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表坐视袁绍失败的真相,汉献帝的正统威力,致使荆州集团严重分化

公元200年时,袁绍与许昌朝廷间矛盾一触即发,这时有人劝刘表,一定要表态站个队。甚至有人认为刘表的倒向,会影响战争局势的发展,因为刘表的实力十分强大。

刘表坐视袁绍失败的真相,汉献帝的正统威力,致使荆州集团严重分化

在汉献帝登皇位前,刘表是荆州刺史,统治长江上游。后来军阀兼并,攻占了长沙,一直到广东广西一带。从实力上说,刘表对这次战争的态度十分重要。袁绍希望刘表出兵帮助自己,夹击曹操。许昌朝廷不希望被夹击,也得拉拢刘表。刘表对这次战争的倾向性可能就影响到结果。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刘表选择了中立,其实他的内心是倾向于袁绍的。在汉献帝、袁绍间不是平等的竞争关系,二人是有君臣名分的。袁绍攻向许昌,这是悖逆的行为。如果还承认汉献帝,这时就得与汉献帝站在同一位置上。因为袁绍是逆臣,而刘表没有兴兵勤王,这说明他在内心深处,对汉献帝不是心悦诚服。

刘表不敢公开撕裂君臣关系,而是迂回,表面没出兵,其实是倾向于袁绍的,没有尽到臣子应尽的责任。官渡之战前后,有实际行为说明他的态度。

刘表一开始是答应了袁绍的,最后没派兵,还是在汉献帝身上,不敢公开这种君臣间的名义。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势力没彻底消灭,袁谭与袁尚刀兵相向,这过程中,刘表非常活跃,写信劝他们同心协力对付曹操。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刘表不认同汉献帝,所谓的中立是虚伪的,他倾向于袁绍而不是汉献帝。

刘表坐视袁绍失败的真相,汉献帝的正统威力,致使荆州集团严重分化

既然刘表倾向与袁绍,那么在官渡之战中,他为何一直坐山观虎斗?其实刘表遇到了两个大麻烦,他在担任荆州刺史前,辟大将军何进掾,受过何进的提拔。袁绍与刘表曾共同讨伐董卓,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而汉献帝是董卓扶上位的,所以汉献帝即位之初,刘表对他就有感情上的抵触。袁绍曾与何进联手策划剿除宦官的行动。刘表认为汉献帝对他没恩惠,他不需要对汉献帝感恩戴德,他的刺史也不是汉献帝给的。这样就可以理解他为什么不支持汉献帝了。但是这给刘表带了两个麻烦束缚了刘表的手脚,让他进退两难,只能坐视袁绍失败。

第一个麻烦是曹操不是单独作战的,背后有汉献帝的支持,代表国家正统的力量。曹操才可能在多次战争中取得先机。如果不是汉献帝的存在,刘表对袁绍的支持还会这样遮掩吗?历史不允许假设,但是许多时间还是忍不住去假设。如果汉献帝没到中原,官渡之战未必爆发。就算爆发了,曹操也未必打得赢袁绍;就算占了上风,刘表看到袁绍处于劣势,也未必坐视不管。这一切,都因为汉献帝的东归而改变。

刘表坐视袁绍失败的真相,汉献帝的正统威力,致使荆州集团严重分化

第二个大麻烦是许昌朝廷导致荆州集团内部严重分化。荆州有一批有才之士,官渡之战前,刘表曾派韩嵩出使许昌朝廷。韩嵩说“你要想清楚,想真心归顺朝廷,我作为使者,到许昌送诚意,没问题!如果不是真心想归顺,就要考虑这个结果。如果封我一官半职,我不可能反对,这样就不再是您的手下,是天子的大臣,就得替他考虑了。”

韩嵩的表态是在暗示刘表,归顺是正确的选择,这惹得刘表十分生气,但还是让他去了许昌,果然封了官职。韩嵩回来后,盛赞汉献帝与曹操的许昌政府是值得归顺的,还劝刘表送儿子去许昌。

这些事可以看到刘表与荆州人士严重分化。汉献帝在长安时,他们在东部呼风唤雨,等到汉献帝时,这些人尴尬了,按自己的意愿来解决问题的合法性不存在了,就得解决与汉献帝的关系问题。刘表的心态最微妙,一方面是抵触,另一方面,对汉献帝又不敢公开撕裂君臣名分,导致进退两难,最终成了骑墙派的代表。

继续阅读