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騎兵對50000大軍,劫走人質還能全身而退?中國曆史上确有其事

一說起古代曆史上那些流傳千古的經典戰役,一般都是一些以少勝多或者以弱勝強的戰例最為出名。而這恰恰反映出了一個問題,那便是絕大部分的戰役基本上都是兵力較多的一方容易取勝。正因為如此,那些以少勝多的戰役才更讓人們印象深刻。

50騎兵對50000大軍,劫走人質還能全身而退?中國曆史上确有其事

辛棄疾

譬如,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他就曾在戰場上帶領着50名騎兵襲擊了敵軍5萬大軍駐紮的軍營。而且,還劫走了投敵叛國的俘虜,并帶着大部分的人馬成功脫離危險全身而退。

50騎兵對50000大軍,劫走人質還能全身而退?中國曆史上确有其事

《辛棄疾1162》海報

當然,可能很多朋友一聽到這一類的戰例,總感覺是美國大片中才會出現的情節。不過,就在前一段時間剛剛上線的一部網劇《辛棄疾1162》之中,就再現了辛棄疾帶領50名騎兵破敵5萬的故事。

50騎兵對50000大軍,劫走人質還能全身而退?中國曆史上确有其事

影片中辛棄疾(謝苗飾演)在得知義軍的大帥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暗殺後,當即便親自帶率領着50多人,直接襲擊了金人5萬大軍駐紮的軍營。而且,還一舉抓獲藏身于金人軍營中的叛徒張安國。最後,辛棄疾帶着大部分人馬一路殺了出去全身而退,并順利回到了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把張安國斬首示衆。

50騎兵對50000大軍,劫走人質還能全身而退?中國曆史上确有其事

然而,許多觀衆在看過這部影片之後,卻總覺得影片中這一場50人對陣50000大軍的戲碼太過誇張。不過,事實上這件事确實是真實發生過的曆史事件。

50騎兵對50000大軍,劫走人質還能全身而退?中國曆史上确有其事

據南宋時期洪邁所撰寫的《稼軒記》中記載:“齊虜巧負國,赤手領五十騎縛取于五萬衆中,如挾毚兔……”

這段描述的主要意思就是對此戰的一個大緻描述,其中“齊虜巧負國”這句話說的就是張安國叛變一事。至于後面一句所描述的内容,則主要是講辛棄疾赤手空拳率領50多名騎兵殺入5萬人駐守的金軍大營劫走叛徒張國安全身而退的事迹。并且,洪邁還将此戰做了一個比喻,意思是說辛棄疾指揮的這次軍事行動,就如同撬開陡峭的岩石抓兔子一樣簡單。

50騎兵對50000大軍,劫走人質還能全身而退?中國曆史上确有其事

當然,洪邁作為南宋的一位文學家,他在對辛棄疾這一事迹描寫刻畫的時候,多多少少總會有一些誇大的成分。不過,這也證明了此戰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一場在南宋曆史上發生過的真實戰役。至于影片中所演繹的這場戰役是發生在白天,而史籍中所記載相的則是夜襲。

50騎兵對50000大軍,劫走人質還能全身而退?中國曆史上确有其事

除此之外,電影《辛棄疾1162》這部電影的整體内容還是比較尊重曆史,其導演和編劇也确實是做了不少的曆史功課。譬如,整部影片中的大多數人物角色的名字,基本上都是按曆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所命名。其中張安國、耿京、義段和尚等,這些角色都是在曆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

50騎兵對50000大軍,劫走人質還能全身而退?中國曆史上确有其事

《辛棄疾1162》劇照

而且,該片中義段和尚和霜花在稱呼辛棄疾的時候,一般都是喊他“幼安”(因為辛棄疾的字是幼安)。至于金人在稱呼辛棄疾的時候,則基本上都是直呼其名諱。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該片在一些細節方面還算是做得比較到位。

50騎兵對50000大軍,劫走人質還能全身而退?中國曆史上确有其事

諸葛亮

因為,衆所周知古人對于稱謂這件事一般都非常的重視。如果是在稱呼自己比較尊重的人時,往往都是以字相稱。譬如,劉備對諸葛亮的稱呼一般都是“孔明”。若是在稱呼自己讨厭的人時,則往往都是直呼其名。譬如,王朗跟諸葛亮陣前“對罵”的時候,就是直接喊的諸葛亮,甚至氣急了連諸葛村夫都能從口中蹦出。

50騎兵對50000大軍,劫走人質還能全身而退?中國曆史上确有其事

王朗

最後,言歸正傳我們再次說回今天的主角辛棄疾。雖說,他在曆史上最著名的身份是南宋的豪放派詞人。而且,還跟蘇轼齊名被世人合稱為“蘇辛”。但是,事實上他同樣也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将領。是以,辛棄疾絕對算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文武全才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