎”

▲木版水印虎年藏書票A

【探索】一筆虎、面塑虎、竹刻虎……上海非遺中竟藏着這麼多“虎”

▲木版水印 何香凝 虎

朵雲軒自1900年創立時起,就傳承了木版水印這一傳統技藝。一百二十多年的薪火相傳,朵雲軒将木版水印技藝發展成為一門綜合了繪畫、雕刻和印刷的再創造藝術。

平劇·一筆虎

▲劇照《七郎八虎闖幽州》 奚中路飾 楊延嗣

▲背景照《七郎八虎闖幽州》 奚中路飾 楊延嗣

上海平劇院劇照《七郎八虎闖幽州》,奚中路飾楊延嗣,這戲中的“七郎”的臉譜頗具特色,額頭中間用一筆勾畫而成的“虎”字稱為“一筆虎”,表示人物勇猛、威武的性格特征,加上頭上戴翎戴尾的裝飾,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如有餓虎撲食之勢,給觀衆強烈的視覺沖擊。

面塑·虎娃

▲《虎娃》 湯健

▲《“萌”虎》 湯健

具有海派風格的上海面塑自清末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人物衆多、場面宏大,形象逼真、具有雕塑效果,是海派面塑的四大審美特點。作品《虎娃》參考了民間虎頭鞋的樣式,顔色鮮豔對比強烈,造型一氣呵成。

剪紙

▲《艾虎》 奚小琴

▲《上山虎》 奚小琴

《艾虎》是由艾葉和菖蒲裝飾的一隻充滿民間審美趣味的辟邪虎,以昂首挺胸,搖頭甩尾的姿态迎接即将來到的壬寅新年。《上山虎》是以牡丹、錢币、蝙蝠裝飾的一頭回首呼嘯的老虎,精神飽滿昂首闊步,仿佛在巡視山林。

盧氏心意拳·虎形

▲盧氏心意拳虎形

▲盧氏心意拳市級傳承人餘江示範虎勢中的虎撲把

盧氏心意拳,上海人俗稱“十大形”,象形取義十種動物:雞、鹞、燕、鷹、虎、馬、熊、蛇、猴、龍,根據不同的人體形态,選擇不同的動作來傳授學習。虎為山林之王,心意拳中的虎形有撲食之勇,對應是“目”字形的人,拳中五不破中求極遠不破,外五行中眼屬木,怒目而視,瞪眼而上。

徐行草編

▲《草編卡通虎》

徐行草編已有1000餘年曆史,徐行黃草色澤淡雅,質地光滑堅韌,并能染色,用它編出的工藝品紋理清晰,細密勻稱,松緊有度,平整光潔,成為一方名産。作品《草編卡通虎》以素色黃草為底,搭配了棕、褐、紅三色黃草,經緯之間需不斷互動編織,最終勾勒出一隻憨厚的草編小老虎形象。

海派玉雕

▲《山君夜巡圖》袁耀

▲《蓄勢》黃罕勇

海派玉雕是以上海為中心地區的玉石雕刻藝術風格的派系。古時以虎為山獸之長,《山君夜巡圖》是一塊9.5×4.8×5cm的黃加綠翡翠,形體如山,山間12棵古松聳立,130多隻老虎,各呈棕、黃和白色,姿态不一,最小的老虎臉部僅1mm寬。《蓄勢》是一隻猛虎,嘶吼着匍匐前行,靜靜地将力量蓄存在虎爪,仿佛正在積聚全身神勇,随時準備縱身撲躍。

竹刻

▲虎年竹刻《伏虎羅漢》 豎版

▲虎年竹刻《伏虎羅漢》細節圖

嘉定竹刻起源于明代中期,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嘉定文人竹刻特有的方圓刀法(方刀直入,圓刀橫批)不僅能還原書畫作品的筆墨韻味,更能加強筆墨線條的骨力,是以深受書畫藝術家和文人雅士的喜愛。

瓷刻

三林瓷刻《虎虎生威》張宗賢

瓷刻誕生于明代,盛行于清末,是在上釉燒制成的素瓷瓷器上,用刀具雕刻書、畫作品的一種工藝美術制品。其制作時,先用刀尖刻出點線,在刻痕内填以墨汁或顔色,再塗上蠟。作品構圖清新,線條流暢,刻畫形象生動如生,既保持了傳統書畫的風格,又具有晶瑩光潔的瓷面效果。

