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表坐視袁紹失敗的真相,漢獻帝的正統威力,緻使荊州集團嚴重分化

公元200年時,袁紹與許昌朝廷間沖突一觸即發,這時有人勸劉表,一定要表态站個隊。甚至有人認為劉表的倒向,會影響戰争局勢的發展,因為劉表的實力十分強大。

劉表坐視袁紹失敗的真相,漢獻帝的正統威力,緻使荊州集團嚴重分化

在漢獻帝登皇位前,劉表是荊州刺史,統治長江上遊。後來軍閥兼并,攻占了長沙,一直到廣東廣西一帶。從實力上說,劉表對這次戰争的态度十分重要。袁紹希望劉表出兵幫助自己,夾擊曹操。許昌朝廷不希望被夾擊,也得拉攏劉表。劉表對這次戰争的傾向性可能就影響到結果。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劉表選擇了中立,其實他的内心是傾向于袁紹的。在漢獻帝、袁紹間不是平等的競争關系,二人是有君臣名分的。袁紹攻向許昌,這是悖逆的行為。如果還承認漢獻帝,這時就得與漢獻帝站在同一位置上。因為袁紹是逆臣,而劉表沒有興兵勤王,這說明他在内心深處,對漢獻帝不是心悅誠服。

劉表不敢公開撕裂君臣關系,而是迂回,表面沒出兵,其實是傾向于袁紹的,沒有盡到臣子應盡的責任。官渡之戰前後,有實際行為說明他的态度。

劉表一開始是答應了袁紹的,最後沒派兵,還是在漢獻帝身上,不敢公開這種君臣間的名義。官渡之戰後,袁紹的勢力沒徹底消滅,袁譚與袁尚刀兵相向,這過程中,劉表非常活躍,寫信勸他們同心協力對付曹操。這封信中可以看出,劉表不認同漢獻帝,所謂的中立是虛僞的,他傾向于袁紹而不是漢獻帝。

劉表坐視袁紹失敗的真相,漢獻帝的正統威力,緻使荊州集團嚴重分化

既然劉表傾向與袁紹,那麼在官渡之戰中,他為何一直坐山觀虎鬥?其實劉表遇到了兩個大麻煩,他在擔任荊州刺史前,辟大将軍何進掾,受過何進的提拔。袁紹與劉表曾共同讨伐董卓,是并肩作戰的戰友。

而漢獻帝是董卓扶上位的,是以漢獻帝即位之初,劉表對他就有感情上的抵觸。袁紹曾與何進聯手策劃剿除宦官的行動。劉表認為漢獻帝對他沒恩惠,他不需要對漢獻帝感恩戴德,他的刺史也不是漢獻帝給的。這樣就可以了解他為什麼不支援漢獻帝了。但是這給劉表帶了兩個麻煩束縛了劉表的手腳,讓他進退兩難,隻能坐視袁紹失敗。

第一個麻煩是曹操不是單獨作戰的,背後有漢獻帝的支援,代表國家正統的力量。曹操才可能在多次戰争中取得先機。如果不是漢獻帝的存在,劉表對袁紹的支援還會這樣遮掩嗎?曆史不允許假設,但是許多時間還是忍不住去假設。如果漢獻帝沒到中原,官渡之戰未必爆發。就算爆發了,曹操也未必打得赢袁紹;就算占了上風,劉表看到袁紹處于劣勢,也未必坐視不管。這一切,都因為漢獻帝的東歸而改變。

劉表坐視袁紹失敗的真相,漢獻帝的正統威力,緻使荊州集團嚴重分化

第二個大麻煩是許昌朝廷導緻荊州集團内部嚴重分化。荊州有一批有才之士,官渡之戰前,劉表曾派韓嵩出使許昌朝廷。韓嵩說“你要想清楚,想真心歸順朝廷,我作為使者,到許昌送誠意,沒問題!如果不是真心想歸順,就要考慮這個結果。如果封我一官半職,我不可能反對,這樣就不再是您的手下,是天子的大臣,就得替他考慮了。”

韓嵩的表态是在暗示劉表,歸順是正确的選擇,這惹得劉表十分生氣,但還是讓他去了許昌,果然封了官職。韓嵩回來後,盛贊漢獻帝與曹操的許昌政府是值得歸順的,還勸劉表送兒子去許昌。

這些事可以看到劉表與荊州人士嚴重分化。漢獻帝在長安時,他們在東部呼風喚雨,等到漢獻帝時,這些人尴尬了,按自己的意願來解決問題的合法性不存在了,就得解決與漢獻帝的關系問題。劉表的心态最微妙,一方面是抵觸,另一方面,對漢獻帝又不敢公開撕裂君臣名分,導緻進退兩難,最終成了騎牆派的代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