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例“鹦鹉熱”确診!在菜市場工作的要注意了

近期,多地陸續出現鹦鹉熱病例,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科也接連收治了兩名患者,均被确診為鹦鹉熱。

兩位确診“鹦鹉熱”的患者都在菜市場工作

55歲的束大爺,平時的工作是在菜場賣冷凍雞,最近工作時開始出現頑固頭痛,伴有胸悶、發熱等症狀,在外院打點滴治療後依舊不見好轉,出現了視力和聽力下降,于是來到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科門診就診。副主任醫師谌曉莉檢視其胸部CT,顯示嚴重的肺部感染伴有低氧血症,遂收治入院。入院後第二天,為明确發病原因,第一時間給束大爺安排了電子支氣管鏡檢查伴支氣管肺泡灌洗術,留取肺泡灌洗液送檢病因宏基因組學檢測(mNGS),最終确診患者為鹦鹉熱衣原體感染肺炎。

57歲的李阿姨,近期去菜場幫别人殺魚,沒過幾天就感覺頭痛、高熱不退,伴惡心幹嘔,來到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科就診後,谌主任查胸部CT結合患者病史,考慮右肺上葉感染收治入院,入院後予以正常抗感染仍舊高熱不退,伴有頑固頭痛,為明确病原體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伴肺泡灌洗術,通過病原學檢查同樣被确診為鹦鹉熱衣原體感染。兩位患者都在菜市場工作,都有活禽暴露史。

感染“鹦鹉熱”都有哪些表現?

鹦鹉熱又稱為“鳥疫”,是由攜帶鹦鹉熱衣原體的鳥類及雞鴨等禽類通過呼吸道或者接觸傳播傳染給人,但通常不會發生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鹦鹉熱衣原體侵入人體後,潛伏期一般為7-15天,發病時常常表現為發熱、頭痛、體溫升高、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潤性病變等特征。呼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肖慶齡提醒:“鹦鹉熱衣原體感染盡管罕見,但一旦感染,病情往往進展迅速,容易發展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死亡率高。同時也易侵犯神經系統,比如上面提到的束大爺已經出現顱神經受損的表現,一旦延誤診治後果不堪設想。因為團隊在早期就能夠對患者進行明确診斷,并及時采取了針對鹦鹉熱衣原體的精準化治療,才有效防止病情進展,及時挽救了病人生命。”

如何避免感染“鹦鹉熱”?

肖主任提醒,為了防止感染鹦鹉熱,應盡量避免與活的鳥類和禽類接觸,如因職業需要或把鳥禽類作為寵物飼養,要加強衛生意識,學習專業的防疫知識,飼養環境要經常消毒,接觸禽鳥或可能沾染其分泌排洩物的物品時戴好口罩和手套,接觸後需進行手衛生(流動水洗手)。當發現禽鳥有可疑症狀,需及時将其隔離并予以科學處理。自身若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并告知醫生相關流行病學史。

通訊員 殷舒月 羅鑫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校對 李海慧

編輯 : 郭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