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0骑兵对50000大军,劫走人质还能全身而退?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

一说起古代历史上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战役,一般都是一些以少胜多或者以弱胜强的战例最为出名。而这恰恰反映出了一个问题,那便是绝大部分的战役基本上都是兵力较多的一方容易取胜。正因为如此,那些以少胜多的战役才更让人们印象深刻。

50骑兵对50000大军,劫走人质还能全身而退?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

辛弃疾

譬如,今天小编要跟大家介绍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就曾在战场上带领着50名骑兵袭击了敌军5万大军驻扎的军营。而且,还劫走了投敌叛国的俘虏,并带着大部分的人马成功脱离危险全身而退。

50骑兵对50000大军,劫走人质还能全身而退?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

《辛弃疾1162》海报

当然,可能很多朋友一听到这一类的战例,总感觉是美国大片中才会出现的情节。不过,就在前一段时间刚刚上线的一部网剧《辛弃疾1162》之中,就再现了辛弃疾带领50名骑兵破敌5万的故事。

50骑兵对50000大军,劫走人质还能全身而退?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

影片中辛弃疾(谢苗饰演)在得知义军的大帅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暗杀后,当即便亲自带率领着50多人,直接袭击了金人5万大军驻扎的军营。而且,还一举抓获藏身于金人军营中的叛徒张安国。最后,辛弃疾带着大部分人马一路杀了出去全身而退,并顺利回到了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把张安国斩首示众。

50骑兵对50000大军,劫走人质还能全身而退?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

然而,许多观众在看过这部影片之后,却总觉得影片中这一场50人对阵50000大军的戏码太过夸张。不过,事实上这件事确实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50骑兵对50000大军,劫走人质还能全身而退?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

据南宋时期洪迈所撰写的《稼轩记》中记载:“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

这段描述的主要意思就是对此战的一个大致描述,其中“齐虏巧负国”这句话说的就是张安国叛变一事。至于后面一句所描述的内容,则主要是讲辛弃疾赤手空拳率领50多名骑兵杀入5万人驻守的金军大营劫走叛徒张国安全身而退的事迹。并且,洪迈还将此战做了一个比喻,意思是说辛弃疾指挥的这次军事行动,就如同撬开陡峭的岩石抓兔子一样简单。

50骑兵对50000大军,劫走人质还能全身而退?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

当然,洪迈作为南宋的一位文学家,他在对辛弃疾这一事迹描写刻画的时候,多多少少总会有一些夸大的成分。不过,这也证明了此战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场在南宋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战役。至于影片中所演绎的这场战役是发生在白天,而史籍中所记载相的则是夜袭。

50骑兵对50000大军,劫走人质还能全身而退?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

除此之外,电影《辛弃疾1162》这部电影的整体内容还是比较尊重历史,其导演和编剧也确实是做了不少的历史功课。譬如,整部影片中的大多数人物角色的名字,基本上都是按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所命名。其中张安国、耿京、义段和尚等,这些角色都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

50骑兵对50000大军,劫走人质还能全身而退?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

《辛弃疾1162》剧照

而且,该片中义段和尚和霜花在称呼辛弃疾的时候,一般都是喊他“幼安”(因为辛弃疾的字是幼安)。至于金人在称呼辛弃疾的时候,则基本上都是直呼其名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该片在一些细节方面还算是做得比较到位。

50骑兵对50000大军,劫走人质还能全身而退?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

诸葛亮

因为,众所周知古人对于称谓这件事一般都非常的重视。如果是在称呼自己比较尊重的人时,往往都是以字相称。譬如,刘备对诸葛亮的称呼一般都是“孔明”。若是在称呼自己讨厌的人时,则往往都是直呼其名。譬如,王朗跟诸葛亮阵前“对骂”的时候,就是直接喊的诸葛亮,甚至气急了连诸葛村夫都能从口中蹦出。

50骑兵对50000大军,劫走人质还能全身而退?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

王朗

最后,言归正传我们再次说回今天的主角辛弃疾。虽说,他在历史上最著名的身份是南宋的豪放派词人。而且,还跟苏轼齐名被世人合称为“苏辛”。但是,事实上他同样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将领。所以,辛弃疾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武全才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