海派紫砂藝術

海派紫砂藝術是十九世紀末以來在上海地區出現并成熟的,融紫砂造型、書畫镌刻和詩文題句為一體的藝術形式。上世紀中葉開始,在吳湖帆、劉海粟、唐雲、程十發等人的推動下,紫砂藝人開始制作反映傳統文化和文人情趣的紫砂作品,标志着海派紫砂藝術的成熟。由此,海派紫砂藝術擺脫了以單一造型為标志的傳統紫砂藝術。

真如麥稈畫

▲真如麥稈畫《戲水》姚懿佳

麥稈畫,中國民間剪貼畫的一種,是以麥稈為原材料,通過剪切,拼貼,烙燙等工藝,依麥稈本身的光澤、紋彩和質感來進行創作的民間藝術。普陀區麥稈畫傳承人姚懿佳,在繼承麥稈畫技藝特點的同時,将刺繡,水墨畫技巧融入其中,故而增強了作品的光澤和層次,立體感強,頗具特色。

潛泉印泥制作技藝

虎年肖形印

肖形印是藝術印章的表現形式之一,以十二生肖為題材的肖形印是曆來篆刻藝術家喜愛的創作元素。虎年肖形印在篆刻家的刻刀下有多種表現形式。壬寅虎年肖形印——瑞虎呈祥,具形傳神、福韻古樸,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

鈎針編結技藝

▲“虎寶”吉祥物

由莘莊鈎針編結團隊精心設計制作,曆時1個月。整件作品所用線料為寶寶棉,團隊經反複搭配比對,挑選顔色二十多種,運用辮子針、短針、中長針、長長針、半邊短針、棗形針、金絲密棗針、内鈎針、外鈎針、蝦結針等多種針法,讓作品更富動态的視覺感受。一針一線純手工的編結技藝,呈現“虎寶”精妙形态,寓意吉祥安康、幸福喜樂。

羅泾十字挑花技藝

▲寶山區羅泾十字挑花(虎年香囊)鄭曉蓉

香囊主體運用了寶山區市級非遺項目羅泾十字挑花技藝制作而成,一面以虎字象形文字構成。虎象征勇敢、無畏。另一面由十字挑花傳統獨立紋樣組合而成,寓意着四方彙财。中國結中的流蘇也叫穗子,寓意衣食無憂。

香囊制作技藝

▲虎頭香囊 陳杏之

▲虎頭香囊

佩戴香囊的習俗,最早可上溯到先秦。如今,香囊除具有裝飾、留香、養生等功效之外,更是充滿文化氣息的佳品。闵行區香囊制作技藝特别為虎年縫制的新款香囊“虎頭虎腦”,将傳統圓扇形虎耳改為三角形,凸顯“大貓”的靈巧可愛,額頭“王”字和兩顆外露虎牙,又彰顯森林之王的威風凜凜。

小校場木版年畫

▲小校場木版年畫 福虎圖

▲小校場木版年畫 雙福圖

福虎圖畫面中題有“官菊一品”“代子上朝”。老虎乃“獸中之王”,指代“一品大員”。畫中主角為一父一子的老虎造型,也有“望子成龍”之意。該畫通過傳統木刻雕版所進行手工套版印制而成,其中花卉與老虎的開臉部分輔以手工敷色。虎與“福”“富”諧音,寓意福運臨門、富貴盈門。雙福圖中兩隻憨态可掬的小老虎,意為“雙福”。

藥斑布印染技藝

虎頭抱枕

藥斑布是傳統藍染布藝的一種,舊稱灰缬,俗稱澆花布、藥斑布,也稱藍印花布,它有着近千年的曆史,紋樣豐富、寓意美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虎年來臨之際作品虎虎生威抱枕,就是運用傳統藥斑布的工藝染制出一隻可愛的老虎頭抱枕。

烙畫

烙畫也稱烙花、燙畫、火筆畫,是以溫度在攝氏三百至八百度的烙鐵代筆,利用碳化原理,不施任何顔料,在竹木、宣紙、絲絹等上取其相應溫度進行勾、擦、點、烘,磨等形式技法和表現手段。在青浦地區,烙畫題材廣泛取自橋鄉的古橋、傳統故事、民俗文化等,活靈活現。

資料: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

編輯:高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